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明光
宜春市袁州區寨下中學
道德與法治教育應逐步成為重點教學內容,很多學生能夠積極參與到課堂教學當中。但是由于傳統的教學方式比較枯燥,道德與法治教育存在較多理解困難的內容,該學科的教學陷入兩難。所以教師應將課堂教學內容與社會實踐相關聯,從而使學生對課堂知識有更為深入理解,修正學生的錯誤認知。
目前,中國互聯網快速發展,很多社交平臺都有著海量的信息被分享出來,這其中有很多的違法信息,這些信息受到了廣泛討論。但是由于初中生社會實踐比較少,如果直接接觸這些信息會出現判斷不準確的情況,甚至被謠言誤導,或者在虛榮心的誘惑下發布不真實信息,所以教師應在課堂進行正確指導。
例如在《社會生活離不開規則》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在課程開始之前引述網絡當中影響比較廣的案件,讓學生理解遵守規則的重要性。犯罪者李某生活失意,由于工作不順心再加上與女友分手,他一個人在家里感到空虛寂寞。這時在網絡當中出現了信息,有小學生在學校被體罰,學生滿身是血。他感覺家人渲染得還不夠,轉發了該文章的內容,并在稱自己是該學校老師,這個老師這么做主要因為老師的兒子也在這個學校。老師的兒子考試沒有考到第一名,所以對考到第一名的女生進行了體罰。李某轉發后對內容很滿意,三個小時以后,他留言的內容已經得到近一萬的轉發量,人們有對信息質疑的,但是也有更多人相信該信息,并對學校教師進行了攻擊。終于在事件澄清后發現,該體罰事件是家長使用紅墨水染校服造謠,李某的造謠使得事件進一步惡化。最終造謠的學生家長和李某都受到了法律的懲罰,所以學生應該通過該事件深刻理解,網絡并非法外之地,上網的同時要具有規則意識,能夠規范自己的言行。
傳統的道德與法治教學只應用課件進行教學,初始階段學生對這種教學形式感受到新奇。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教學形式使很多學生感到枯燥,教學效果也逐漸下滑。所以教師要將社會實踐知識應用各種方法與教學內容結合,這樣能夠使學生樹立正確的道德觀,達到該學科的教學目標。
例如在《個人與集體》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社會實踐內容,讓學生深入了解個人與集體的關系。梁啟超作為開啟中國現代思維的人物,沒有如同他師傅一樣將全部身心投身于革命,而是通過自我反省的方式不斷修正個人的行為。他將自己的住所改為“飲冰室”,就是為了時刻警醒自己,能夠保持政治的高度敏感,不能投身于個人的享樂,而是要將自己的未來與國家的未來捆綁在一起。這樣的故事引述,能夠讓學生理解個人和集體的關系。個人只有不斷修煉自己的能力,才能夠在集體當中有更好的表現。如果個人思想不端正,或者個人的懶惰,也會造成集體受到牽連。教師同時也可以講述三個和尚沒水喝的故事,展現了一個不能團結合作的集體的負面作用。實踐故事引導的教學,可以讓學生深刻理解課程內容,可以在兩方面辯證看待問題,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了鍛煉。這樣的教學方式學生主觀上更容易接受,有利于該課程教學成效的提高。
道德與法治教學師生互動比較少,由于很多人認為該課程本身存在較多的說教,課堂互動的意義不是很大。但是只有通過更多的互動才能夠使學生有參與感,能夠對道德與法治知識有更深刻的理解,不是停留在表面的理論知識,而是能夠與日常實踐相結合。
例如在《追求民主價值》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在課堂上實際體驗下我國選舉制度的過程,能夠對民主的意義有更為深刻的理解。雖然我國的選舉制度不是全民選舉,但是中國的選舉方式更加科學,能夠實現高效的決策。學生可以將學生分為不同的小組,每個小組可以通過探討選擇小組中可以代表全組人員意見的代表。教師再進一步將這些代表組織起來,讓這些代表推選出適合當課代表的候選人。候選人確定以后,所有的小組代表進行不記名投票的方式選擇課代表人選,讀票后確定課代表,實現民主選舉的全部過程。學生能夠在該實踐活動當中感受到民主,并且能夠認識到中國民主選舉的運行方式,對中國的民主道路更加認可,學生對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更有信息。
初中階段的道德與法治教育能夠使學生認識到法律在生活中的價值,同時可以了解我國的政治生態,讓學生以更加積極的心態面對生活。教學中融入社會實踐內容,讓學生對教學內容的體驗更加深刻,學生可以加強自我約束的意識,高校的道德與法治教育對建設和諧校園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