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東冬
《寵物醫院》是由bilibili出品、翰葉傳媒、SMG互聯網中心聯合出品的寵物醫療真人秀節目,節目分為《寵物醫院第一季》《小主安康-寵物醫院2》兩季,該節目以全年24小時無休診療服務的寵物醫院為背景,通過真實的記錄呈現發生在醫院內外形形色色的事件,以強共情的方式,講述寵物、醫生與主人三方彼此關聯的動人故事,節目一經上線就受到廣泛關注,豆瓣紀錄片板塊評分高達8.5。
當今社會經濟發展迅速,由于人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對物質的需求日漸提高,而人們對精神文化的需求也不斷增長。受眾對物質世界與精神文化的追求,促使受眾的審美能力和觀賞能力與時俱進,節目受眾群體呈現出“碎片化”特征,具有相似特征的受眾群體重新組合,日漸形成社會分眾化群體,寵物主作為當下社會備受關注的分眾群體。為滿足受眾分眾化的需要與媒體的經濟效益,媒體開始制作生產具有多樣化與娛樂性的寵物綜藝節目。寵物綜藝節目是在電視綜藝節目基礎上所衍生的,主要是以寵物作為節目的敘事主體,并加入一些電視綜藝的元素。
國內寵物綜藝節目的發展大致經歷了三個階段,從起步萌芽階段的《動物世界》到發展階段的《正大綜藝》直到目前寵物綜藝節目開始大量涌現。寵物類綜藝節目可以大致分為三類。第一類是競技類寵物綜藝節目,這類節目主打寵物競技比賽,通過訓練和淘汰寵物營造戲劇沖突,達到吸引觀眾注意力的目的。例如,湖南衛視的《奇兵神犬》,騰訊視頻出品的網絡寵物類節目《戰斗吧!萌犬》。第二類是觀察類寵物節目,這類節目通常是由主持人主持并播放一些關于寵物的故事構成,通過故事本身和主持人嘉賓對話完成節目內容。比如韓國SBS推出的《TV動物農場》。第三類是寵物真人秀節目,這類節目一般是講述人與寵物之間的故事作為節目內容。比如優酷制作的《小手牽小狗》,bilibil出品的《寵物醫院》。由于近些年寵物綜藝節目的推廣宣傳,對文明飼養寵物具有一定的輿論引導作用,節目內容在宣揚科學文明養寵的同時,也包含著人文關懷,傳遞社會核心價值觀念,充滿積極樂觀的人生意義。
“紀錄片”式的真人秀。《寵物醫院》24小時的記錄拍攝方式,在拍攝手法上更接近于紀錄片節目,節目一方面采用了紀錄片的“紀實”風格,保證了節目的真實性;另一方面消除真人秀中“秀”的成分,以展現人與寵物之間的真實故事,可以被稱為“紀錄片”式的真人秀。
英國約翰·格里爾遜是最早定義“紀錄片”概念的人,他認為紀錄片的內涵核心就是要“反應真實”,作為非虛構類別中的一種,與其他節目類型有所區別。但隨著電視節目制作要求水準的提高,節目類型界限也逐漸模糊。《寵物醫院》節目是融入真人秀節目的元素并以紀錄片的拍攝手法來呈現,由于過于真實,全片零旁白,因此又被稱為寵物版的《人間世》,并且節目在拍攝條件、拍攝對象、拍攝方式等方面盡可能呈現“真實”,使“真實”無限接近客觀事實,極大滿足了受眾的“求真”欲望。
“醫療”與“寵物”的碰撞。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升,我國寵物飼養數量大幅上升,飼養寵物已經成為當下的一種生活方式。同時,媒體對寵物的關注度也逐漸提高,寵物類真人秀節目呈現遍地開花之勢。但是,寵物類真人秀節目的興起,也暴露出節目同質化現象嚴重與節目內容深度欠缺的問題,因此節目內容與形式達不到受眾的要求。目前,中國寵物經濟已經具有巨大的規模,但人們對寵物醫療健康的認知還處于一片空白。因此,在這樣的背景下有效結合市場與受眾的需求,使節目打破以往傳統電視寵物真人秀節目的題材束縛,有效解決寵物綜藝節目同質化的問題。《寵物醫院》以“寵物+醫療”的題材創新,在寵物真人秀節目中異軍突起,獲得了良好的口碑與廣泛的關注度。
節目訴求與觀眾耐受的平衡。在以往傳統的電視醫療節目中,由于播出時難免會有一些血淋淋的場景,因此在節目訴求和觀眾耐受之間找到平衡點是當前醫療節目不可忽視的難題。事物具有兩面性,在不斷追求“真實”的過程中,節目制作也會缺乏審美判斷,過于真實的畫面選取會給觀眾造成極大的心理負擔。由于早年的醫療節目充斥著產房實錄的血腥、孕婦分娩的痛苦等鏡頭,因此觀眾收看時往往心理無法承受,畫面中存在的視覺暴力、隱私暴露等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醫療與紀實兩類電視節目制作審美心理的不成熟。
同樣,《寵物醫院》作為一檔寵物醫療節目,在處理觀眾心理無法承受的畫面時非常謹慎,節目把可能引起觀眾審美不適的鏡頭都做了模糊處理。例如,寵物絕育手術、骨折手術、膀胱結石取出術的畫面。這些處理使節目畫面整體表現出希望溫馨、樂觀向上的氛圍,充分把握節目訴求與觀眾接受程度的平衡,表現人與寵物的真摯感情,使故事充滿淚點與笑點。
擬人化的獨特表達。在動物題材紀錄片中,擬人化作為一種重要的敘事手法,體現出動物的人格化、性格化,在寵物類真人秀節目中運用擬人化手法,處于第一人稱的敘述角色給受眾更加可靠與真實的感覺。《寵物醫院》運用擬人化配音的手法,節目開始就以醫院的寵物“大貓”第一視角觀察敘述,跟隨“大貓”的第一視角,介紹醫院工作人員的形象特點,使觀眾對人物有了初步印象。由于使用寵物的第一視角進行敘述配以擬人化聲音的表達,因此區別于以往同類型節目的刻板開場,給人煥然一新的觀賞體驗,增強了節目的趣味性與觀賞性,奠定了愉快有趣的節目基調。
流量UP主參與。《小主安康—寵物醫院2》中邀請“B站”流量UP主參與節目錄制,體驗寵物醫院的日常工作。在第2集中,百萬粉絲UP主花少北參與節目的錄制,并帶著自家“花生米”寵物體驗醫院生活,第四集邀請“死神之子”敬漢卿作為節目嘉賓。由于流量UP主的參與,提升了節目的傳播力影響效果,因此流量UP主的粉絲與寵物主兩種群體有效重合,形成一部分固定受眾群,并且受眾通過UP主的角度去觀察人與寵物之間的羈絆,更能感同身受地引發年輕人的共鳴和思考。節目邀請UP主參與,有效發揮了UP主的資源優勢,在增強節目傳播力的同時也提高UP主的曝光度,使節目的娛樂性大大提高,有效實現了UP主與節目的雙贏。
科學元素融入節目。《寵物醫院》始終貫穿科學養寵的價值理念,節目組與上海市寵物行業協會、上海寵物醫師協會進行合作。由于各個專業機構的有力支持,節目在疾病治療、養寵指導等方面都是嚴謹與科學的態度,為養寵人帶來科學的理論指導。
在節目中,一只15歲的博美脊椎不好,主人在不懂任何醫療知識的情況下給狗狗喂“芬必得”,造成狗狗胃腸道出血;出生剛兩個月的拉布拉多得了肺炎,主人自以為“土霉素”效果好,便給狗狗喂食“土霉素”,導致狗狗情況愈加嚴重。這些事件表明寵物主應具備一定的科學養寵知識,避免相似的事件再次發生。《寵物醫院》在溫馨、輕松的視聽環境下穿插養寵知識,讓觀眾在寓教于樂的狀態下獲得專業的養寵經驗,打破以往一些醫療節目刻板的說教模式,體現出節目專業性、科學性的理念,為未來醫療寵物節目的創新發展提供了參考模板。
生死抉擇的人性拷問。寵物醫院中每一個故事都是一面人性的“照妖鏡”,節目真實記錄的故事就是對人性的拷問,在面對動物的生死離別時我們應該如何選擇,在面對無人照顧的流浪寵物時我們如何抉擇。這些問題仿佛像一面鏡子,觀眾從這面鏡子里看到真實的自己,在故事中思考從而找到真實的自己。《寵物醫院》并沒有刻意煽情,導演李菁在拍攝時保持了紀錄片的中立與客觀,把思考與判斷交給了觀眾,比如老奶奶因為家中有人生病,而放棄治療陪伴多年狗狗的故事。這些故事就是希望觀眾獨立思考得出自己的答案,節目的核心內涵是希望人們擔當責任、學會付出、學會溝通。
《寵物醫院》作為國內聚焦寵物醫療題材的真人秀節目,開辟了寵物真人秀節目的創新形式,為養寵人提供科學的理論指導,呈現出人與動物之間微妙的情感,傳遞愛與被愛的核心內涵,體會人與生命的意義。在自媒體迅猛發展的當下,《寵物醫院》結合當下社會需要,創新發展節目形式,為寵物類節目創新發展提供豐富的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