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愛華
河北省灤州市第一中學
隨著新高考制度的變革和教育體制的改革,傳統(tǒng)的高中歷史教學方法和傳統(tǒng)的歷史教學管理方式已經不能夠滿足時代對人才培養(yǎng)的要求。因此,對新高考下歷史教學與管理進行探究變得迫在眉睫,所以面對新高考的改革機遇與挑戰(zhàn)并存,教師都應該轉變自己的教育理念,提高自己素養(yǎng),幫助學生能夠以更加主動的姿態(tài)進行高中歷史學習。在這里,筆者也將根據(jù)自己多年的教學經驗提出一點相關教育心得。
面對機遇與挑戰(zhàn)并存的新高考改革,每一位高中歷史教師都應該深入了解新高考的內涵,并且結合新高考的教育理念,轉變自己的教育理念,積極應對有、不斷研究;不斷提高教師自己的專業(yè)水準,明確并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和高中歷史教學目標,明確教學目標,找準教育方向,才能開展高效的體育歷史教學。[1]
比如,教師在開展高中歷史課程之前,應該熟讀每一本教材,嚴謹把握每本教材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和潛在內涵。通過對歷史課程的學習,幫助學生能夠在初中歷史學習的基礎上,擴大掌握歷史知識的范圍,能夠對歷史知識有著更加廣泛地了解;同時,對所學專題領域的歷史發(fā)展線索,有一個整體上的了解,讓學生形成一個歷史知識網絡,幫助學生可以有邏輯地進行歷史學習;同時,教師要結合啟發(fā)式教學設計,討論式教學設計和探究式教學設計的方法,提高學生學習歷史和解決歷史積極性和主動性,讓學生能夠擺脫對教師和對教材的依賴,逐步形成獨立思考的習慣和樹立歷史思維,培養(yǎng)歷史意識。教師也要確保自己的歷史教學,能夠讓學生形成獨立人格,樹立關注民族與人類命運的人生理想,培養(yǎng)學生理性的愛國主義情感成為一個理想遠大的新時代素質人才。
高中歷史相比于初中歷史來說內容更多,理論也更復雜。因此,為了提高學生的興趣,提高課堂的注意力,營造一個良好的歷史學習氛圍,教師就可以利用信息技術的手段,幫助學生營造一個輕松活躍愉快的學習氛圍,讓學生開展沉浸式學習,提高學生記憶歷史和理解歷史知識點的長久性。[2]
比如,在講“發(fā)達的古代農業(yè)”這一單元時,古代農業(yè)耕作方式演變這一理論知識對于學生來說,時代久遠。單純的歷史知識講解全文,可能無法快速進入歷史學習狀態(tài)當中。因此教師就可以利用信息技術的多媒體投影手段,幫助學生播放一些視頻。在視頻當中,可以以一種動畫的形式,或者是解說的形式,幫同學們能夠以一種更加直觀,生動形象的方式了解到刀耕火種的方式,石器鋤耕的方式和利用視頻幫助同學解釋鐵犁牛耕這一耕作方式。再者,教師也可以利用多媒體的方法幫助學生展示灌溉工具,比如翻車、筒車、高轉筒車、風力水車等,讓學生能夠在一種愉快學習的氛圍中,將歷史知識化繁為簡,進行記憶學習,同時提高學生的興趣和激發(fā)學生長久學習歷史的持久動力。
歷史教材的編排是多個優(yōu)秀的教育學家和歷史學家所共同選擇的,因此,在歷史教材當中,不單單只有歷史知識點而已,同時也會融入我國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思想,展示我國優(yōu)秀傳統(tǒng)的技藝。所以教師要能夠基于歷史教材,為學生拓展歷史相關知識面,幫助豐富學生歷史文化積累;同時融入傳統(tǒng)思想,促進培養(yǎng)學生健全人格。
比如,在講授“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主流思想的演變史”,可以基于“百家爭鳴”這一部分的學習,幫助學生學習到儒家孔子、孟子、荀子的思想,讓學生能夠對孔子的“仁”的思想進行學習理解并內化為學生的內涵。通過歷史學習,教師為其拓展含有“仁”的當代國家政策和歷史政策,幫助學生能夠在學習的過程當中學習到我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思想的精華;能夠讓學生在生活當中懂得“人與人互相愛護,要與他人融洽相處,待人寬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將我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和我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思想融入歷史教育當中,不僅發(fā)揮歷史育人功能,同時讓同學們在學習歷史的過程當中通過汲取前人的優(yōu)秀思想,并結合當代社會和自己的實際生活,逐漸形成學生自己一套的處事的方法。通過對前人思想的學習,幫助學生能夠形成批判性思維,創(chuàng)新性思維和總結反思思維,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符合時代人才培養(yǎng)的要求。
在新高考背景下開展高中歷史教學實踐活動,仍舊需要每一位教師能夠牢牢地把握時代發(fā)展的方向和結合新高考的理念和現(xiàn)代教育的目標,不斷探究、不斷完善、不斷總結反思自己的教學方法;結合學生的實際特點,在實踐當中,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同時,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開展服務于學生個性及全面發(fā)展的高中歷史教育模式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