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馬列飛
寧夏地區所開展的“兩曬一促”活動主要指的就是宣傳文旅,宣傳優品,促進消費水平提升,該項活動的成功開展成為了2020年度中國旅游影響力營銷案例入選方案。該項活動屬于寧夏全域聯合開展的大型活動,涉及到的產業相對較為全面。“媒體+文旅融合營銷”的新路子,開創了促進寧夏文旅高質量發展的新局面,對于推進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建設具有極其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遠影響。本文依托全媒體發展文化旅游產業應把握的幾個關鍵點,具體闡述了在深化“兩曬一促”中加強“媒體+文旅融合營銷”工作的方法及意義,謀求在弘揚本土旅游文化中實現更大的作為。
活動中諸多方案都是政府部門甚至區委書記以及縣委書記親自設計的,在這種情況下,各級政府部門管理者都極為重視該項活動的開展,并且有效地提升了相關管理人員對文化內涵的認知度。
從標題的角度分析,每一個標題都是經過深思熟慮而得出的,涵蓋性較強,凸顯出了地區政府部門對文旅行業發展的重視度。比如《塞上耀明珠 秀美青銅峽》《賀蘭山下有賀蘭》《鹽池是個好地方》等。該項活動覆蓋了寧夏地區的所有區縣,共22個,各個區縣的政府部門領導者都參與到了其中。
“兩曬一促”的發布推廣,不僅可以極大地提升城市的形象,同時還可以有效提升地區內部的整體凝聚力,社會各界都會參與到該項活動當中,依托對于故鄉的熱愛之情,為故鄉的發展做出應有的貢獻,全面參與將不再是口號,而是每一位社會群眾為之努力的動力。例如,在開展云上文旅館點贊活動期間,經調查顯示,全地區的絕大多數群眾都參與了該項點贊活動,其中一個視頻其總播放量達到了7785萬次,該視頻的點贊量超過了兩億,頁面瀏覽量超過了2100萬次,參與人數突破200萬人,頁面點贊量超過1600萬。
寧夏地區所開展的“書記曬文旅”活動直觀地彰顯出了該地區的風土人情,使得節目成為一件文旅傳播盛事,傳播效應持續不減,助推了旅游熱。在該項活動當中所涉及到的文化既包括黃河文化,同時包括紅色文化,另外還添加了一些地區性的特色文化資源,介紹的物品共計170多種,其中不乏大量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可以說是一項具有較強影響力的活動,進一步助推了重慶貧困地區“旅游脫貧”。
全區22個縣(區、市)依次全方位、立體式“出鏡”,在為“塞上江南”帶來更多關注度、美譽度、客流量的同時,也為旅游市場注入了更多活力和信心。“兩曬一促”活動自啟動以來,綜合傳播量突破21億次,將寧夏特有的顏值和氣質“曬”到了全國。攜程網的旅游大數據顯示,2020年“國慶中秋”小長假,寧夏旅游人次超過了青海、西藏,寧夏銀聯卡消費達到59億元,同比增長了近7%。
一方面,全媒體矩陣的優勢,形成了強大的融合傳播聲勢,多角度、寬領域、全景式講好寧夏詩和遠方的好故事。特刊專刊專欄、頻道專題密集開設,掀起報道高潮。《寧夏日報》及集團各媒體第一時間推出系列新型專題版塊以及欄目,其最終目的就在于有效提升各項文化旅游產業的影響力以及各項文旅資源信息的宣傳廣度以及深度。頭版刊登的《“兩曬一促”:勾勒全新“寧夏面孔”》被人民網、新華網等20多家媒體廣泛轉載,產生了良好的社會反響。
另一方面,新媒體推動了文化旅游產業新興產業的誕生。從現實的角度分析,傳媒行業與文化旅游產業具有較強的關聯性,而傳媒行業屬于活力型產業以及影響力較強的產業,同時也是文化旅游產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各項文旅信息的宣傳都需要傳媒行業的支持,尤其是在新媒體產業出現之后,各項信息的宣傳深度以及廣度都有所提升,對促進地區的整體發展有著較強的輔助促進作用,同時還有效促進了文化產業與旅游產業的融合發展進程。
2020年電商網購、在線服務等新業態在抗疫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應積極打造數字經濟新優勢。要借助互聯網做增量,利用當代科技新要素加快“互聯網+文化”“互聯網+旅游”等新型業態的發展。
在這樣的背景下,2021年5月“兩曬一促”大型文旅推介第二季活動如期舉行,第二季活動樹立融合發展理念,強化創新意識,推進媒體融合,運用科技力量,全面打響寧夏文旅IP。
隨著新媒體時代的到來,相關的文旅產業要想在市場當中建立起自身企業的市場核心競爭力就必須要重視品牌構建,并促進媒體融合發展,提升各項文旅信息宣傳的深度以及廣度,并尋找到新的發展道路。
首先,要有效融合傳統媒體與新媒體,提升宣傳渠道的全面性以及宣傳的深度以及廣度,要持續強化“一把手”的“主打效應”,黨政主要負責同志化身導游,實行“22 5”模式(即22個縣區 5個地級市),這既是對所轄縣(市、區)文旅宣介的總攬,也是整合打造各市特色鮮明的文旅主題形象。
其次,搭建營銷平臺。推動云上文旅館鏈接各縣區旅游商品銷售平臺,聯合自治區商務廳等部門將市、縣(區)的相關特色性物產在線上銷售平臺進行傳播。構建出符合自身地區文旅產業發展的電商平臺,擴展電商銷售路徑。
再次,構建出符合地區特色文旅產業發展需求的門戶網站,要更好地發揮五市統籌各縣區作用,實現區、市、縣三級聯動,運用好各類門戶網站及宣傳平臺。將宣傳紅色文化、特色動感體驗信息以及相關長城遺址信息等作為主要工作內容,探尋和述說本地最具特色的風物和故事,全方位、多維度介紹、解讀、推廣旅游項目。
最后,改變宣傳形式,引入微信以及動漫等宣傳形式,與地區內部的高校建立起堅實的合作關系,共同構建新型的旅游營銷網站,引導高校學生進行相關微電影的設計以此來確保各項信息宣傳形式的豐富性以及吸引力。
充分利用新媒體在信息宣傳工作當中的優勢功能,來提升宣傳范圍,同時還要整合傳統媒體的優勢來達到全面共享的目標,以微信等現代化宣傳方式為主,以傳統媒體宣傳為輔,有效創新出新型的文旅信息宣傳推廣模式。
其一,增強交互性,組建專業化的客服團隊,專項負責對于各類門戶網站當中消費者的問題進行反饋,并鼓勵社會群眾參與到各項信息討論活動當中,提出意見,相關管理人員還要邀請廣大市民分享“打卡寧夏旅游”“寧夏最美景觀拍攝地”等,以這種方式加強粉絲之間的互動以及他們對官方公眾號的關注度,使文化旅游推薦變得更具公信力。
其二,創意策劃形式多樣的微營銷活動,結合工作重點及季節時令策劃微營銷活動,實現在線上線下實力“圈粉”。
其三,特色產業、好物優品成為第二季活動的主角,通過本地區獨有的特色文化產業如紅色文旅活動、黃河文化文旅活動等深度挖掘歷史文化,推介線路產品,吸引受眾關注。
運用科技力量構建文化和旅游產業升級的智慧化提升。在文化方面,應用到創作、生產、傳播、消費等各環節,比如建設“互聯網”文化創意實體產品設計、線上線下開發服務平臺等;在旅游方面,運用到“云上文旅”“云民宿”“云展館”等數字產品。
其一,進一步完善相關公共類的信息宣傳平臺,定期革新相關的文旅咨詢信息,從而滿足游客的信息獲取需求。
其二,重視智能化技術的應用,有效將二維碼技術融入到文旅行業當中,使游客能夠及時完成旅游信息獲取、旅游產品在線訂購等,以此擴展文化旅游的宣傳面。
其三,推廣3D實景展示和全景導游通。將3D實景預覽技術融入到宣傳工作當中,并將所拍攝的景象傳播到各大交互網站當中,滿足消費者的個性化信息傳播需求以及消費需求。
總之,“兩曬一促”活動實現了媒體聯動,融合傳播,探索出了“媒體+文旅融合營銷”的新模式,讓文旅發展與時俱進,讓新聞宣傳與時俱進。主流媒體要守正創新,加速媒體融合發展的步伐,有效促進寧夏文旅實現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