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春燕
河北省永清縣三圣口鄉初級中學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數學作為初中階段學生教育的主要組成部分,越來越受到人們關注,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的發展也成為人們關注的重點。新課程改革提出,初中數學老師的教育教學工作應該跟緊時代的步伐,將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地發展作為初中數學教學的重點工作,引導學生參與數學,學好數學、應用數學,真正實現學生的自我發展。
在傳統的教學方法當中,對于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教師基本上都是利用做題的方式進行的,因為他們認為學生在做題的時候會不斷的思考,這樣就能提高他們的思維能力,但是沒有考慮到的問題是學生在大量的題目下也會增加學習的壓力,甚至會擾亂其思維。但是從另一個方向來看的話,如果教師能夠通過自身的教學經驗來創設多元化的教學策略,再適當的滲透一些題目讓初中生鞏固知識點,這樣才能有效的培養其思維能力的發展,而且結合了生活元素以后也能為學生日后的學習和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并能夠有效的解決各種問題。
創新是一個民族乃至一個國家發展的重要推動力,根據目前我國社會發展的環境來分析的話,各種單位和企業對于人才的要求已經不再是局限于知識和技能等方面了,更重要的是要求人才必須要有創新能力,而這其中對于初中生的思維能力也是有著要求的,只有他們能夠在思維上不斷的提高,才能夠對于事物擁有多種路徑的想法,這無論是在學習上還是工作上都有著推動性作用。
數學在我們的生活當中有著很廣泛的利用價值,傳統的教學當中大部分初中數學教師都有一套固定的模式,也就是圍繞著教材向學生照本宣科的教學,而且在教學時候也很少與生活相連接,這樣數學就只能作為一門學科,無法讓初中生將其有效的利用到生活當中,時而久之就使學生逐漸失去學習的興趣,甚至是產生厭學的情緒。但是在思維能力的培養環境下,學生可以通過靈活的思維去考慮事物,這樣就能凸顯出這門學科的真正價值。
老師要及時改變深受傳統教學模式影響的心理,要將學生的學習興趣放在首位,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就能提高數學教學質量,學生的思維能力也會隨著提高。老師的教學目的要明確知道數學教學的目的在于學生掌握的知識學會運用,數學是為了擴展學生的思維意識,培養學生的主動思維觀念。例如,在學習數學七年級上冊第四章《幾何圖形》中,學習前老師應該讓學生自己制作一些簡單的幾何圖形,去明白它的具體構造。還能根據學生制作的圖形去將沒有制作的圖形在多媒體上展示出來,給學生提供大量的資源,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課上多讓學生發言,引導學生的主體意識,明白學習是自己掌握的。在本章線和角的學習中去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展開想象總結線和角的特點以及區別,利用多媒體所展示出的豐富教學內容擴大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思維能力。
傳統的數學課堂是老師帶領學生進行定理概念公式等地學習,對這些定理公式加以推導,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非常被動,這樣的課堂模式非常不利于學生的自我發展。例如在學習九年級上冊第二十五章概率的學習中,學生通過對概率的了解學習,掌握概率的使用方法,結合課程內容,讓學生應用概率學知識去了解更多生活中的問題,鼓勵學生對生活中的概率事件提出質疑,并通過自己的理解和計算去證實。充分給予學生自我發展的空間,讓學生自主發展數學思維,勇于提出質疑,并通過自己的方式去實驗證明。
生活中處處都有數學,所以初中數學教師在教學中要善于聯系實際生活,引導學生根據實際生活思考數學問題,進而增強教學的趣味性,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興趣,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以“隨機事件”為例,教師可以從學生的實際生活出發,鼓勵學生思考或例舉生活中存在的隨機事件,如:隨意翻開某本書,左邊頁碼是奇數還是偶數?拋擲一枚硬幣,落地的硬幣是正面朝上還是反面朝上?等等,這樣有助于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深人理解,調動學生思考的積極性和學習的主動性,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
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是一個系統的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所以教師在教學中要不斷總結經驗,取長補短,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科學合理的教育方式。教師要鼓勵學生將自己的整個思考過程展示出來,無論對與錯都會使學生收獲經驗和得到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