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華月
廣播新聞的特點是承擔較多的宣傳任務,因此,其老一輩的工作人員的專業素養較高。但其思想觀念不適應融媒時代的發展,導致廣播節目出現僵化的問題,難以提高廣播新聞的影響力。而新媒體在信息傳播、涉及范圍等方面具有顯著的優越性。因此,在融媒時代下,必須實現廣播新聞與新媒體的有機結合,才能從不同的角度實現廣播新聞的創新,實現廣播新聞的可持續性發展。
首先,廣播新聞發展的人才不足。融媒時代背景下,廣播行業的競爭日益加劇,其中人次的競爭對廣播新聞的創新具有重要的意義。然而,廣播新聞發展的人才不足,導致廣播新聞的表現手法與編排方式的創新存在明顯的弊端,不利于實現廣播新聞節目的創新。當前,廣播新聞臺沒有建立專門的廣播新聞研發中心,缺少專業化的人才,無法保證廣播新聞的長新長換。
其次,廣播新聞的領導人員觀念落后。當前,我國廣播新聞的發展,在新聞內容、新聞編排方式等方面具有一定的限制性。如何在規范的范圍內實現廣播新聞的創新,需要領導人員具有先進的觀念。然而,實際上,廣播新聞的領導人員觀念落后,無法突破傳統因循守舊的局限性。同時,領導人員觀念落后,無法給予廣播新聞創新充足的物質和人員支持,也無法從根本上提高廣播新聞工作者的積極性。
當前,我國廣播新聞在節目定位、節目風格等方面同質性問題突出,必須對廣播新聞進行創新,才能吸引更多的聽眾。但其創新要面臨較高的成本和風險,譬如在新的廣播新聞節目的制作、宣傳中,資金、時間以及人員的投入巨大。而廣播新聞的創新,其價值回收也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實現的,利益無法有效的計算。同時,廣播新聞創新后,其是否能滿足聽眾的需求,吸引更多聽眾的注意力無法預知。可見,廣播新聞的創新存在巨大的經濟成本和風險,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廣播新聞的創新發展。
廣播新聞創新后,其他相關廣播新聞臺會紛紛進行模仿,導致了同種類型的廣播新聞節目遍地都是。這種行為嚴重損害了廣播新聞創新主體的利益,不利于進一步推動廣播新聞的創新。然而,在如何制止廣播新聞抄襲上,我國尚未形成系統的法律保障,不利于保護創新主體的權益。雖然法律對抄襲者可以進行一定的簡單處罰,但無法制止其在新聞內容等方面的抄襲。
只有實現管理理念的創新,才能形成科學的管理制度。創新管理理念具體包括以下內容:第一,領導人員要具有融合發展的思想。作為廣播新聞的直屬領導,必須從理念上強調廣播新聞融合發展的意義,優化廣播新聞管理機構設置,并給予廣播新聞的發展更多的人力、物力的支持。例如,大力推進廣播新聞網絡平臺的建設。第二,必須要具有新媒體率先發展的思想。在廣播新聞科學管理制度的基礎上,廣播新聞的融合發展必須要有新媒體率先發展的思想,并建立完善的媒介融合的獎勵機制,給予個人新媒體推送相關的勞務報酬,從而保證廣播新聞在內容的獨特性以及工作人員的工作積極性。第三,必須對廣播新聞的資源進行系統的整合優化。廣播電臺的節目數量與質量對廣播新聞具有重要的意義,因此,必須重視廣播電臺的資源,并對其進行系統的優化整合。
創新廣播新聞的生產機制,要對廣播新聞進行深刻的改革。隨著媒介融合的發展,廣播新聞必須進行深刻的變革才能實現長遠的發展。其變革可以從以下四個方面展開:
第一是改革時政新聞。時政新聞說廣播新聞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因此,其改革的難度最高。為了更好地促進時政新聞的發展,領導人員要積極推動時政新聞文風的進步,從中選擇聽眾最感興趣的新聞,并對其進行深度的挖掘,才能更好的提升廣播新聞的價值,不斷提高人民群眾對廣播新聞的關注。具體而言,領導人員應確定廣播新聞采編的具體要求,即時政新聞素材的選取必須要滿足百姓的需求,注重時政新聞的民生性。
第二是改革民生新聞。其改革的核心內容包括突發事情、民生相關以及百姓輿論監督。融媒體時代的顯著特征是信息傳播的碎片化,追求新聞的短平快,但一定程度上忽視了民生新聞報道在融媒體時代的重要性。但改革民生新聞并不是對民生進行長篇大論,而是要采取合理的方式,嚴格控制其時長。例如,廣播電臺可以采取組合報道的形式,對同一民生新聞進行分篇報道,盡量控制其時長,使其滿足聽眾的時間要求。針對突發事件的報道,廣播新聞一定要具有時效性,及時的深入第一現場,并對突發事件進行追蹤回訪。而對于群眾的輿論監督,廣播新聞臺必須重視群眾的反饋,并及時的給予反饋結果,才能保證廣播新聞的公信力。
第三是改革新聞行動。廣播新聞臺要重視新聞熱點事件對吸引聽眾的重要性,對熱點新聞進行相關的新聞行動策劃,才能有效的提高廣播新聞的傳播力,增強其在社會范圍內的影響力。
首先,廣播新聞要創新新聞內容。新聞內容是廣播新聞的核心,若想實現廣播新聞的創新,必須要創新其內容。一是要增加廣播新聞獨家報道的數量。廣播新聞的內容是否具有獨家性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廣播新聞的影響力,然而當前廣播新聞臺的新聞報道忽視了獨家新聞的重要性,導致廣播新聞收聽的價值降低,使得其聽眾大量流失。必須增加獨家報道的數量,提升廣播新聞獨家報道的意識觀念,給予廣播新聞采編人員更大的資金以及人員的扶持力度,提高廣播新聞的專業性。二是要提高新聞策劃的水平。新聞策劃水平對于廣播新聞的品牌影響力具有關鍵性的意義。然而,當前我國廣播新聞的策劃水平參差不齊,不能完全凸顯廣播新聞的優越性。因此,在具體的廣播新聞的策劃上,要重點關注民生熱點問題,及時的對社會的熱點話題進行預判和捕捉。并針對性的對熱點問題進行深入的報道,從而提供更多有“人情味”和“有價值”的新聞。
其次,廣播新聞要創新節目風格。節目風格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廣播新聞的整體風貌,良好的節目風格有利于吸引聽眾。一是創新節目排版的風格。長期使用傳統廣播新聞排序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會導致廣播新聞的內容存在著較高的重復率,倒金字塔的結構順序,容易讓聽眾產生厭煩心理。因此,廣播新聞要根據聽眾的需求和特點,實行全新的排版方式。例如,廣播新聞可以依據新聞素材的變化,交叉使用金字塔結構和波浪式結構,提高廣播新聞的吸引力。二是創新廣播新聞語言風格。其語言風格的創新就是要實現廣播新聞個性化的語言風格,其中新聞主持人的風格占有絕對的地位。例如,廣播新聞主持人可以采取口語化表達的方式,使其形成廣播新聞獨特的語言品牌。但語言風格必須要以規范性為前提,適時的采取段子,提高新聞報道的趣味性。
融媒體時代下,要想實現廣播新聞與新媒體的融合,必須要加強對廣播新聞人才的培養,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占據有利的地位。
首先,廣播新聞要加強對融合傳播人才的培養。融媒體時代下,對廣播新聞采編的要求進一步提高,其必須具備跨媒介傳播的意識和新聞素材的整合能力。廣播新聞臺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加強對采編人員的培養。一是要提高采編人員廣播新聞分析能力。具體表現為其利用互聯網搜集新聞素材的能力以及進行信息綜合歸納的能力。廣播新聞臺要在工作實踐中,提高采編人員辨別真假新聞的能力和尋找信息的能力。二是要提高采編人員廣播新聞多媒介的運用能力。廣播新聞臺要針對性的對采編人員進行廣播新聞的工作流程和機理的培訓,不斷提高采編人員的信息整合思維水平以及對多媒介的有效應用水平。
其次,廣播新聞要增加管理人才的引進和培訓。專業的廣播新聞管理人才對于廣播新聞的創新發展具有極大的作用。引進和培訓管理人才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出發:一是管理人才要清楚媒介運營的基本規則。引進和培訓管理人員的核心要求就是其要具有充足的廣播新聞管理知識和多種媒介的使用經驗,才能使其更加懂得廣播新聞的業務,從而推動廣播新聞的創新。二是管理人員要具有運行不同媒介平臺的能力。廣播新聞涉及的部門較廣,作為融媒管理人員必須要具有統籌不同部門協調發展的能力,同時保證臺內臺外關系的和諧,為廣播新聞的創新創造良好的條件。
總而言之,融媒體時代下,廣播新聞實現創新性發展是必然的趨勢。然后,當前我國廣播新聞的創新仍然面臨一些阻礙,主要包括廣播新聞傳播者創新意識不強、廣播新聞創新面臨較高的成本和風險以及廣播新聞創新缺少系統的法律保障等,為了更好的實現融媒體時代下的廣播新聞的創新,必須要創新廣播新聞制作理念、加強廣播新聞人才培養、創新廣播新聞內容、節目風格和生產機制,才能為更好的深化廣播新聞的改革,提高廣播新聞的市場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