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丹丹 崔琳林 朱 嵩
/菏澤醫學專科學校
公共營養學作為營養學專業的分支,其實是對營養學學科的應用拓展,它涵蓋了食品營養學的專業知識外的拓展應用,把研究目光從如何使大眾更好的從食物中攝取營養素對和對食物的營養成分研究轉移到對人體的營養關注上來。適應了當前社會快速發展的健康需求。
在當前快節奏的社會環境下,人們常常在工作繁忙的時候不注重飲食,餓了啃面包渴了喝涼水,而在空閑休息時暴飲暴食,同時市面上垃圾食品大量的流通,導致了人們面臨著營養缺乏和營養結構失衡的挑戰。貧血、厭食、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等等與膳食有關的疾病常常威脅著人們的健康。在當前社會對于公共營養師職業的迫切需求下,學校應該聯系當前的課堂教育現狀,提出優化教學內容和模式的創新改革,培養大量專業規范的技能型人才。
高校開設公共營養學課程旨在幫助人們了解營養知識,樹立營養觀念,傳播營養知識,促進人們飲食方式和飲食結構的改變,養成健康的飲食習慣,提高居民生活質量。營養學的發展對于中國國民素質提高,增強全民體質和防治疾病具有重要的意義。學校作為教育機構有責任為國家全民健康事業增添力量,大力建設發展公共營養學教育。公共營養師職業作為國家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頒布的2005年3季度第4批新職業之一,是適應社會發展需要而產生的具有廣闊前景新興職業,進行公共營養學教育有著深遠而重要的意義。
公共營養專業是營養學專業的拓展,不僅需要對于食品營養知識進行學習,更側重于發展公共營養教育事業,對公眾進行營養搭配指導,保障公共營養與食品安全,它是營養學領域的的衍生,中國營養行業的成熟與發展的標志,建設公共營養教育事業對于培養學生職業素養,促進學生就業方向多元化有重要意義。
公共營養學能夠強化全民身體素質,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降低疾病的發生率和死亡率,提高全民生活幸福指數,為中國的社會和經濟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目前許多醫學院校還沒有把公共營養學科作為醫學專業臨床必修,沒有認識到公共營養學科對于臨床應用的重要性,許多專業的營養知識內容都是通過預防醫學或者衛生學等學科了解,對于公共營養專業的學時安排較少而且教材內容守舊,不能適應臨床應用的需要。
由于醫學院校的生源不斷擴招,公共營養學科面臨學生越來越多的教師資源不夠的問題,大部分學校采用大教室公共學習模式,教師一人教導多班學生,在這種模式下老師往往扮演一個機械講課角色,缺少了與學生的互動,也很少關注學生的學習成效。這種教學課堂古板守舊,只以教師為中心,忽視了學生才是學習的主體,教師只顧著完成教學任務進行滔滔不絕的“填鴨式”灌輸,教學方法過于單一,降低學生學習的激情和求知欲。與培養應用型高素質人才的目標背道而馳。
從目前學校的講課情況上看,學校在公共營養學學科上的授課內容更注重書本內容教學,把教學重點放在理論教學上,缺乏理論知識和實踐課程的結合,在課程設置中普遍把實驗課程設置的非常少,不足以讓學生充分掌握營養學科的運用。這種教學方式強調了學生知識體系的構建,走了傳統應試教育模式的老路,培養出應試型知識人才,而公共營養學作為一門以公共健康研究為核心的專業,需要與社會需求結合,立足于社會實踐而進行研究,傳統的教學方式,對于公共營養事業人才培養不利。
在醫學專科院校的教育模式中,每學期只進行一次結業考試,教師對于學生學業學習不施加任何壓力,并且專業考試內容偏基礎化,試題過于簡單,考試內容涵蓋大量名詞解釋選擇等基礎內容,缺乏少對于學生的知識運用能力和綜合能力測評的試題,使學生學習內容偏好與考試相關的基礎知識,變成一個答題機器,而這種知識的傳授也與學生未來工作的實際應用相脫離。同時每學期進行一次考試,使學生的學習態度較為散漫,平時上課敷衍了事,考前的復習等于預習,不利于自身專業知識培養,和公共營養事業的發展。
(1)提高教學水平,打造實用型課堂。公共營養學科作為一個新興的學科,大多數的教師是直接從營養學科,預防學科的教學科目調來,老師大多缺乏公共營養事業的實踐經驗,要求教師要提高自身職業素養,把教學方向多與應用實踐相結合,圍繞公共營養學職業特點展開對學生的崗位能力和技能培養,在教學課程中著重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應用能力。
(2)完善課程體系,創新教學內容。教師改變傳統教學模式中對于學生的放任自流態度,優化課程教學的內容,參考國家公共營養師的培訓內容對于教學課程進行完善和創新,增加膳食計劃、營養狀況測量與評價、營養咨詢、膳食模式調整等教學內容,創新應用型課程體系的同時注意規避相關課程的重疊內容,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1)提高學生主觀能動性 建設翻轉課堂。改變傳統以老師授課為主的教育模式,利用現代化的教學設備創新課件,如利用多媒體設備使用課件教學,創新加入更多的拓展材料,如音樂影像等材料提高學生興趣,同時開展多元化教學,建立翻轉課堂,增加“小組討論”“情景模擬”等活動,增加學生對于課堂學習的參與度,同時對于當前社會公共營養熱點問題,可以建立專題訓練,培養學生的知識綜合運用能力,提高學生職業素養。
(2)使用網絡學習平臺教學。由于學校課時資源和教師資源有限,往往會多個班級一起上課,并且一節課就要灌輸幾十頁的知識內容,學生很難做到在課上就學會和理解,要改變這種教學資源有限學習進度緊迫的情況,可以積極利用起現代網絡學習平臺進行教學。現在每個學生都有手機,并且網絡學習平臺建設已經成熟和完善,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更多的使用網絡平臺,不僅可以在平臺上傳學習課件、材料、大綱等等學習資源,還可以建立學習互動小組,加強與學生的交流。既增加了師生的感情又給了學生和老師平等交流的機會,同時這種平臺的使用不受時間、空間限制,解決了課時不夠的問題。
(3)增加實踐活動,提高實訓條件。要想加強公共營養課程教學效果就一定要加強教學實踐的建設,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采用啟發式教學、案例教學、討論式教學等多種方式,增加學生的實訓機會,同時學校加強實訓基地建設和校外實訓基地建設,通過進行學生營養調查、營養咨詢與教育、食品分析實驗、食品衛生檢驗、營養宣傳等等一系列實踐活動,做到“教學一體化”幫助學生提高專業技能能力。
(1)改革課程考核體系。公共營養學課程傳統的考試往往是由平時成績和卷面成績組成,不涵蓋實踐成績。改變原有的考核體系和分數占比,把考試成績改為期末卷面成績50%,實驗成績25%,實踐課成績25%,增加了對于實踐課程的分數占比,并且要求學生獨立完成實踐報告,讓學生重視實踐活動,同時考察了學生的實際解決問題能力。
(2)考試內容由基礎向應用方向轉變。教師在制定題目時要使考核標準度量化,增加對學生實際知識運用能力的考核內容,多出一些理解型和綜合性的知識應用題目,減少選擇題和基礎記憶性題目。在出題過程中可以創新考試形式,從試題選擇、題目類型、評價標準等方面加以改進題目,增加題目的靈活性、實用性,重視對于公共營養知識內涵和應用的考察。
(3)改變考核評價指標。對于公共營養課程成績的考察除了可以使用測驗這種傳統方式醫外,教師可以增加一些新的考試指標,例如課堂討論、課外實踐活動、實踐論文等等。把這些實踐活動納入到考核內容中來,并且制定定量和定性的考核標準,讓學生在考核過程中有據可依,加強學生的實踐重視程度,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參與力度,在實踐中提高學生專業知識應用能力。
隨著時代的發展,中國社會經濟水平愈加提高,公眾對于公共營養事業的需求會越來越大,公共營養教育事業定會蓬勃發展。當前社會科技的發展和政策支持為公共營養教育事業發展提供了有利條件,因此我們要順應時代的潮流,利用新的技術改革課堂教學模式,在公共營養的教學中不斷增加和補充相關知識內容,適應現代社會的需要。培養出更多的應用型、綜合型人才隊伍,促使中國公共營養健康事業不斷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