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師范大學 音樂舞蹈學院,河南 新鄉 453007)
鋼琴獨奏與鋼琴伴奏都是需要演奏者將譜面上靜態化的音符轉化為動態的富有情感色彩及邏輯關系的音樂表達,要想將單一乏味的固化音符變為具有靈魂的復合音樂,演奏者需要對所演奏的作品有深刻的理解與認知,因此無論是鋼琴獨奏還是鋼琴伴奏者,都應具備良好的音樂素養。
鋼琴演奏是演奏者將譜面上的音符予以物化的過程,這個過程可以直觀地反映演奏者的內在素養。無論是鋼琴獨奏還是伴奏,都需要在接觸作品前對作品進行詳細的背景解讀與曲目分析。就鋼琴獨奏而言,需要了解作曲家的生平、曲目的創作背景及創作靈感等。而鋼琴伴奏,亦需對曲目的出處、背景、情感表達及演奏風格等有一定的認識。因此,鋼琴演奏者應當具備良好且全面的文化素養,這樣才能對所演奏的作品進行更好的詮釋。
眾所周知,鋼琴演奏技巧的訓練是演奏者在學習鋼琴的過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不僅關系到曲目演奏的速度,而且對一些具有演奏難度的樂曲的情感表達及情緒推進都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獨奏者和伴奏者都需具備基本的鋼琴演奏技巧,以在演奏過程中更生動流暢地進行音樂表達。
音樂理論,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樂理,其包括一些簡單的基礎理論,如讀譜、音程、和弦、節奏和節拍等,還包括相對來講略有難度的和聲、復調、曲式、旋律等。這些對于鋼琴演奏者來說,都具有重要的意義。具有一定的音樂理論基礎,可以幫助鋼琴演奏者更清晰地認識到作品的音樂創作理念及音樂結構框架。音樂理論是我們對音樂作品進行詮釋的一種理論性認知,是一種主導性的音樂審美理念。
隨著我國社會的快速發展,鋼琴學習日漸普及,鋼琴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與追捧。而鋼琴的演奏形式,也因此慢慢開始細化,鋼琴獨奏與鋼琴伴奏已經逐漸進行專業化分工,雖然同屬鋼琴演奏范疇,但二者之間還是存在很大的差別。
鋼琴伴奏與鋼琴獨奏都屬于鋼琴表演的范疇,不同的是鋼琴獨奏者在練習過程中是獨立對曲目進行理解與詮釋,且在表演過程中,也是獨自一人面對觀眾進行演奏,這種演奏形式是與舞臺下的觀眾有面對面的交流與互動的,這對于演奏者的心理素質就有較高的要求,在演奏過程中,一些突如其來的變化可能對演奏者的心理造成一定的影響。如燈光的變化、環境的轉換、觀眾的反應或些許的噪音等,都會使演奏者產生相應的心理變化。但也正因為其自身演奏的獨立性,使演奏者可以充分自由地發揮自身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來詮釋音樂,在不受客觀因素影響的前提下,演奏者可根據自身演出時的心理或肢體狀態,隨時對曲目的表現形式做出細微的調整。
而鋼琴伴奏則是一種合作性藝術,無須單獨面對觀眾,而是有人在舞臺上與之進行合作表演。這讓伴奏者與被伴奏者之間會有一種心靈上的依靠感和安全感,在面對臺下觀眾的時候,不會過分緊張。這種雙人或多人的演奏形式可以讓表演者心態更加放松,情緒舒緩,能更加專注于音樂的配合與表現。鋼琴伴奏作為配合者,要為演唱或演奏做好服務,要根據其表演狀態及時做出相應的調整,需要有更強的隨機應變能力與快速適應能力。鋼琴伴奏在演出中所起到的主要是定位音樂主旋律和渲染音樂背景的作用,與演唱或者演奏融為一體,才能把更高水準的音樂呈現給觀眾。
鋼琴演奏的技巧種類繁多且因人而異,所以在鋼琴獨奏和伴奏技巧方面,存在一些差異。對于鋼琴獨奏者而言,更多的是注重手指的機能,如指尖下鍵的力度控制、手指的彈奏技巧、觸鍵的音色把握等。獨奏者要通過自身對音樂的感知與理解對作品進行獨一無二的情感表達,不附著于客觀因素之上,更多的是通過對樂曲的聆聽與模仿,來感受作曲家的創作靈感,從而將這種情緒轉化為自身的音樂情感。獨奏的關鍵是獨奏者本身的樂感,及其對所演奏的音樂的感受能力和理解能力,這也是鋼琴獨奏的精髓。
而鋼琴伴奏技巧,則是獨奏技巧基礎之上的一種升華。首先,鋼琴伴奏的彈奏技巧更注重與配合者的情感表現相融合,在對手指技巧有基礎要求的前提下,更要能夠根據配合者的情緒變化而進行技巧變化。在伴奏過程中,我們不能把自己演奏的部分作為演奏主體,而是要根據主旋律的走向進行音量或音色上的伸縮。例如在聲樂伴奏中,如若歌者的樂句處于輕柔、緩慢的狀態,那么作為鋼琴伴奏,則需融入歌者的演唱情緒,將伴奏部分彈奏得柔和且松弛,為歌者營造一個恰如其分的情感氛圍。如若演唱者將要演唱的部分是強烈并激昂的,那么伴奏者應提前為其作好情緒鋪墊,例如通過漸強或提高節拍的緊張程度,以此激發演唱者的演唱情緒,使其能更快地轉換到新的演唱狀態中。
對于鋼琴獨奏者而言,在理解譜面上的各種表情處理符號以后,應將它們全部轉化成自己的情感表達方式,然后通過相應的手指技巧呈現給觀眾。而作為鋼琴伴奏者,則不能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彈奏,應尊重作曲家及演唱者等人的表現風格,認真對待伴奏譜中出現的表情符號標記,注意每個樂句的強弱起伏、節奏變換等,在此基礎之上,還要配合主要表演者的呼吸和律動,這些都是保證作品完整性的重要因素。相對于獨奏者而言,伴奏者要拋開自己對作品的獨立認知,主動培養與配合者的默契,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這樣才能給觀眾帶來更好的聽覺享受。
每一首鋼琴獨奏作品都是演奏者本身的音樂創作,每一個音符、每一個表情都是演奏者字斟句酌的結果。而就鋼琴伴奏而言,許多的鋼琴伴奏曲譜都是樂隊總譜的縮影,比如一首歌劇詠嘆調伴奏作品,可能在鋼琴伴奏部分會有各種不同版本的音樂表現形式,卻萬變不離其宗。這足以說明,在彈奏鋼琴獨奏和鋼琴伴奏作品時是存在很大差別的。
1.識譜的差別
每一首鋼琴獨奏作品都是演奏者的“原創音樂”,都是獨一無二的。在我們演奏一首鋼琴作品之前,除了對作曲家和作品創作背景進行了解外,還需要認真揣摩譜面上的每一個音符和每一個表情變化,所有譜面上出現的標記都是作曲家靈魂的結晶,演奏者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去隨意改動。但在演奏情感方面,在尊重作曲家創作靈感的同時,也應當注入自己的情感表達。
而對于鋼琴伴奏者來說,由于部分伴奏作品是樂隊總譜的縮略版,所以這些伴奏樂譜存在許多不同版本,那么伴奏者在識譜的過程中要具備能準確地抓住作品的旋律內容、和聲走向、伴奏織體的能力。有能力者可以通過閱讀樂隊總譜來進行曲式分析,從而對鋼琴伴奏譜進行更好的理解。
2.視奏的差別
視奏是一種看譜就能演奏的能力。鋼琴伴奏者對于視奏的要求高于鋼琴獨奏者。獨奏中很少存在需要演奏者即拿即彈的情況,通常都有足夠的讀譜和練習時間。而對于鋼琴伴奏者而言,則需要具備嫻熟的視奏能力。因為在很多種場合下,都要求伴奏者在很短的時間內迅速奏出拿到的樂譜。比如在一場聲樂大賽前,演唱者是要與伴奏者進行合練的。但是參賽者來自四面八方,而聲樂作品本身數量繁多,伴奏者所要彈奏的作品不可能每一首都曾經接觸過,那么在這種時間緊湊且任務繁重的情況下,就需要伴奏者具備較強的視奏能力,這樣才能與演唱者進行更好的融合。
鋼琴獨奏要求表演者具有高超的音樂感知能力和音樂詮釋能力,因而要求音樂表演者在鋼琴演奏中能夠通過自己的演奏賦予曲目獨特的靈魂。同一首曲目由不同的人演奏,聽者所感受到的音樂內涵也是不相同的。在獨奏中,不僅要求演奏者具有高超的演奏技巧,還需要其具備別具一格的音樂表達能力。這正應了那句話:“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為了達到這一目的,我們在鋼琴獨奏的練習過程中,就要更加注重手指機能的訓練和個人音樂情感的抒發。
相對于獨奏而言,鋼琴伴奏所涉獵的知識和技能范圍更為廣泛,以聲樂作品為例,聲樂作品的演唱中會涉及各國語言,如意大利語、德語、法語、俄語、英語等,作為伴奏者,不能只認識曲譜中的音符,還要對不同語言的不同讀法有簡單的了解,不必理解其確切的含義,但要能跟上演唱者的演唱進程,或是在演唱者突然失誤時可以及時調整。此外,伴奏者還要花費大量時間去接觸大量作品,多聽多看多視奏,擴充自己的曲目量,鍛煉自己對調式調性的感受能力。只有這樣,在表演的過程中,才能達到珠聯璧合、相得益彰的境界。
綜上所述,鋼琴獨奏與鋼琴伴奏既有所聯系也有所區別,我們應當從專業的角度出發,在進行不同類型的演奏時對其演出的形式和方式進行有效區分。針對不同的表演需要,在認清兩者共性的基礎之上,應準確地抓住其特點與特色,使演奏更加恰如其分,更好地為聽眾詮釋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