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中華
阜陽科學技術學校
《芥子園畫譜》是清人王概整理編撰的,是我國古代最著名的中國畫教材,介紹了中國畫基本的畫理和畫法,淺顯易懂,對具體技法講解很詳細。使得社會上很多的職業畫工,甚至是文人畫家,通過《芥子園畫譜》都可以迅速掌握中國畫的繪畫方法。《芥子園畫譜》教學的最大特點是程式化的教學模式,它集結了歷代經典的繪畫法式。如:山石、云水、樹木、亭臺、花鳥等等,基本囊括了中國傳統繪畫的所有畫法程式。其繪畫內容和方法具體而全面,具有很強的可操作性,非常適合初學者。大到謀篇布局,小到一山一石。畫石有石法,畫樹有樹法。一招一式都有法度、有程式。
現在的繪畫有兩大體系,一是以歐洲為代表的西方繪畫體系;一是以中國為代表的東方體系。歐洲繪畫重寫實,是具象藝術;中國繪畫重寫意,是意象藝術。具象藝術的觀察方法是對景寫生,是以油畫為代表的西方繪畫體系,意象藝術的觀察方法是目識心記,是以中國畫為代表的東方繪畫體系。簡筆畫是簡練、概括、夸張、變形的,不以寫實為目的,所以不宜按對景寫生的方法創作,對景寫生的方法容易陷入細節的描畫,對整體觀察和高質量的線條訓練都是不利的,對景寫生是看著景物畫,不形成記憶,所以在大腦里就不儲存形象,更不會對形象進行歸類。而應該采用“目識心記”的方法就不同了,景物看過之后是要記憶的,是要歸類的,所以,以中國畫為代表的“目識心記”的方法與簡筆畫有著天然的契合。而《芥子園畫譜》又是中國畫教學中最全最好的歸納總結。
程式是歸納的結果,程式人人可用,但畫出來的畫卻是個個不同,潘天壽和齊白石同學《芥子園畫譜》,花鳥畫的面目各自不同,張大千和李可染同學《芥子園畫譜》,都形成了自己的山水畫風格。《芥子園畫譜》是一部中國畫的素材庫。
《芥子園畫譜》的程式化教學模式給中高職學前教育專業簡筆畫教學提供了很好的借鑒意義。
臨摹是簡筆畫學習的重要方式,也是學習簡筆畫的必經階段。通過臨摹可以掌握簡筆畫最基本的用筆用線的方法,可以積累大量的簡筆畫形象,儲存在腦海里形成自己的造型元素,但僅僅臨摹是不夠的,記住這些簡筆畫形象也是不夠的,臨摹只能解決線條質量不高的問題,要想解決“創作時無從下手”的問題,就要建立屬于自己的繪畫程式。
以人物簡筆畫和動物簡筆畫為例,來說明在簡筆畫教學中如何運用程式化教學模式。
人物和動物是簡筆畫中比較難于表現的題材,對形的要求相對嚴格,而且造型多變。這時就可以歸納總結出一定的程式出來,比如人是由頭部、軀干、四肢各部分組成的,頭部又由五官組成等等。靜止和運動狀態下人體各部分的規律是什么。各種表情下人的五官會發生怎樣的變化,如何表現等等。我們運用簡筆畫造型的“概括法”,可以把形象概括成方形、圓形、梯形等各種幾何形,及其各種幾何形的組合圖形,并適當的進行夸張,就能創作出形象生動的簡筆畫形象了。這樣人物的圖式就建立起來了。動物的造型方法在人物造型方法“概括”和“夸張”的基礎上還可以再加入“擬人化”的手法。建立一個個圖式的過程就是程式。有了這個圖式,以后畫人物的時候就可以運用這個圖式,當然每次畫的時候還可以對這個圖式進行加工和變化,這樣就能根據自己畫作的需要畫出形式多變的簡筆畫形象來。
同樣的道理,我們還可以運用這種建構程式的過程,建構出更多更細的圖式。畫老人有畫老人的圖式,畫兒童有畫兒童的圖式;畫哺乳類動物有畫哺乳類動物的圖式,畫魚類有畫魚類的圖式;畫草本植物有草本植物的圖式,畫木本植物有畫木本植物的圖式。圖式建立的越多,繪畫的素材越豐富,表現力和自由度就會越大。
學習簡筆畫的方法有很多,《芥子園畫譜》為我們提供的程式化學習方法,只是其中的一種。《芥子園畫譜》提供的可資借鑒的圖式也是一部分素材。程式化是一種學習的方法,是建構自己簡筆畫繪畫圖式的過程。“程式”是學習簡筆畫的一個階段,不能止于“程式”。藝術來源于生活,簡筆畫最終還是要向大自然學習,向生活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