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國忠
保定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五年制大專部
紅色文化是基于中國發展實踐和中國歷史實踐而形成的深厚積淀。紅色文化代表了中國人民實現民族獨立和民族發展的實踐內容。紅色文化一方面具有現實實踐的指導意義,同時也具有精神價值引導的特征。紅色文化的形成與發展經歷了時間的考驗與實踐的塑造,能夠有效展現中華民族的精神氣質,同時也展現了中國革命先輩所具有的精神品格。紅色文化的形成和發展塑造了立體式的學習體系和指導內容,為青少年學習紅色文化提供了多元的視角和多元路徑,讓學生能夠在實踐和理論兩個層面充分的理解紅色文化所具有的精神內涵和外在框架,讓紅色文化的力量指導現實生活實踐,用高尚的品格塑造自我發展道路,這是紅色文化所具有的現實指導意義。同時,紅色文化能夠幫助社會個體堅定文化自信,理論自信和制度自信的選擇,為青少年的三觀塑造提供有效的價值樣本。紅色文化的豐富內涵培養了社會個體的愛國主義情感和社會主義價值體系。紅色文化代表著一代又一代中國人民的精神品格和發展實踐,有助于社會個體清楚地認識到社會歷史的源泉和脈絡,從這一點來看,紅色文化具有深刻的歷史教育價值。紅色文化的存在激發了中國人民的愛國熱情和愛國實踐,激勵社會個體在理論和實踐雙重體系中不斷取得自我進步與自我發展。
1.紅色文化承載著思政教育的優質資源。
紅色文化以其豐富的歷史內涵和歷史事件蘊藏著大量的教育資源,這種教育資源既包括物質形態的內容,同時也包括核心價值品質。不同革命時期所具有的戰爭實踐和發展形態構成了紅色文化最基本的內容體系。這些內容體系塑造了中國歷史發展的脈絡。紅色文化作為優秀的教育資源,一方面它代表著偉大的精神品質和歷史實踐。另一方面,它也鑄就了形式多樣的表現體系,紅色文化從物質形態和精神指導兩個層面的內容,能夠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優質的紅色革命資源。紅色文化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使思想政治教育不僅僅停留在課堂的陳述,同時也使思想政治教育延伸至歷史的發展形態中,從歷史的視野和現代發展的角度,以對比學習的方式,充分了解歷史征程的艱難困苦,同時也明確了現代社會發展的路徑與方向。紅色文化一方面對歷史進程有所回顧,同時也為現代社會的前進指明了方向。紅色文化作為優秀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它蘊涵著歷史的厚重感,同時也豐富了核心價值組成體系,紅色文化讓歷史脈絡以更加清晰的方式,生動地展現于社會個體的生活之中,社會個體以更加微觀的方式感受歷史的同時,也能夠以更加高尚的品格指導生活實踐,引導著紅色文化的本質內涵真正的融入與社會生活之中,內化為個人發展的思想體系。
2.紅色文化是思政教育的天然教材。
從歷史的發展角度和發展的實踐形態來說,紅色文化代表著不同層次的發展體系,這種發展體系與目前的思政教育能夠完整的契合,這種高度的實踐感和契合度能夠使優秀的精神文化在當代思想政治教育體系中得以繼承和發揚,豐富了思政教育的內容體系。思政教育具有明顯的獨特性,而紅色文化能夠將這種獨特性通過更加形象的方式呈現出來。紅色文化為思政教育提供了實踐的路徑,通過組織相關活動,社會個體能夠通過親身體驗的方式感受紅色文化所蘊含的精神品格。在實踐的體驗感之中而完成思政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發展。這種自我教育和自我發展的形式,拓展了思政教育的表現形態。紅色文化作為思政教育的天然教材,它存在于社會個體的生活實踐之中,同時也存在于社會個體的價值建構體系之中。紅色文化與思政教育相融合,他們共同建構了理論和實踐兩種體系的發展,路徑這兩種發展,路徑是社會個體能夠根據自身生活的形態和自我發展的要求而選擇不同的方式,完成思政自我教育。紅色文化作為天然的存在方式,它與社會生活相融合,以豐富的內容體系和頑強的生命力,指導現代社會生活實踐,紅色文化從歷史發展進程而來塑造著社會個體的發展道路。
1.發揮政府弘揚紅色文化的引領作用。
紅色文化與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需要政府積極發揮其引導作用。通過政府力量的發揮,而推動紅色文化在思政教育體系中的傳播。一方面,政府要重視紅色文化保護。紅色文化保護,要保證物質載體的完整性,也要保護精神內涵的連續性。這能夠有利于紅色文化以更加多元和豐富的形式呈現給社會個體。這是紅色文化融入思政教育所不可缺少的基礎。政府所具有的行政力量和制度保障,能夠讓紅色文化保護具有實踐性和可持續性。這就要求政府要完善相關的頂層設計,同時也要積極創造物質形態,豐富紅色文化保護的手段和路徑,使紅色文化保護真正落實于日常工作體系之中。另一方面,政府需要對紅色文化進行社會宣傳,使社會個體能夠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紅色文化的存在,營造全民參與的氛圍感。這就需要政府建立相關的資金支持和實踐保障,促進紅色文化保護的時效性和實踐性。政府作為紅色文化保護的主要實踐組織,要為各個層級的教育組織提供專業的相關培訓和業務,拓展紅色文化教育體制,使紅色文化資源能夠以完整的體系,融入到思政教育的日常教學課程中,讓學生能夠深切感受到紅色文化與思政內容。除此之外,政府也應該推動相關部門帶動全民積極打造獨具特色的紅色文化品牌,使紅色文化作為育人工程融入到思政教育的體系中,也能夠帶動當地文化發展和經濟提升,進而擴大紅色文化的宣傳范圍。所以政府在保護紅色文化的實踐中,要完成其作為引導著和倡導者的角色,同時也要完成其實踐者和踐行者的角色。
2.創新思政教育紅色文化育人模式。
思政教育最終要實現的目標是育人,思政教育不僅僅局限于理論課程的指導,同時也要完成社會實踐的指引,紅色文化作為現實存在的天然教材,它能夠以更加完整的體系和歷史的深刻形態實現思想的引導和價值的塑造。從歷史人物和歷史故事中,學生能夠感受到革命先烈所具有的精神品格,進而對自我的學習和生活進行檢驗與對照。這種對比使學生明確自我發展的方向和自我調整的路徑,讓學生在實踐中感受到紅色文化的存在。紅色文化的存在能夠使思想政治教育結合各個體系的教育目標,對具體的思政教育方式進行創新。學校可以與當地的博物館相結合,使教學內容融入到博物館參觀的活動中,博物館展覽于思政教育相對接,紅色文化與思政教育想支撐,使學生的學習融入到紅色文化的觀展體驗中,這種體驗教學的方式能夠充分將紅色文化納入思政教育實踐中,兩者也能夠在理論體系之外,更具有現實的存在感。除此之外,學校也可以場景重現或重走紅色之路等場景體驗,以實踐內容來設置教學內容,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加入相關的實踐故事和實踐內容,鼓勵學生在實踐中充分了解歷史發展的脈絡。同時也可以邀請勞模或英雄來講述相關的模范事跡,傳遞價值理念與精神內容。多元化的組織形式和實踐形態使紅色文化不僅僅局限于陳列館或博物館之中,它能夠以更加生動的形式走進學生的學習,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加具有易學性和親近感。
3.創建紅色文化思政教育網絡平臺。
互聯網的存在和發展能夠使紅色文化的結構與形態,在時間和空間的雙重作用下有所創新和發展。傳播形式體系的變革為紅色文化融入思政教育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這種可能性不僅僅是內容表現形式上的不同,同時也體現在傳播特征,以及傳播深度層面的不同。在互聯網思維下,紅色文化與思想政治教育,能夠充分應用技術的優勢,是兩者的傳播軍力與現實生活環境中,同時也能夠延伸至虛擬場域,是紅色文化與思想,政治教育更加具有多元的表現,路徑河立體式的傳播形態。在技術哲學的體系內,思想政治和紅色文化的融合擁有更多元的物質載體。這種物質載體通過數字展現形式和技術架構的優化,從而賦予兩者融合以更多的外在模式。在哈貝馬斯公共領域理論體系內,通過本土化的語境和視角解釋體系,紅色文化思政教育平臺的創建能夠為社會個體建立共同討論和共同提升的空間。這種公共空間的內容體系和思想文化與紅色內容不謀而合。紅色文化內容作為一種公共文化的體現,也能夠為社會大眾營造一種共同學習的氛圍感,從而使紅色文化的呈現形態與思政教育之間具有高度的契合性。紅色文化紅色文化思政教育網絡平臺作為一種傳播載體和傳播空間,一方面,它能夠使思想傳播突破時空的界限,另一方面也能夠使紅色文化的內涵體系融入現實社會生活,使思政教育具有良好的實踐基礎。思想教育與技術的高度嵌合,這是互聯網時代所具有的獨特性,這一獨特性讓思政教育展現出了立體式的傳播路徑。
基于歷史發展脈絡與革命實踐,紅色文化帶來了歷史的厚重感,同時也融合了現代社會生活的實踐感。在思想政治教育體系中,紅色文化作為天然的教材,它能夠以自身所具有的歷史故事和精神品格指導著社會個體,以更加積極向上的態度創造社會發展。紅色文化作為完整的文化體系,它要求社會個體要在日常生活、學習、工作中不斷進行傳承與創新,使紅色文化在歷史和現代生活中均有新鮮的形態得以呈現。這樣才能夠保持紅色文化以強有力的生命力指引現代社會生活。紅色文化將歷史發展和歷史實踐以體系化的形式呈現在現代社會中,這種歷史實踐與現代生活的交錯與融合,能夠讓現代生活中的個體以更加向往的信念,積極學習紅色文化和紅色歷史,從而實現自我發展和自我塑造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