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劉麗華 閆雨鑫
2020年4月2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陜西考察柞水縣精準扶貧工作時,來到小嶺鎮金米村了解當地產業發展情況,見幾位村民正通過互聯網直播賣木耳,習近平總書記為當地木耳點贊,并強調:“電商作為新興業態,既可以推銷農副產品、幫助群眾脫貧致富,又可以推動鄉村振興,是大有可為的。”官員直播帶貨是助力農民精準脫貧的創新之舉,這一舉措充分發揮互聯網的優勢,借助直播平臺幫助農民展示滯銷的農產品,緩解疫情下農民的經濟壓力彰顯了政府順應時代的執政建設。
直播帶貨是由主播在互聯網平臺介紹展示商品、答復咨詢問題的新型銷售方式,它以暢通的網絡、便捷的物流和價格的優勢為依托,直播帶貨在2019年逐漸興盛起來。官員直播帶貨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間興起,它呈現了垂直領域“直播 +”電商和“直播+”政務的特點。
一是技術推動直播帶貨。隨著互聯網、大數據、物流行業、移動終端的發展,網絡購物行業異軍突起,在網上購物省時高效且價格優惠,所以不少人都會選擇在網上進行購物。二是疫情導致產品積壓。2020年疫情的發生導致一些農產品出現積壓現象,為了緩解當地企業、農民的壓力和滿足處于困境中人們的需求,政府官員順應“直播熱”的趨勢,為產品打開銷路。
官員直播帶貨可追溯到2016年,這是一支由淘寶平臺組織的7省8官直播陣容,他們在直播間里介紹家鄉特產;2019年是電商直播元年,電商直播的平臺越來越多,許多人加入到電商中來。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的宅生活現象,直播帶貨被進一步強化,各行各業的人們都當起了帶貨主播。福建、浙江、廣東、廣西、湖南、湖北、河北等地方政府官員積極參與到直播帶貨中,如山東省諸多官員在直播間銷售紫薯、雞蛋等產品;山東曹縣縣長在直播間穿漢服向網友推銷等。
麥克盧漢在《理解媒介》一書中提出“媒介是人的延伸”,一切傳播媒介都是人類各種感官的延伸,而電子媒介則是“人類中樞神經系統的延伸”。直播帶貨中的手機就是媒介,延伸了我們的視覺和聽覺,并將官員與民眾連接起來,他們之間可以實時互動。消費者們往往也會在直播過程中提出關于產品的疑問和訴求,如“食品的保質期多久”“價格太貴需要再低一點”……官員們用積極回應的方式去滿足用戶的需求,他們還與廠家砍價讓消費者用更少的錢買到更劃算的東西,用戶在感謝官員幫砍價的過程中增強了對官員的信任感和好感度,自然也形成了用戶黏性。官員用直播間中的實際行動樹立了親切的愛民形象,使民眾越來越關注官員直播帶貨并會積極參與到下一次的直播中。
疫情期間,官員以主播的身份出現,這是一場用實際行動去維護人民的利益、幫人民宣傳滯銷產品的直播,如果這是一場普普通通無其他含義的直播,那么它的觀看人數及下單量會遠遠少于疫情直播帶貨。這無形上就成為了一種符號消費,“符號消費”一詞由鮑德里亞提出,在該理論中,當人們進行消費時,關注的不是商品的功能、屬性、效用,而是把目光積聚在它的品牌、符號上面,消費者不是對具體的物的功能用途或個別的使用價值有所需求,而是對商品所賦予的意義有所需求。在官員直播帶貨過程中,消費者特別看重商品背后的內涵意義,所以他們在符號心理的作用下購買疫情期間直播間里滯銷的商品。
受符號消費心理的影響,直播間的人數有了一定的基礎,但為什么直播間可以使滯銷產品變成銷量之王呢?我們經常聽到直播間里充斥著“拼手速,手慢無!” “某某商品已賣完”……這些都會讓我們產生不買就吃虧的心理,很多人還會因為沒買到一個產品而傷心難過,大家的心態其實就是傳播學理論中的從眾心理,即個人受到外界人群行為的影響,表現出符合公眾輿論或多數人的行為方式。受從眾心理的影響,網友購買官員帶貨產品的熱情越來越高漲。但過度的從眾心理并不可取,我們不能跟隨大流盲目消費,應該做到理性消費。
官員直播帶貨的成效顯而易見,一場直播的銷量相當于農民以前幾個月的銷量,官員在直播間銷售的產品大多是農產品,其質量問題也受到許多因素的影響。
官員直播帶貨是技術賦能的產物,新技術實現了政府和民眾的在線交流,但在技術下也出現了新的問題——盲目攀比下的數據造假問題。有些地方為了直播中數據好看,專門找人在直播間下單,下播后再退單;有些地方領導充面子讓黨員干部當觀眾,還規定了最低消費額;有的地方買粉絲、買評論、虛構成交量,只是為了最后的數據好看,從而直播變成官員的個人秀。更有甚者,有的網站推出了官員直播帶貨排行榜,將帶貨時長、帶貨種類、帶貨銷量進行排名,這些排行榜的存在是不必要的,因為官員帶來的社會效益是無法用數據衡量的。
直播帶貨作為一種新型銷售方式,在直播間中主播通常采用激情亢奮的情緒刺激用戶的購買欲,從而達到銷售目標。在直播帶貨的情景中,呈現了虛擬與現實并存、線上與線下生活疊加的場域融合,官員直播帶貨就是官員以真實的身份在虛擬的場景活動,這是線上帶貨情景與線下生活場景的融合,從而將消費者帶入特定的情景,并沉浸到直播間中接受官員的情感輸出。
第一關便是為消費者提供優質產品。雖然有很多農產品的質量有很多的不可控因素,但是官員仍必須把好質量關,直播間帶貨更需要優質的售后服務,大部分產品都是物流運輸,產品的包裝問題、快遞問題、是否破損等都需要售后進行解答,因此,官員直播帶貨在保證質量的同時,必須做好售后服務,贏得消費者的信賴與支持。
官員們首先應該具備互聯網思維,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 A R等的出現徹底顛覆了傳統的商業生態,領導干部需要積極轉變傳統思維,順應時代變化,積極擁抱互聯網技術。同時官員應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增強服務意識,避免輿情發生,借力融媒時代優勢,加強執政能力建設,贏得人民的肯定。
官員直播帶貨正處于發展階段,相關傳播體系和平臺機制都不太完善,直播事業想獲得長久發展必然需要制度的支持。除制度外,還可以用高科技手段進行規范治理,比如用人工智能對直播內容進行監管,這樣就可以節約人力治理的資源,還能更加精準地清除不良信息和制止違規行為;直播中引入區塊鏈技術,更有利于對直播內容進行監管。在制度和科技的支撐下,直播平臺將得到更長足的發展,直播活動也將可以更規范地運營。
官員直播帶貨在疫情期間崛起,為社會帶來了經濟效益,緩解產品供需矛盾,增強疫情后市場活力;它也帶來了社會效益,加強政府與民眾間的交流,彰顯政府治理方式的升級。同時也面臨著嚴重的現實困境,產品質量問題、官員作秀問題、持續發展問題都需要我們重視。如何擺脫這些現實困境是當前領導干部們需要面對的課題,可以用優質的產品和服務贏得大眾的支持,同時用制度和科技規范直播平臺,以實現官員直播帶貨的可持續發展和良性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