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陳聽雨
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是我國在“十四五”時期的重要發展目標。在脫貧攻堅戰中,新聞媒體發揮了怎樣的作用?在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新征程中,面對新的發展階段、環境和條件,新聞媒體又應如何進一步貢獻新力量,展開新作為?本文對上述問題進行分析論述。
脫貧攻堅戰的勝利在很大程度上緩解了我國農村的貧困狀況,極大促進了農村經濟的發展。更重要的是,輸血不如造血,脫貧攻堅戰還帶動了一大批“新農人”,促進了農村科技創新和創新人才隊伍的建設,這將有效帶動國家的整體發展,促進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展現了中國人民的力量信念,表明了中國的決心。
當前,亟需鞏固和拓展脫貧成果,同時做好與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有效銜接。從長期來看,必須系統性支持和扶助已經脫貧的地區增強“造血能力”。正如李克強總理在今年兩會工作報告中所指出的,“建立健全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長效機制,提升脫貧地區整體發展水平。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促進農業穩定發展和農民增收?!?/p>
大數據時代,在媒體融合發展的浪潮下,新聞媒體要牢牢把握時代發展脈搏,高度關注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事業,這是新時期新聞媒體的職責與使命。新聞媒體應聚焦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的偉大事業,加強輿論導向,積極宣傳其中的成功經驗、優秀案例,挖掘田間地頭的感人故事,推廣創新思路和值得借鑒的模式,并從媒體自身做起,發揮自身優勢,積極投身到這項偉大事業中來,推動鄉村振興的宏大格局。
當今,世界正處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之中,新一輪的科技革命為傳播格局帶來了深刻變革,媒體融合發展是全媒體時代的重大課題。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加快推動媒體融合發展,使主流媒體具有強大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形成網上網下同心圓,使全體人民在理想信念、價值理念、道德觀念上緊緊團結在一起,讓正能量更強勁、主旋律更高昂。”
在此形勢下,新聞媒體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刻研判并把握新時代媒體融合發展規律和趨勢,在脫貧攻堅戰中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新聞媒體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堅定宣傳黨關于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宣傳黨中央的戰略部署;廣泛傳播正能量,為脫貧攻堅營造了和諧的社會氛圍;在脫貧攻堅戰中,新聞媒體堅持反映黨的主張和人民的心聲、反映社會主流價值觀,為脫貧攻堅最終勝利匯聚了蓬勃向上、攻堅克難的正能量。
具體到對脫貧攻堅戰的報道中,新聞媒體無數從業者腳下有泥,眼中有光,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和特點,他們深入基層脫貧工作一線,充分挖掘地方特色,將鏡頭和話筒對準鄉村干部、大學生“村官”、脫貧農戶、電商代表、“帶貨”主播……宣傳那些脫貧工作中的典型案例和成功經驗,樹立思想創新、技術創新和模式創新的楷模。
以電商扶貧為例,快速創新、適應突變是電商產業與生俱來的基因。國務院扶貧辦針對貧困地區特別是三州三區等深度貧困地區基礎設施薄弱、品牌建設滯后、產業發展遲緩等情況,積極推進電商平臺建設和電商扶貧工程,電商扶貧是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重要抓手之一。
在此背景下,多家主流媒體跟隨電商下沉的腳步,走進鄉村,深入報道電商扶貧工程的進展與成果,挖掘一線扶貧工作涌現的典型人物和感人故事,用全新的視角反映貧困鄉村舊貌換新顏、百姓生活的今夕變化。近年來,電商脫貧致富的鮮活案例不斷涌現,新聞報道整合了優質內容資源,通過多媒體形態、全媒體平臺,輸出優質內容。報道全面展現了科技手段、電商平臺為落實扶貧政策,創新扶貧機制,全力沖刺脫貧攻堅目標,改善民生福利做出的貢獻。
信息的交流與溝通,在脫貧攻堅中具有著關鍵性的作用。先進農業技術信息的傳遞,可以幫助農業生產者更精準地掌握現代農業;供求信息的高效傳播,與市場的準確對接,保障了農產品的銷路暢通;而智慧農業知識的傳播,幫助已經脫貧的農民掌握一技之長,有助于更好地建設美麗鄉村。
而很多曾經貧困的地區都屬山區,信息閉塞,交通不便,交流困難。新聞媒體則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利用自身優勢與資源,多方搭建信息交流的平臺,及時將信息傳播到廣大鄉村,同時將鄉村脫貧的信息傳播到祖國大地,更有效地利用社會資源,提升了脫貧攻堅的效率。由此,新聞媒體也不愧為精準扶貧的重要有生力量之一。
例如,部分貧困地區通過與媒體平臺的合作,多方利用媒體平臺和渠道優勢,開展直播帶貨等多種形式的推廣活動,對家鄉的優質資源和農產品進行宣傳,進而借助媒體廣大的受眾群體提升了當地特產的熟知度,不少曾經長在深山無人識的農產品走上了國內外大都市的餐桌,曾經人跡罕至的地方成為了網紅景點。農產品銷路打開了,旅游人數增加了,拓寬了脫貧工作的渠道,促進貧困群眾盡快地脫貧致富了。
更重要的是,媒體搭建的溝通平臺,吸引了全社會大量有志之士、有識之士來到鄉村,協調社會力量,為改善鄉村基礎設施,助力農產品生產和經營信息對接,投資和培育農村新型經營主體,布局區域化和專業化生產、企業化管理,打造農業價值鏈,提升文化水平提升,拉動當地經濟,為促進精準脫貧做出了巨大貢獻。
除積極發揮新聞報道職能和平臺優勢外,作為投身脫貧攻堅,助力鄉村振興的重要力量之一,眾多新聞媒體還帶領自身員工隊伍,親身參與,奉獻愛心。
例如,新華網匯聚慈善公益資源,幫助定點扶貧縣脫貧攻堅。利用網絡優勢,協調社會力量,向定點扶貧縣投入幫扶物資。向貴州省石阡縣建檔立卡困境少年兒童發放助學金;發起“授漁計劃”精準扶貧助學行動,資助新華社定點扶貧縣學子完成學業;援助新河縣建設農業大棚;為當地捐贈運動裝備和文具等。
2021是建黨100周年,是“十四五”規劃開局之年。2021年兩會政府工作報告要求,“要做好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接續推進脫貧地區發展”“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
面對新的發展階段、環境和條件,新聞媒體要搶抓科技革命、產業變革和環境變化帶來的新機遇,在鞏固脫貧成果、助力鄉村振興中展現新擔當,做出新貢獻。
首先,新時代的新聞媒體要強化“賦能者”思維,從面向傳統互聯網的信息服務向面向新型互聯網的賦能平臺拓展升級,加快媒體轉型,踐行深度融合,進一步將傳統的新聞報道轉化為創新產品,為鞏固脫貧成果、助力鄉村振興提供信息綜合服務,成為國家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可信賴的賦能力量。
其次,強化“富媒體”思維,創新媒體內容生態,推進媒體內容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具體在推動鄉村振興的工作中,新聞媒體應注重構建多元化數字內容生態,覆蓋音頻、視頻、擴展現實等多種形態,優化報道、創意內容、知識產品等各種類型,充分滿足5G時代信息消費升級帶來的新需求。
此外,還應加快推動媒體融合,不斷搶占網絡傳播新高地。在脫貧攻堅戰中,電商直播和短視頻傳播成為了重要抓手,新聞媒體應繼續順應視頻化的發展趨勢,利用科技手段,助力鄉村振興戰略的全面實施,構建起視頻化、知識化、智能化的新一代傳播平臺。搶占社交網絡陣地,以優質鄉村振興、建設美麗家園等正能量的內容,集聚人氣,通過微博、微信、抖音等不同觸角發散傳播,實現對受眾的廣泛覆蓋和深入影響,使建設美麗鄉村的理念深入人心,讓鄉村振興事業取得的豐碩成果傳遍祖國大地。
新聞媒體既是信息的主要傳播者,也是鞏固脫貧成果、助力鄉村振興的重要參與者。當前,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進程不斷加速,輿論生態、媒體格局、傳播方式發生深刻變化,新聞媒體也隨之進入到加快轉型升級的攻堅階段。媒體平臺在助力脫貧攻堅中起到了不可磨滅的作用,在我國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新時期,新聞媒體更應全力以赴,做好新形勢下的宣傳思想工作,搭建好信息溝通的平臺,切實擔負起大眾傳媒作為社會公器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