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 偉
反響報道是近年來興起的新的報道方式。
在黨中央作出重要決策部署或重大歷史節點時,媒體經常運用此類報道,以被采訪對象在特定環境下真實、生動、鮮活、富有感染力的反應,呈現新聞事實,傳達新聞信息,從而達到鼓舞人心,提振士氣的作用,具有較強的輿論引導力。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反響大多由精神和理念引發,因此在操作此類報道時,如果考慮不周,容易出現“空喊口號、浮于表面、流于形式”的問題,導致報道虛化。因此,如何把反響報道做“實”,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
今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開展黨史學習教育,從百年黨史中汲取奮進力量,是新聞報道的重中之重,也為反響報道提供了廣闊舞臺。
百年黨史反響報道如何做“實”?在《湖北日報》今年以來策劃的一系列反響報道中,可以找到一些可供借鑒的經驗。
如果要將看似“務虛”的反響報道做“實”,以事實和現場描寫切入,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今年4月,湖北深入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湖北日報聚焦省委常委同志黨史學習教育專題學習,推出了一組反響報道。其中,《省委常委同志黨史學習教育第二次專題學習引發全省黨員干部熱議——歷史是記憶的生命,英雄是活著的歷史》便是采用了這種思路。
4月7日下午,省委常委同志開展黨史學習教育第二次專題學習,先后走訪武漢中共機關舊址紀念館、八七會議會址紀念館、私立武漢中學校舊址紀念館,緬懷革命先烈,并召開座談會,聽老英雄講述戰斗故事,還帶新黨員重溫入黨誓詞,傳承紅色精神,引起全省黨員干部強烈反響。
在采寫該報道時,記者從座談會現場、老英雄講述戰斗故事、新黨員宣誓三個極具現場感的環節入手,以現場描寫為主,兼顧歷史縱深,再引出采訪對象的所思所想,在講故事的同時傳遞思想脈動,切入點和落腳點均注重“實”字,報道鮮活且具有感染力。
比如,對于座談會現場的描寫,記者挖掘了私立武漢中學校的歷史,以百年前董必武當掉皮襖創立此校,以革命精神救中國入手,寫到時隔百年,初心依然滾燙,不僅讓人身臨其境,更體現出了歷史縱深;對于老英雄講述戰斗故事環節,記者將老英雄的事跡逐一列舉,體現出共產黨人堅定信念跟黨走的決心,感人肺腑;對于新黨員宣誓環節,記者挖掘出新黨員的入黨故事和心路歷程,體現出初心傳承,未來可期。
有這一系列事實和場景作為基礎,再穿插黨員干部的心得感悟,便使得強烈反響成為“實打實”的真情流露,順理成章,令人信服。
7月1日,在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慶典上,習近平總書記發表重要講話,在荊楚大地引發熱烈反響。
湖北日報及時跟進,精心策劃,圍繞講話精神核心要義,以“弘揚偉大建黨精神”“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以史為鑒、開創未來”“未來屬于青年、希望寄予青年”四個層面,推出了一篇頗具分量的反響報道,深受好評。
在這篇報道的采寫中,采訪對象的選擇,正是決定報道能否“立得起來、落到實處”的決定性因素。
在“弘揚偉大建黨精神”部分,報道選取了優秀基層民警張漢翔、知名大學教授歐陽康、武漢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張雙科作為采訪對象,以其廣為人知的事跡作為基礎,表達他們所屬群體的感悟,極具代表性。
在“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部分,報道講述了宜昌市興山縣貧困戶楊列兵奔小康的故事、荊門市掇刀區白廟街道月亮湖社區干部服務群眾的故事,極具典型性。
在“以史為鑒、開創未來”部分,報道選取守衛三峽大壩的戰士李金良、致力于航天事業的陳文杰作為采訪對象,詮釋強國必須強軍,軍強才能國安,具有較強現實意義。
在“未來屬于青年、希望寄予青年”部分中,報道選取抗疫先進個人汪勇、湖北五四獎章獲得者趙樹杰、支教大學生志愿者郭子鳴、扎根基層的青年工程師徐詩琪作為采訪對象,體現出青年一代勇于拼搏,樂于奉獻的優秀品質,有力提振了信心。
縱觀該報道的四個部分,不同層次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的采訪對象,既各有不同,也共為一體,覆蓋了經濟社會發展的方方面面,極具說服力的謀篇布局,以及見人見事的表現手法,有力提升了報道的實際價值。
在黨史學習教育中,用好抗疫這堂“大思政課”,以偉大抗疫精神砥礪初心使命、筑牢精神家園、引領社會風尚、激發前進動力,是習近平總書記對湖北的殷殷囑托。
今年4月,湖北日報策劃推出反響報道《下沉黨員用行動“宣講”抗疫精神——身邊典型帶領群眾跟黨走》,以“心得感悟+實際行動”的方式,生動展現了“用好抗疫這堂大思政課”在湖北的落實落地,讓反響落在“實”處。
在采寫這篇報道時,記者梳理了疫情發生后,習近平總書記對黨員干部下沉提出的明確要求,有針對性選取了武漢市青山區“好樣的工作隊”,跟隨工作隊成員胡繼橋到青和居社區,采訪其服務居民的故事,用一次暖心之舉體現出下沉黨員群體貼心為群眾服務的工作理念,以小見大,并挖掘工作隊對“用好抗疫這堂大思政課”精神的心得體會,傳遞出用行動宣講抗疫精神的實際效果。
與此同時,為展現偉大抗疫精神的傳承,記者又選取在抗疫期間火線入黨的“90后”教師華雨辰,以其一邊為群眾服務,一邊把抗疫和下沉社區的親身經歷帶上課堂,講給孩子們聽的鮮活案例,深度提煉出把思政小課堂同社會大課堂結合起來,讓生動的抗疫故事成為思政課的豐富素材,這樣的“大思政課”會更加鮮活,更有力量的觀點,進一步升華了主題,體現出黨史學習教育的實際影響。
由此可見,將百年黨史反響報道做“實”,不僅要反映社會各界在黨史學習教育中的心得感悟,也要注重為群眾辦實事的實際行動,讓二者有機結合,以實事彰顯實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