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丹/黑龍江生態工程職業學院
隨著互聯網網絡技術的不斷發展,“互聯網+”時代正式到來,給各行各業的發展都帶來了極大的改變,對于教育及教學行業領域來講亦是如此,“互聯網+”時代的發展給當代教育及教學行業的發展注入了全新的生機。“互聯網+”行業發展模式為大學英語翻譯學科的教育及教學提供了全新的發展空間和改革途徑,使大學英語翻譯教學與新時代的發展特點緊密幾何,使大學生英語翻譯學科的學習有效突破了以往傳統教學模式中相關資源空間的束縛,為學生的學習提供了更加廣闊的知識信息資源寶庫,給大學生英語翻譯學科的有效學習提供了有效助力,進一步推動了高質量、高效率大學英語翻譯教學課堂的建立。
在以往我國傳統的教育及教學開展模式之中,大學英語翻譯課程進行開始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使學生能夠順利應對諸如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等內容,從而根據學生的考試成績和英語水平證書的獲得情況來評定學生的英語學習能力及學習水平,同時也能夠用以評價任課老師的教學水平和教學成效。基于應試教育及教學的環境影響,以及對大學英語翻譯課程學習目的的片面化認知,則很難使任課老師及學生對大學英語翻譯課程建立起足夠的重視和科學的認知,進而導致了大學英語翻譯課程無法充分發揮出其應有的教學價值,極大的削弱了大學英語翻譯課程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地位,造成學生過分重視翻譯技巧等程式化內容的記憶性學習,忽視了對英語課程內容深入思考和學習的重要性。因此,就目前我國各高校大學英語翻譯課程教育及教學的開展情況來看,對其重視程度的不足依然是一個亟待解決的教學困境和問題之一。
目前我國各高校在大學英語翻譯課程教育及教學中所使用的教材內容大都極為陳舊落后、形式也大都極為單一,教材中的相關知識內容多年都未經變化和改動,缺乏時代創新性和發展性,內容枯燥無趣。而對于大學英語翻譯課程的教育及教學開展來講,其十分核心的目的追求就是為了能夠為社會輸送和培養出更多滿足國際發展需求的現代化英語人才,對此,要想使學生能夠成長為滿足全球化發展趨勢需求的高質量人才,就需要加強對學生英語通用語言的培養和教育,使學生對英語語言進行全面化、熟練化的掌握。但是當今各高校所采用的大學英語翻譯教材中,其內容主要是圍繞如何提高和應對大學相關英語考試成績而設置的,與當今實際的社會英語人才發展需求之間存在一定分差距和不同,進而導致了社會人才需要與高校人才培養之間的相互脫節。大學英語翻譯教材內容革新的滯后性導致了大學英語翻譯課程難以得到快速的發展和提升。
實踐是檢驗和提升學習,促進和推動知識內化吸收的重要途徑,對于大學英語翻譯教學而言更是如此,并且,實踐是用以檢驗學生學習成果的重要標準。但是,就目前我國各高校英語翻譯課程教育及教學的實際開展現狀來看,依然主要是以課堂訓練和日常考試為主,缺乏足夠的英語翻譯及交際實踐訓練。其實,對于英語翻譯課程內容的教學及學習目的來講,最為根本和本質化的追求就是辦學學生實現用英語來進行無障礙的溝通及交際,但是目前我國高校英語翻譯課程的開展過程中,過于重視理論化知識的灌輸和講解,忽略了英語交際能力的實際培養,進而導致學生所學習的英語理論知識難以自如的運用到實際生活和工作中去。造成學生實踐學習和訓練空間缺失的主要原因,就是高校實踐平臺的缺失,使得學生在校園學習環境中找不到合適的實踐訓練平臺和機會,阻礙了學生英語實際應用能力的有效培養和提升。
在以往我國的傳統大學英語翻譯課程教育及教學的開展過程中,主要是以“任課老師講解”和“學生進行聽講和記憶”的單向化知識傳輸模式為主,較為單一枯燥,缺乏師生互動性等,而“互聯網+”在高校英語翻譯課程教學中的有效融合與應用,則給傳統化的教學模式帶來了極大的改變,推動了傳統大學英語翻譯教學模式的革新和發展。首先,就任課老師的層面而言,改變了其以往在課堂中絕對主導者的身份和地位,突破了以往傳統教學模式中由任課老師向學生進行單項知識傳輸的局面,提升和促進了師生之間的互動和交流,使任課老師在教授學生知識的同時,也進一步實現了對自我的提升和進步;其次,就學生的層面來講,突破了其以往在課堂教學中的被動性地位,使學生不再一味的被動性接收任課老師所講解的內容,提升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動性和能動性。學生通過移動互聯網網絡技術平臺和資源渠道,使得知識獲取的內容和途徑得以不斷拓寬,加之任課老師主導者向引導者教學地位的轉變,給予了學生更大的課堂自主權,使得學生能夠在英語翻譯課堂的教學中發揮出更大的角色價值,這些都是“互聯網+”在高校英語翻譯課堂教學中進行融合后所作出的巨大的突破。“互聯網+”在高校英語翻譯課堂教學應用中的有效融合,突破了以往傳統課堂教育及教學模式的束縛,改變了大學英語翻譯課堂的教學開展局面,使課堂的發展更加契合當今時代的發展需求,提高了高校英語翻譯課堂對人才的培養質量。
隨著“互聯網+”在大學英語翻譯課程教育及教學中融合發展,以往傳統教育及教學模式中由任課老師對學生集體進行單向知識教學的局面得以改變,開始了師生雙方的雙向課堂教學體系的全新化構建。學生通過“互聯網+”背景下各大互聯網網絡平臺與高校英語翻譯課堂教學之間的有機結合,能夠接觸到了更加廣闊的網絡學習資源寶庫,獲取到海量的知識信息和更加豐富的學習途徑,推動了學生學習方式的變化和革新。學生的學習范圍和知識獲取也不需要再單純的局限于教材課本之上,通過互聯網網絡資源平臺,學生自然可以獲取到更加豐富的知識內容,不斷拓展學習范圍和視野。與此同時,通過互聯網網絡技術平臺,可以有效加強師生雙方的溝通和交流,使學生及時的將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疑惑反饋給任課老師,從而使任課老師能夠更加精準、全面的掌握學生的學習現狀,提升課堂教學內容的針對性,實現大學英語翻譯課程教育及教學的高質量構建。
隨著國家教育及教學創新改革的不斷號召,各高校英語翻譯課程教育及教學也逐漸開始積極響應國家有關教育管理部門的政策號召,不斷優化和提升高校英語翻譯課程體系的建設,以不斷推動“互聯網+”在當今高校英語翻譯課程教育及教學中的有機融合和發展,有效突破傳統教學模式的束縛和影響,使當今的大學英語翻譯課程教學能夠與時俱進,順應和滿足時代的發展需求。
對此,任課老師在進行翻譯課程教育及教學內容的設計和安排上,要充分協調理論教學內容和實踐教學內容之間的比重平衡,保障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之間的有機結合。舉例來說,任課老師可以組織學生成立相關的英語翻譯社團,并定期通過互聯網網絡進行線上的社團翻譯活動競賽,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并且使學生在不斷的學習和比賽中發現自身翻譯學習上的不足之處;與此同時,學校及任課老師還可以組織學生共同開展線上英語模擬辯論賽等各種形式的英語實踐活動,通過線上網絡活動的開展,有效減少在活動場地、活動空間、活動流程等眾多事項安排上的時間,減少活動經費,使學生隨時隨地的進行活動的參與。
“互聯網+”在高校英語翻譯課程教育及教學中的有效應用,還可以不斷改進和突破傳統教學方式的局限及束縛,創新和拓寬大學英語翻譯課程的教學方式。對此,任課老師可以借助當今先進的多媒體信息技術進行翻譯教學課堂的建立。在以往我國傳統的教育及教學課堂開展方式中,任課老師主要以板書為主進行知識展示,學生再根據任課老師的板書內容進行知識的謄抄和記錄,這樣的教學方式過于枯燥和無趣,學生在機械性的摘抄記錄中難以深入性的理解任課老師所講述的知識內容,同時學生也容易在摘抄筆記的過程中錯過任課老師重要的知識講解。而通過多媒體信息技術來開展翻譯教學,則可以有效的解決傳統教學中的這一現狀問題,任課老師在在課后將ppt課件分享到班級微信群內,或者上傳到學校的相關學習網站平臺上,使學生根據自身的學習需求進行下載和復習,根據自身的需求進行查漏補缺,提升課堂教學效率,幫助學生進行知識的有效鞏固。
總而言之,大學英語翻譯課程作為一門實踐性、應用性、綜合性較強的英語教育學科,在實際的教育及教學開展活動中,應進一步明確和樹立教育及教學活動的開展目標,加強對學生知識面的有效拓展和豐富,與時俱進的進行教育及教學內容的革新。在大學英語翻譯課程的教育及教學開展過程中,不斷革新和突破傳統的教育模式,運用時新的教育及教學理念,有效激發和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構建以學生為中心的創新化教學課堂,以學生為主體、以任課老師為引導,充分發揮“一切為了學生”的教育及教學理念,培養出符合新時代社會發展需求的合格人才,加大應用型英語翻譯人才的培養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