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自黨的十九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始終強調,堅定不移全面從嚴治黨,不斷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和領導水平。從國家的重視程度可知,當代清廉文化的發展和弘揚,仍是我們需要不斷努力和奮斗的方向。清廉文化的發展最早可以追溯到虞舜清廉文化,“虞舜文化的核心在于明德,明德的根本在于廉政”。青年是國家的未來,民族的希望,青年興,則國興;青年強,則國強;青年清廉,則國家清廉,所以,做好青年清廉精神的培養顯得尤為重要。
堯有欲諫之鼓,舜有誹謗之木。堯帝在位時,朝堂正中豎立一個大鼓,官員對朝廷有建議或者處理不當可以擊鼓,堯帝會親自接待并處理。到了舜帝上任之后,又進一步改進了諫言體制,他在朝廷外大路邊在設立一根木樁,上面橫釘一塊木板,舜帝會親自查看并擇優錄用。東漢時期,孟嘗在合浦任職期間,嚴肅整治不法商人、嚴懲珠霸、重振當地珍珠產業,合浦也因此重新恢復了當年的繁榮景象。北宋時期,當宋仁宗要重賞杜衍時,他直言相諫,認為應當正風氣,杜絕奢靡浪費。除了堯帝和舜帝這種注重民意民情、走群眾路線的清廉精神,還有“孟嘗還珠”的故事所蘊含的公正廉明、剛正不阿的清廉精神以及“杜衍辭祿”的故事所提倡的清廉節儉、率先垂范的清廉精神,至今仍然影響著當代社會的清廉之風。
中國共產黨成立以來,從中國幾代中央領導人關于清廉文化的相關論述中也可以找到對虞舜清廉文化的借鑒痕跡,這不僅是對虞舜清廉文化傳承與發展,也極好地豐富了虞舜清廉文化的內涵。
毛澤東同志提出的“貪污和浪費是極大的犯罪”的著名論斷,鄧小平同志表述的“執政黨的黨風問題是有關黨的生死存亡的問題”的重要論斷,江澤民同志強調的“反對腐敗是關系黨和國家生死存亡的嚴重政治斗爭”,以及胡錦濤同志闡述的“群眾立場是決定我們黨的性質的根本政治問題”,其中所提倡的清廉的思想、關心群眾生活的立場以及將清廉建設與國家生死存亡相關聯的態度,這既是對虞舜清廉文化的借鑒,又是對其的傳承與發展。
在“新時代”的現實背景下,“全面從嚴治黨”不僅為廉政建設提供了重要戰略,更是為高校的清廉教育指明了發展方向。習近平總書記曾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全國教育大會以及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等重要講話中強調,要加強師德師風建設,要在加強品德修養上下功夫,要增強教師的人格魅力。教師在教育引導學生的過程中,自身修為上要做到以德立身,學術研究時要做到以德立學,教書育人中要做到以德施教,讓熱愛教育的初心成為一種定力,讓淡泊名利的情懷成為一種堅守,將真善美的種子埋在每一位學生的心靈。
在“全面從嚴治黨”的背景下,“清廉校園”建設具有豐富的內涵和重要的意義。“清廉校園”建設作為高校全面從嚴治黨的重要抓手,是提高高校治理水平和廉政教育的重要途徑。清廉本質乃是公共性之維系,清廉指向乃是公共權力之制約。“清廉校園”建設更是高校全面、健康、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基礎,是提升高校綜合競爭力的重要推動力。但是,“清廉校園”建設還存在一些問題和不足,如:主體責任落實層層弱化、虛化、邊緣化現象;評獎評優、資助對象認定等“小微權力”使用;學術不端、師德失范等問題。在虞舜清廉文化精神的傳承與發展過程中,其不僅對國家治理的過程具有重要的借鑒作用,對高校“清廉校園”建設也具備重要的參考價值。
有什么樣的清廉文化,就有什么樣的社風民風。在全面從嚴治黨戰略背景下,社會各領域掀起廉政建設熱潮,為我們描繪了一幅“清廉中國”的美好愿景。在高校中大力宣傳虞舜清廉文化,有利于營造清廉氛圍,打造“清廉校風”,有助于建設“清廉校園”。建設“清廉校園”要創新監督方式方法,覆蓋全校師生,充分發揮廣大教師參與學校重大管理決策的積極性,進一步促進學校民主管理機制的構建與完善。
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承擔著神圣使命。廣大教師要以德立身、以德立學、以德施教,要主動學習、傳播虞舜清廉文化。把品德修養作為自我完善的雪中送炭,把能力提高作為自我發展的錦上添花,把教書育人作為實現個人價值的重要途徑。對大學生進行清廉教育是給大學生埋下真善美的種子的最佳土壤,大學生的清廉認知將決定他們步入社會后的個人價值取向,將對大學生的個人發展甚至對社會的良性發展產生深遠影響,也是一所學校良性發展的重要基礎。
虞舜清廉文化可助力學校打造“清廉校風”,幫助教師塑造“師德師風”,但最重要的落腳點應該是建設“清廉校園”,營造“清新學風”,培養新時代清廉學子。在全面從嚴治黨的新時代,要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在受虞舜清廉文化熏陶的同時,堅定“四個自信”。傳承虞舜清廉文化,樹立清廉意識;學習虞舜清廉文化,爭做清廉學子;踐行虞舜清廉文化,勇做清廉衛士。
從誹謗之木到全面從嚴治黨和廉政建設,虞舜清廉文化精神的傳承與發展,證明了其強大的生命力。為探索清廉教育的新方法、新形式和新載體,營造清廉的社會風氣,將虞舜清廉文化精神根植于大學生的心中,而“如何借鑒虞舜清廉文化培養新時代大學生?”也成為了傳承和發展虞舜清廉文化的關鍵。高校要把握新時代大學生的思想規律,遵循新時代大學生的成長規律,多維度地培養新時代大學生的清廉品質。
新時代大學生要錘煉品德修為,首先要守牢清廉的底線。面對誘惑,新時代大學生要保持定力、嚴守規矩,要拒絕投機取巧、遠離自作聰明,要堅持原則、守牢底線,用努力和奮斗書寫青春華章、創造美好未來。高校要開展好誠信教育工作,確保考試不作弊、學術不造假,引導大學生做一名誠信的新時代青年。高校要開展好獎勤助貸工作,杜絕“走后門”“內定”現象,為大學生營造公平、公正、公開的氛圍。高校要開展好組織育人工作,教育黨團干部在接人待物中要做到實誠、坦誠、真誠,杜絕“官僚主義”“形式主義”作風,確保黨團干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
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高校要充分把握“立德樹人”的豐富內涵,“德”是基礎,“人”是落腳點,“才”是目標。人無德不立,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要把德育工作融合到教學和管理的全員、全程、全方位之中,做到以樹人為核心,以立德為根本。德育中最根本的就是清廉教育,而其對大學生的成長成才顯得尤為重要。高校可以通過開展主題文藝作品創作活動,引導大學生在創作中思考清廉的內涵;通過開展主題朗誦、演講等活動,引導對大學生在參與中感悟清廉的力量;通過線下展覽和線上宣傳的方式,營造清廉教育的濃厚氛圍,讓清廉成為新時代大學生的人格底色。
新時代大學生要自覺樹立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積極引導大學生善于從虞舜清廉文化中汲取道德養分,從良師益友身上感受道德風范,從自身內省中提升道德修為。高校要加強朋輩榜樣引領教育,樹立典型的道德榜樣人物,引導大學生向朋輩榜樣看齊與學習,培養優良品質;選樹“最美教師”“學生最喜愛的教師”榜樣,為人師表要做到言傳身教,以身示范;發起“校園文明公約”倡議,讓清廉之風走進課堂、公寓、食堂等校園的每個角落,引導大學生樹立清廉的價值觀。
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衰。自古以來,領導者們非常重視廉政建設,將清廉文化作為時代的重要思想。近年來,“清廉校園”建設在高校中逐漸盛行起來,但系統性、多維性和立體性的清廉教育體系有待進一步完善。通過系統地梳理虞舜清廉文化的起源、傳承與發展,深入地挖掘虞舜清廉文化的豐富內涵,能更好地提煉虞舜清廉文化的育人價值,將其融入到新時代大學生的育人過程。清廉教育要從青年抓起,高校要加強校園清廉文化建設,使清廉思想深入人心,為高校營造風清氣正的清廉氛圍,為社會培養清廉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