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 路/山東交通學院航空學院
愛國主義教育指的是對社會成員進行的熱愛祖國、并為之奮斗終生的教育,愛國主義教育屬于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內容之一。筆者在本文中所談到的愛國主義教育,特指在三全育人背景下,大學生群體如何加強愛國主義教育。
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談到了愛國主義教育的問題,曾指出“愛國,是人世間最深層、最持久的情感,是一個人立德之源、立功之本。”由此可見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性。愛國主義是中國革命、改革、建設時期的強大精神動力,改革以來,尤其是十八大以來,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在經濟、政治、文化、生態等方面都取得了重大的成就,中國的國際地位也日益提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日益現實出生機與活力,這些成就的取得,在很大程度上愛國主義教育的開展密不可分。
對于當今大學生而言,愛國主義教育尤為重要,從歷史的角度來考量,沒有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全體中華兒女堅定的愛國心,中國革命無法取得勝利;從現實角度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進入新時期,中華民族正朝著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目標前進,需要一代又一代的后繼者們的不懈努力,當代大學生作為國家未來的建設者,擔負著民族復興的偉大使命,更需要愛國主義教育的深入開展。
深入開展愛國主義教育,作為育民族心、筑民族魂的偉大工程,可以為承擔民族復興大任的繼任者們筑牢精神根基;為大學生正確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提供正確的方向指引,使大學生在為人處世過程中才會表現出正確的行為取向;從大學生的成長成才來看,加強愛國主義教育,可以為大學生提供價值觀上的引導,正確認識個人價值與社會價值的辯證關系,激勵大學生自覺將個人理想與國家前途命運結合起來,推動他們努力成為為國家發展貢獻力量的時代新人。
“三全育人”強調“全員、全程、全方位”育人,“三全育人”角度下加強愛國主義教育,需要從理論層面、價值層面、實踐層面等多方面進行思考,因此,加強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需要側重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首先,對個人而言,大學生是國家未來的建設者,擔負著民族復興大任的使命,加強大學生的愛國主義教育,有利于堅定大學生的理想信念,有利于大學生在崇高理想信念的指引下,正確處理國家、集體、個人之間的關系,成為一個具有強烈公民意識的個體。其次,對社會而言,愛國主義教育也是維護國家社會環境安定、和諧的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構筑大學生強烈的愛國主義,有助于大學生形成親社會意識、做出親社會行為,使得整個社會朝著和諧的方向發展。第三,對國家而言,當今中國進入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新時期,如何在新的時代條件下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也是我們面臨的一大課題,這一課題的關鍵在于“人”,充分調動一代代建設者們的主觀能動性,我們的國家才會建設的更好,從這個角度說,加強愛國主義教育尤為重要。
愛國主義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大學生整體的思想政治教育起到了思想引領的作用,在“三全育人”背景下,愛國主義教育就不僅僅是思政課教師、輔導員的職責了,而應該是學校各級各類人員的共同責任。黨政部門除高度重視愛國主義教育之外,還要在相應的會議中將愛國主義教育作為專題提出,并就如何共同做好愛國主義細化出具體的措施。這樣能讓學校其他部門跟向仿效,形成一種良性發展趨勢;黨團組織要通過多樣化的活動,例如,知識競賽、演講等形式,進一步強化大學生的愛國主義,而且多樣化的教育活動可以根據不同的年級設置不同的主題,以更好的適應大學生的日常生活。
輔導員與大學生接觸較多,也是學生們比較信賴的“教師朋友”,因此,輔導員在進行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時,要時時事事貫穿大學生的日常生活,做到愛國主義教育常態化。思想政治理論課是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教育的主陣地,也是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關鍵課程,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思政課教師要充分運用自己的課堂,采用靈活的、生活化的表達方式,將有關于愛國主義的生鮮活的案例,融入課堂教學中,做到言之有用。
除此之外,專業課教師亦應該發揮應有的作用,認識到專業課教學與愛國主義教育之間的關系,響應國家關于課程思政建設的號召,在相關的專業課教學內容中融入愛國主義教育的內容,做好專業課與思政課的有效對接,使得培養的學生不僅有專業技術,更有強烈的家國情懷。
“三全育人”背景下,除了在學校內部,發揮黨政部門、黨團組織、輔導員、思政課教師的合力、同向作用之外,還要“跳出”學校之外,將“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的范圍往外擴展,在更大的范圍內尋求支撐點。因此,除學校之外,還要發揮家庭、社會的力量,這樣就做到了在學生成長的全過程中貫穿愛國主義教育。就家庭而言,“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對孩子以后的成長有著不可替代的教育作用,因此,父母應該身體力行,向孩子傳輸正確的價值觀念,給孩子傳輸“家國一體”、“家國天下”等思想觀念,讓孩子在家庭生活中接受正能量的熏陶,讓孩子感受到“個人夢”、“家庭夢”,與我們所要追求的“中國夢”在本質上是一致的,讓家庭教育真正起到促進個體社會化的功能。就社會而言,社會氛圍的良莠直接影響著大學生愛國主義價值觀的形成,試想,如果整個社會都充斥著一種“自私自利”的風氣,何談愛國主義?因此,從社會角度,一是要注重構建有利于加強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的“平臺”,克服“愛國主義教育只是學校的事”的錯誤觀念,二是要加大宣傳的力度,這里所講的“宣傳”,不僅僅是宣傳榜樣、理論,更重要的是宣傳社會大眾都認可的,同家庭、學校愛國主義教育相一致的“文化氛圍”,從無到有,從小到大,逐漸形成這種氛圍,給大學生愛國主義的形成以一種無形的影響。
當今社會已經進入了全媒體時代,微薄、微薄、抖音等新興媒體已經成為大學生日常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他們的日常生活也無時無刻不受到新媒體的影響。很多社會事件都能夠通過各種媒體途徑傳到大學生耳中,可以說,在很大程度上,全媒體時代的到來拓寬了大學生接受信息的渠道,但是,更為值得我們關注的是,大學生在多渠道獲得有價值信息的同時,也被很多負面信息所干擾,這負面信息所產生的影響有時候甚至大于有用信息的價值。因此,如果媒體不能發揮正確的輿論導向作用,就會給原本處于象牙塔中的大學生造成不良的影響,
因此,在大學生群體中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就要認真分析全媒體時代各種網絡媒體的特點,更多的發揮網絡大眾媒介的正面引導力量,像央視網、新華網等都是極具正能量的網絡傳播平臺。而具體到在校園中,筆者認為,應該建立相應的網站或者平臺,集中宣傳關于愛國主義教育的內容,讓大學生明確都包括什么,這一過程要循環往復的進行,不斷強化大學生的愛國主義意識,在無形中,愛國主義教育的內容就會融入大學生的頭腦中。宣傳內容只是第一步,更為重要的是如何將學到的內容轉化為行動,因此,筆者認為,還應該充分發揮榜樣的力量。樹立優秀榜樣就能從另一個側面發揮各種媒體的正面影響,激發大學生的榮辱感,不斷將愛國主義的理念內化。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各種媒體形式搜集優秀的榜樣,包括資料的介紹和視頻內容,充分發揮榜樣力量的影響;另一方面,應該利用媒體力量積極做好榜樣的宣傳工作,擴大榜樣力量的輻射面。
“三全育人”背景下,加強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是一項系統的、長期的艱巨任務,需要從多角度思考,從多角度入手,需要從認識上提高,價值上引領,理論上增強,方法上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