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廖望劭
據《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8月4日報道,近日,中央宣傳部、國家廣電總局等10個部門在北京召開電視電話會議,部署全面深入推進打擊新聞敲詐和假新聞專項行動。新聞敲詐和假新聞是新聞界的公害,嚴重損害新聞輿論工作者形象,侵蝕新聞媒體權威性和公信力。開展打擊新聞敲詐和假新聞專項行動,有利于營造良好新聞輿論環境,維護人民群眾根本利益。
做好黨的新聞輿論工作是新聞媒體的本職。新聞傳播秩序的好壞,新聞輿論環境的優劣,直接影響新聞輿論工作的成效。尤其是在進入媒體深度融合的階段,新聞輿論工作面臨的形勢更加復雜,做好新形勢下新聞輿論工作的難度比以往更大。新聞界屢禁不絕的新聞敲詐和假新聞,無異于自毀長城,砸自己的鍋。因此,要高度認識優化新聞傳播秩序的重大意義,切實行動起來有效凈化新聞輿論環境。
首先是要增強政治自覺。做好黨的新聞輿論工作,營造良好輿論環境,是治國理政、定國安邦的大事。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上指出,做好黨的新聞輿論工作,事關旗幟和道路,事關貫徹落實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事關順利推進黨和國家各項事業,事關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凝聚力和向心力,事關黨和國家前途命運。新聞工作者只有充分認識新聞輿論工作的重大意義,才會從思想上去有效抵制新聞敲詐和假新聞,才會積極維護良好的新聞傳播秩序。近年來查處的一些案例表明,破壞新聞傳播秩序的人中不乏行業從業人員。新聞從業者對此要有高度的政治自覺,牢牢把握新聞輿論工作必須把政治方向擺在第一位根本原則。這樣才不會走偏,不僅是在輿論引導上不會偏,在引導的過程中自己也不會偏。畢竟,行穩才能致遠。
其次是要有鮮明的問題導向。樹立問題意識,堅持問題導向,著力解決新聞輿論工作中存在的突出問題,最終目的是為了優化傳播秩序,凈化新聞輿論環境。新聞敲詐和假新聞等問題的存在,固然有多方面的原因,但新聞工作者隊伍中存在的害群之馬不容回避。新聞媒體需要直面問題,下猛藥去沉疴,完善法律法規,嚴格執行各項規定,加強內部教育管理,打牢防治新聞敲詐和假新聞的制度防線。
最后是要堅守人民立場。新聞界新聞敲詐和假新聞的存在,根源在于新聞從業人員的立場偏離了媒體的初心,淡化了黨與群眾聯系的橋梁作用認識。新聞媒體要結合黨史學習教育,強化群眾觀點和法紀意識,深入剖析這些問題存在的成因、危害和表現,從人民立場出發,堅守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恪守新聞職業道德,努力做好黨的新聞輿論工作。
媒體進入深度融合階段后,新聞敲詐和假新聞出現了新情況,以前多發于傳統媒體現在向新媒體轉移,一些網站、客戶端、小程序、直播平臺等各類網絡傳播平臺及公眾賬號從事非法新聞活動。對這些新問題的治理,相關部門的監管措施要與時俱進。新聞媒體更要緊跟時代發展,突出互聯網主戰場,規范網上網下新聞傳播秩序,著力構建積極健康的全媒體新聞輿論生態,維護清朗健康的輿論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