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婷
電視調解幫忙類節目以百姓日常生活中的矛盾糾紛為內容,通過展現調解幫忙過程,給當事人提供幫助的同時,向觀眾傳達道德觀念及法律意識。然而具體運作過程中,很多節目出現同質化、常規化現象,觀眾也出現了審美疲勞。
選題民生個案,內容大同小異是目前很多民生調解幫忙類節目的通病。民生調解幫忙類節目有著優秀的采編團隊,而有些節目選題選取的卻是民生個體的案例,比如“新買的油煙機,噪聲過大”“飯店吃了三文魚,腹瀉”等。這些個案往往內容相同或相近,關注民生視角比較窄。
北京衛視《向前一步》、河北電視臺農民頻道的《非常幫助》等節目由于接地氣,十分受歡迎。但是有些民生調解類節目卻很平淡,不會講故事是很重要的一個方面。很多調解幫忙類節目形式雷同,缺少令觀眾心理起伏的敘事節奏。這樣的模式多了,觀眾也就不喜歡看了。
很多調解幫扶類節目的口號類似,都是“有事找XX”,節目倡導群眾有困難的時候找媒體、找記者。很多調解幫忙類節目模式都是接到群眾熱線,記者趕赴現場,記者帶著當事人去各個部門尋求解決。更有甚者,出了交通事故,首先想到的不是報警,而是撥打節目熱線。
2019年9月5日,河北農民頻道《非常幫助》節目頭條報道一位老人被撞骨折,摩托車逃逸尋求節目幫助。節目中老人躺在自家的床上,整個報道中也沒有提到報警一事。被撞了首先想到的應該是報警,而不是啥事都找記者。農民的法制意識淡薄,出事了不知道報警,但記者是應該知道的。而節目中記者介入此事之后,作為普通公民的自己身先士卒去辦案,去調查,去調取監控記錄,搜尋肇事者。一方面,群眾需要幫忙的難事、煩心事很多,只憑媒體記者肯定是幫不過來,也解決不完的;另一方面,政府是為人民服務的,群眾有困難首先想到的是政府相應的對口部門才對。
有些調解幫忙類節目的負能量太多,節目中都是一個個煩惱、一件件困難,有些即便記者介入找了相關部門也沒有看出能有什么結果。這樣的節目看了讓人壓抑、氣憤,甚至輿論導向出現問題。
調解幫忙類節目存在諸多問題,但是這類節目是民生所需,有著深厚的生存土壤。只要善于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加以改進,掌握調解幫忙類節目的生存之道,就會贏得受眾歡迎。
民生調解幫忙節目要持續發展,首先在選題理念上就要有所改變。要么選題大民生、大幫忙,關注更多典型的、社會意義突出的事件。要么就小到極致,做一些關系到百姓針頭線腦的點滴小事。
浙江教育科技頻道《小強熱線》選題注意輿論監督,山東齊魯頻道《小溪辦事》選材典型性突出,大多涉及較復雜的社會背景和較多職能部門。媒體通過梳理事件,查找原因,分析問題所在,從而推動問題的解決。
注意選取一些具有共性的或具有公益性的問題和社會熱點,報道出來,引起更多人的共鳴,給大家一些警示或啟示;也可以將市政、環保方面的問題,報道出來督促相關部門落實解決,起到媒體的社會監督作用。這樣的民生節目視角宏大,會有很強大的生命力。
另外,關注事關百姓的一些瑣粹小事,這類節目也會大受歡迎。二手物品交換、婚介服務以及職場供求都是老百姓需要幫助的點滴小事。而這些點滴小事做好了,也會使節目產生很大的影響力,推動節目更好地發展。河南民生頻道《小莉幫忙》常搞一些線下活動,幫助市民將家中閑置、無用的物品進行交換,得到廣大市民的廣泛贊譽。一些調解民生幫忙類電視節目可以搞線下活動,也可以在節目中設立二手交易小板塊,在屏幕下方的滾動字幕發布交易信息,更可以發布在微信公眾號或相關網站,從點滴做起,節目盡力為群眾提供互幫互助的平臺。
調解幫忙類節目應注意選取具有故事性的素材,進行故事性的塑造,在不違背新聞真實性的前提下,展示矛盾,刻畫沖突,突出細節,設置懸念,打動受眾,引發大家廣泛共鳴,給受眾留下深刻的印象。講好調解幫忙故事,讓愛心傳遞,節目才有長久的生命力。
黑龍江公共頻道《幫忙》以講故事的口吻帶觀眾走進一個個困難糾紛之中,探尋事件的起因,呈現不同的利益沖突,事件發展一波三折,主持人的評論也是畫龍點睛,觀眾在收看過程中得到極大的心理滿足,同時能夠感覺到節目濃濃的人文情懷。這樣的節目讓觀眾入眼入心。
河北農民頻道《非常幫助》牢牢地抓住了節目的受眾群體——農民。每一期節目講述兩三個發生在本地農村的故事,以原生態的方式展現農村的一些矛盾糾葛。節目接地氣,故事性強,農民朋友很喜歡,節目收視率很高。
2019年5月2日,山東齊魯頻道《小溪辦事》節目“天天315”板塊對泰山旅游區出租車司機欺騙游客事件進行了報道,多路記者親自乘車體驗,設置懸疑波瀾,節目有看頭、有意思。
調解幫忙類節目調解幫忙的同時要注意引導。首先,要引導群眾遇事積極尋求政府部門的幫助。記者要調動起各相關政府部門,要讓他們發揮出應有的作用,讓群眾看到政府的力量。培養群眾對政府的信任,提高政府的公信力,從而推動整個社會發展,這也是主流媒體的職責和使命。前幾年很多幫忙類節目是幫助農民工討薪,現在很少了。因為政府部門出手了,使用國家法律的手段,使欠薪企業沒有生存市場。調解幫忙類節目可以和12345政府服務熱線建立聯動機制,比如江蘇南通臺《曉露幫你忙》就實現了和政府服務熱線的無障礙溝通,許多百姓訴求通過12345政府服務熱線的牽線迎刃而解。其次,調解幫忙類節目要注意引導群眾學會怎樣解決問題,掌握解決問題的路徑和手段。比如節目把需要幫忙的問題進行分類,然后邀請有關部門的負責人、律師等權威人士在電視臺或者在現場講解,讓更多的人知道這類問題怎樣去解決,找哪些部門去解決。節目幫忙是手段,解決問題是目的,也就是推動社會和諧,讓群眾學會自己幫助自己,大家幫助大家。
幫忙本身就是正能量,一定要讓正能量在節目中展示出來,一期節目中幾個案例至少要有一件得到了圓滿解決。節目也要有一些社會上見義勇為、無私奉獻的好人好事的報道。浙江教育科技頻道《小強熱線》、山東齊魯頻道《小溪辦事》節目報道過見義勇為的中學生崔譯文以及地鐵檢修工,河北公共頻道原節目《熱心幫幫團》片尾播放公益歌曲收效較好。把握節目的主旋律,展現積極、向上和陽光,讓受眾看到希望和溫暖,才會長久擁有受眾。
現今社會是一個互聯網的世界,網絡互動也成為傳媒與受眾溝通的良好手段,網站、微信、微博、直播平臺一個也不能少。觀眾可以參與直播過程中的即時性互動,也可以在節目以外的時間內參與和節目的互動,及時與節目溝通。群眾有啥難事、煩心事都可以在平臺上留言,節目組24小時有人值守,隨時解答受眾的問題。浙江教育科技頻道《小強熱線》設有觀眾給小強熱線發來的圖片展示的板塊。河北經濟生活頻道《小吳來了》節目中設立“小吳的朋友圈”板塊,節目中律師回答受眾疑問,具有權威性和可信度。采取多種方式保持和觀眾、網民的聯系,增加節目的用戶粘性,觀眾會鎖定節目,成為節目的忠實觀眾。
目前,很多調解幫忙類節目都會開展社區行、下基層多種活動,為群眾送溫暖,活躍群眾生活,拉近和群眾的距離。比如河南民生頻道《小莉幫忙》廣場活動中,“小莉”頭次出場,就幫助現場“換客”將市民家中閑置、無用的物品進行交換,并且在“義拍”現場,“小莉”還將拍賣家電的所得資金全部捐獻給河南省紅十字會。《小莉幫忙》欄目還利用廣播電視媒體的互動優勢,與鄭州市紅十字會搭建了愛心平臺。欄目在每天的節目中都對價值500元以上的家庭日用商品進行公益拍賣,所籌款項都直接匯入鄭州市紅十字會指定帳戶,用于救助弱勢群眾,服務社會公益事業。河北網絡廣播電視臺《非常幫助》節目中的“幫大哥”“幫大姐”,逢年過節都會去曾經幫忙的農民家中回訪和慰問。
筆者這里強調的是調解幫忙類節目要改變等候受眾求助為主動去發現群眾困難,防患于未然,避免群眾受害或損失。
調解幫忙類節目是對民生新聞節目服務性職能的深化,也是體現新聞媒體社會責任的重要方式。媒體人心系群眾,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以開放的思想和開拓創新的精神辦好節目,從選題、敘事、導向等方面注意不斷改進,幫忙類節目定會更長久地綻放熒屏、贏取受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