彭瑞鸞 蔣明石 劉 冊
陜西學前師范學院文學院
米脂縣、綏德縣自古便是邊塞緊要之地,是農耕、游牧文化的交匯之處。荒涼貧瘠,生計艱苦,陜北人與命運世代抗爭,黃土地上需要一種響亮的聲音,寄托情懷,震撼天地。在文化、習俗的催生下,綏米嗩吶成了在陜北文化園地綻放的一朵奇葩。
音樂界對于綏米嗩吶的起源一直存在著爭議,分別是波斯、阿拉伯起源說與西域(新疆)起源說。但第一種說法得到基本認可,約在公元420年至公元907年間,波斯人、阿拉伯人將嗩吶帶入中國。在明朝時期尤為盛行,先為宮廷音樂后為戚繼光軍樂。綏米嗩吶屬其中的“大吹”一支。在民國時期,民間嗩吶藝術家李大牛和米脂一位銅匠呂五合作,將綏米嗩吶由原本的“雞腿嗩吶”變為獨具一格的地方樂器,一路發展到今天,獨具特色。
陜北的民俗習慣都與綏米嗩吶有著重要的聯系。陜北人不論嫁娶、婚喪還是生老病死都離不開嗩吶。陜北建有眾多廟宇道觀,許多活動也都離不開嗩吶,在開光、祭祀、迎神、祈雨時,嗩吶都扮演著重要的角色。陜北本土的一些其他藝術形式,也都有著嗩吶的參與,舞獅、跑驢、鬧花燈、大秧歌、劃旱船、轉九曲等藝術形式與嗩吶可謂是姊妹藝術,一起出現在年節慶典等各類演出活動,效果可謂是錦上添花。
從某種意義上說,綏米嗩吶的價值遠遠超越音樂的范疇。這是人民集體創作出的一部歌頌勞動生活的史詩,這是社會歷史的反映,這是勞動人民生活的記錄,多年的苦難、對自由的爭取、對幸福的追求蘊含其中。在陜北這片土地上產生,又積淀于此,陜北人將此繼承并珍藏在心中,為世界呈現出輝煌而燦爛的藝術文化成果。另一方面,在中國整個吹打樂中,綏米嗩吶的傳承歷史與豐富內容獨樹一幟,有著重要的研究價值。因此,挖掘并搶救綏米嗩吶,使它能夠繼續流傳于世,才有機會使我們的本土文化走向世界,對中國和世界音樂發展史產生推動作用。此外,對綏米嗩吶的保護與發展,能夠對陜北地區的精神文明產生巨大影響,人民群眾的文化生活得到豐富,擁有更多對外文化交流的窗口,從而增強西北地區的文化品牌建設,促進偏遠地區的經濟發展。
綏米嗩吶作為國家非遺歷史悠久,成果輝煌,是傳播黃土地文化和民間音樂的重要工具,有著極強的學術價值和實用價值。但是隨著社會的發展,在多元文化的沖擊下,傳統民間文化漸至邊緣化,活動空間被迫縮小。此外多名造詣深厚的嗩吶手相繼離世,多項個人絕技面臨失傳。目前,綏米嗩吶發展中主要存在如下問題:
1.法律體系不夠完善。
綏米嗩吶作為一種非物質文化遺產,受《非物質文化遺產法》保護,但是對于綏米嗩吶來說,當下并沒有專門、具體的法律保護體系,在一個大的法律條文下,有許多細節問題得不到妥善的解決。例如:綏米嗩吶的版權問題、綏米嗩吶專業性維護問題以及綏米嗩吶演奏后的酬勞收取的準則等,都是需要十分具體的法律條款來規定的。
其次,在綏米嗩吶的保護過程中,傳承人利益也缺乏法律保障。傳承和發展綏米嗩吶文化是一個耗時耗力的事情,現代人很少能摒棄物質財富的追求而學習綏米嗩吶,而且在現在社會的大環境下,非遺的傳承人追求現代生活是很正當的權利,放棄更好的生活來保護、傳承非遺,對他們來說不公平,在現代社會的大環境下也不現實。所以,對于綏米嗩吶的傳承人來說,也需要完善的法律體系來保護。
2.傳承發展受地域限制。
綏米嗩吶主要流行在陜北一帶,關于其起源有兩種說法,一種說法認為約在北朝至唐代期間,嗩吶由波斯、阿拉伯一帶傳入中國;另一種說法是西域(新疆)起源說,因為龜茲縣遺址與新疆“蘇爾奈”發現與綏米嗩吶形制尺寸基本一樣的“雞腿嗩吶”。這兩種說法各有千秋,和陜北的地理位置、歷史淵源都有關系。
陜北地區溝壑縱橫、黃土飛揚,自然環境本身比較閉塞,受中原文化影響較小。嗩吶一響熱鬧之景立現,對于陜北人民來說孤獨、寂寞之感頓無,因此深受當地人民的喜愛,所以綏米嗩吶才會在陜北地區流傳至今。由于地理環境和文化上的差異,導致綏米嗩吶在其它地區未能廣泛流傳,傳播發展受到很強的地域限制。
3.西洋樂器和流行樂帶來的沖擊。
現如今西洋樂器在中國十分流行,這對于傳統樂器是一個巨大的沖擊,許多家長小孩第一時間都會選擇學習一門西洋樂器。而古老的嗩吶,競爭力是相對比較低下的。
此外,相較于流行樂的廣為普及,大眾對于嗩吶較為隔閡,尤其是年輕人,體會不到嗩吶的震撼之美。此外,綏米嗩吶無論在曲目數量上還是流行程度上也與現代樂相差甚遠。綏米嗩吶雖在陜北地區流傳已久,有一些大家耳熟能詳、極具藝術價值的老曲目,如《西風贊》等。但創新是藝術發展的源動力,譜寫新曲目、跟上新時代迫在眉睫,現如今雖又有不少新創作的曲子如《沸騰的黃土地》《鬧元宵》、《雙鳳蓮》、《迎春令》、《哭思鄉》等,但是與現代流行歌曲的數量相比較,綏米嗩吶的曲目仍舊少的可憐。
4.藝人整體文化水平偏低。
陜北地區學習嗩吶的大多數都是農村人,整體文化水平偏低。再加上學習嗩吶過程中,主要依賴傳統的口耳相傳方式,缺乏科學系統性。在綏米嗩吶不斷發展的過程中,藝人們也發現了這種傳承方式的不足之處,現在綏米嗩吶雖然有了專門的教學曲譜,例如《綏德文庫·嗩吶音樂卷》,高萬飛《陜北大嗩吶音樂》和《米脂嗩吶》等專門收錄陜北嗩吶的曲譜,但是藝人文化水平偏低導致曲譜的數量和質量仍然需要進一步加強。
其次,藝人文化水平偏低也帶來了他們維權意識淡薄等問題。像汪世發老前輩84年吹奏錄音《柳青娘》之后,不知道版權的重要性,當被問起是否需要版權,汪世發老前輩說不需要。導致現在許多網絡平臺都播放著他的曲子,卻沒辦法申請維權。
5.綏米嗩吶本身規格不統一。
綏米嗩吶樂器本身規格不統一,音孔大小、距離不統一,吹奏技法也不成熟規范,同一首曲子有不同的吹奏方法,不同的曲子也需要用不同的嗩吶,有些曲子用大嗩吶能吹,而有些曲子只能用小嗩吶吹奏。小嗩吶相對大嗩吶而言較容易,一般情況下兩年就能出師,大嗩吶就不然,一般需要四五年才能出師。但小嗩吶與大嗩吶互相貫通,學會小嗩吶也就能了解一些大嗩吶的基本樂理。由于綏米嗩吶的特殊地位,有些藝人們曾嘗試將綏米嗩吶搬進講堂讓其更好地發揚光大,更好得到傳承,但上課人數較少不說,且真正能將這門課程學好的優秀人才屈指可數,所以這種方法還未大范圍流傳就被扼殺在了搖籃里。所以說,綏米嗩吶樂器本身規格不統一對于綏米嗩吶的傳承與發展也起著很大的阻礙作用。
綏米嗩吶是陜北地區具有代表性的文化符號,現如今,綏米嗩吶在藝人們的傳承和保護下發展狀況較之前有了一定的好轉,但是總體來說少數藝人的保護在綏米嗩吶的發展過程中只是杯水車薪,綏米嗩吶在發展的過程中仍面臨著許多危機,所以我們更應該呼吁更多的人攜手傳承與保護綏米嗩吶。
1.健全法律體系,為嗩吶文化發展護航。
《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于2011年6月實施,為文化遺產提供了法律保護。與其他國家相比,我國對于“非遺”的相關法律保障體系建設力度弱,重視程度不夠,相關法律缺陷使得大量非物質文化遺產傷損、失傳。綏米嗩吶作為“非遺”種類之一,在傳承和發展過程中,首要問題是加強其法律保護與制度保護。
政府要堅持“搶救第一、保護為主、合理利用、傳承發展”的非遺保護方針,落實法律實施狀況,防止對綏米嗩吶的濫用,利用法律的強制性,促使綏米嗩吶得到有效保護,推動發展進程,贏得全社會的贊同和弘揚。同時應當完善傳承人制度,傳承人是“非遺”傳承發揚的主要載體,傳承人的界定與篩選不應該只局限于喜歡學習的后代。
傳承人應學習法律知識,合法維護自身權益。綏米嗩吶國家級“非遺”傳承人汪世發老前輩《柳青娘》版權問題是對嗩吶藝人們的提醒。在健全相關法規的基礎上,嗩吶藝人應樹立版權意識,提高演奏水平。
2.注入時代活力,創新綏米嗩吶藝術。
綏米嗩吶與陜北地域文化早已融為一體,這造就了綏米嗩吶的獨特性,也造成了綏米嗩吶的局限性。隨著社會經濟水平不斷提高,綏米嗩吶藝術的原生態環境受到沖擊,為適應現代化發展,綏米嗩吶應該“走出”陜北,“走出”傳統,“走進”新世界。綏米嗩吶作為一種藝術,演奏風格渾厚響亮、粗礦奔放,極具野趣。在西方文化影響和本土音樂不斷發展的情況下,綏米嗩吶應與當下音樂潮流同軌,創新嗩吶演奏形態。歌手譚維維說:時間是出卷人,我們是答卷人。她用當下的聲音和曲調演唱了一曲震撼人心的《給你一點顏色》,這首歌是華陰老腔和流行搖滾的藝術結合作品,不僅將華陰老腔風采展現給廣大群眾,還為傳統民間演奏藝術創新發展提供典范。綏米嗩吶可以基于自身藝術價值,與當代藝術表演形式相結合,突破傳統表演模式的桎梏,為贏得社會的廣泛關注度創造條件。
3.強調綏米嗩吶發展的生態化、規范化。
綏米嗩吶傳承人汪世發老前輩談及他早年學嗩吶時,其師傅都是身傳,沒有樂譜,到現在收徒傳藝才用譜子。一些嗩吶藝人缺乏嗩吶演奏理論知識,傳播手段較單一。綏米嗩吶藝人中,不乏技藝高超的演奏者,但是他們幾乎都文化程度不高。這些藝人需要學習專業的樂理知識,才能更高效、更準確地將自身技藝教授給接班人。其次,綏米嗩吶樂器本身規格不統一,吹奏技法的不成熟加劇了專業化系統教學的艱難度,綏米嗩吶需要局部調整,促進整體規劃,才能凝練綏米嗩吶藝術文化精髓,助力發展。最后,一些嗩吶藝人為嘩眾取寵,不良表演現象頻發,這些未經規范的演奏形式不僅違背了嗩吶藝術的本質,還丑化了嗩吶藝術。由此可見,無論是對于嗩吶藝人的要求標準,還是嗩吶演奏形式都急需規范化處理。
綏米嗩吶藝術不僅屬于我們中華民族,更屬于全世界。如今,在信息日新月異、快速更迭的大環境下,非遺保護既面臨機遇又面臨挑戰,促進綏米嗩吶藝術傳承、弘揚非遺文化是我們每一個人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