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 穎
/西北大學現代學院
在互聯網的影響下,人們的生活方式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再加上國內外文化的交匯,使得現如今社會上對于人才的需求和要求也在不斷地提高。而大學時期正是從學習向社會過渡的階段,日后必定會在社會當中生活,那么,光有豐富的知識點儲備是遠遠不足的,還是需要具備高素質與高涵養才能在社會上立足。因此,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便成為教師培養人才的一個重要途徑,必須要重視起來。
受傳統教育的影響,大部分高校當中的思想政治課堂都有一套固定的教學模式,基本上就是根據教材向著學生版本就讀,而學生則像知識的接收器一般十分的被動,而且在課堂上是以教師為主體的,大學生很少有時間去交流和表現。就算有互聯網的引進,這些教師也不為之所動,意識不到其給思政教學到來的便利性。這就導致教學的效率一直都處于久低不上的階段,從而不利于大學生的政治涵養生成。
目前大部分高校在教育上對于思想政治這一專業并不重視,因為大部分學生在進入大學以后都會選擇主修學科,這也是他們日后工作的意向,所以高校把注意力都放在了專業課的開發與教學上,并沒有意識到大學生樹立正確人文素養價值觀的重要性。所以,在思想政治課程當中,是普遍缺乏教學資源和合理的教學策略的。另外,大部分思政專業教師對自己的教學也是只完成任務即可,對于學生學習的效果如何與他們的核心素養價值觀趨勢怎樣并不關注。
現如今我國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十分的落后,傳統教育模式已經深入教師和學生的內心,在互聯網+教育的沖擊下,雖然教育局也頒發了教育改革的相關措施,但是高校思政教學似乎并不為之所動,還是按照原來那套教材和教育理論進行授課。基于很多高校引進的互聯網計算機技術與平臺,其教學資源很少,而且教師也不去開發和創新,這就會讓大學生在思政課當中的學習逐漸感覺到乏味,甚至會產生相應的厭學情緒。
互聯網最大的特性就是資源眾多,而且這些資源還能在網絡的基礎上實現共享和傳播,可以說對于高校的思政教學而言有著很大的便利性。教師可以借助這一功能在網上下載諸多社會上的信息和政治,這樣能夠為大學生源源不斷的擴展知識儲備,從而有效地提高教學的質量。而且在教育全球化的背景下,各高校之間的教育已經連成了一個整體,思政教師可以在這一平臺上與其他的教師互相交流教學經驗和學習,這為學生的課堂學習也能打下良好的基礎,從而有效的創設多元化的教學策略,以此來激發大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在傳統的思政課堂當中,主要的信息傳播就是黑板、粉筆以及教師的口述,而且信息的載體是教材,這樣就能夠形成一個固定和單一的教學模式。但是隨著互聯網進入高校的教育系統當中,這為教學帶來了很大的便利性,教師可以在網上就找到諸多教學的方式,然后結合本校的教學情況合理地運用,這樣就能夠不斷的擴寬教學的途徑,從而為學生帶來多元化的教學方式。而且在多媒體的利用下,可以把知識點以圖片、音頻以及影視等形式呈現給學生,從而將知識點由抽象變形象,更便于學生理解和掌握。總體來說,在互聯網的支持下,為高校的思政教學提供了更加寬廣的教學途徑,這就為學生的學習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互聯網+這種教學模式對于傳統教育有著很大的沖擊,因為教學信息的傳播方式直接改變了,這對于傳播的效率而言是有很大提升的,而且計算機能夠突破教學在時間和地域等方面的限制,也就是說教師利用計算機制作課件或者是視頻,學生隨時隨地都能使用手機或者電腦查看,這樣一來,教師就能不斷的創新教學的方式和內容,從而實現教育改革的全面化創新。以互聯網為基礎的慕課、翻轉課堂、微課堂等方式對于學生來講都比較新穎,他們在互聯網平臺上能夠公平地進行交流,而且教師也會尊重他們的行為和意見,這樣能夠構建一個平等的課堂氛圍,從而優化思想政治教學的質量。另外,在網絡上進行教學教師的身份也有所轉變,從以前課堂的主宰者逐漸過濾到教學的組織者和引導者,也正是這一轉變使得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效率都能直觀地提升。
思想政治作為一門綜合實踐性極強的學科,在長期的建設和發展當中已經形成了一種固定的教學模式,教師在此其中擔任著主人翁,通過教材向學生授課,而學生在學習的時候只能單方面的接受,這使得教師與學生之間是缺乏合理溝通的。而且這種教學的方式對于教師而言有著很大的任務量,他們不僅要在課堂授課之前精心的進行手動備課,而且在課堂上也需要講課,這樣的話,就會耗費大量的實踐和精力,而且學生十分厭煩這種學習的方式,教學的效率一直都不是很高。但是在互聯網的支持下,開放和互動特性在課堂當中充分的體現了出來,就像微課這種教育模式,就能夠給學生的學習帶來趣味性。它指的是教師把所要教學的內容組成一種時間有限的短視頻,而且在視頻當中也會增加一些趣味的圖片或者動態圖,這樣學生在觀看的時候就會提高很大的興趣,而且既能看得懂,也能掌握知識點。而教師利用這種教學的方式也能激發大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主動的參與進去,達到課前預習、課中學習以及課后溫習的良好習慣。
在新的教育背景下,高校的思政教學也在不斷的創新和發展著,但是網絡上的信息和影響是很大的,而且大學生日后也需要走向社會去生活和參加工作。那么,教師在教學的時候就要有效的將知識與社會背景相連接,這樣就能讓學生提前了解到社會當中的一些情景,并在思政教師的引導下樹立正確的人文素養價值觀。例如:在教學當中,互聯網的支持使得師生之間交流的方式發生了改變,傳統課堂中很多問題學生不好意思問教師,但是在互聯網+的背景下,學生能夠通過手機或者電腦在QQ與微信的上與教師進行溝通,而教師也可以為學生進行全面的講解,這對于學生的學習而言是十分有利的。另外,思政教師必須要掌握學生的思想動態,那么,就可以從學生在不同軟件上的動態入手,因為學生在遇到一些事情以后,會根據自己的心情發表一些動態,那么,教師根據這些內容就可以對學生展開針對性的心理疏導,從而讓學生感受到教師所帶來的溫暖。
互聯網的沖擊使得人們的生活方式也發生了變化,而且在大學中這種模式也是直接的影響到學生的學習和生活,再加上手機和電腦的普及和其中的一些文化,比方說,微博、小說、電視以及游戲等等,這些都能夠為大學生的生活帶來多種樂趣。但是有很多大學生卻在此迷失了自我,出現網癮的現象十分普遍,那么,思政教師對于這一問題是需要對學生進行疏導的。例如:很多學生會沉迷于游戲和電影電視當中無法自拔,不關注學習,那么,教師利用線上授課就可以以這些為題材來讓學生參與到思政課的教學當中。比方說,新出了一部電影,教師看完以后結合教學知識點讓學生根據電影內容來寫觀后感,這樣有利于教師了解學生的情感觀念,而且也能讓學生提高對思政課學習的興趣與端正態度,從而在教師的引導下讓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核心價值觀。
綜上所述,作為高校思想政治教師,他們必須要甚至現如今社會的發展是以信息化作為依托的,而大學生作為社會的儲備力量即將要步入社會參加工作,所以思想政治對于學生而言并不是一種知識,可以說是一種技能。因此,政治教師應當在互聯網+的背景下,不斷的創新課堂教學的內容和方式,從而為學生構建一種高效且愉快的教學課堂氛圍,以此來促進大學生的全面化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