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 艷
深圳市福田區荔園小學通新嶺校區
新語文課標中提到:要重視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高閱讀品位。還提到,語文教師應高度重視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創造性地開展各類活動,增強學生在各種場合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通過多種途徑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因此,面對市場上眼花繚亂的書目,我想讓學生在最好的時光里,讀最好的書才是正道。哪些書是好書,那當然是那些經歷了歲月的打磨,經得起時間考驗的書籍-----經典名著。
《三國演義》在看第一遍時就深深地被吸引。于是在全班做了推薦。
1.第一步:人手一本,一天一章節。一周之后,人手一本,可是學生們看到這本厚厚的文言文的書籍無從下手。我試著規定他們一天只看一個章節,沒看懂沒關系,但一定要靜下心來閱讀。第二天利用中午午讀時間,或者課前十分鐘來匯報。匯報內容包括喜歡的場景,感興趣的人物,欣賞的智謀等等。因為學生初次接觸文言文,有的學生還是有些吃力,所以,匯報中優先挑選閱讀能力強的同學進行先行示范,因為有難度,講得好的同學不多。怎樣才能達到好的效果呢?
2.第二步:改變策略,老師示范。教學就是要根據學生學情不斷地改變策略。《三國演義》分享的第二步:我精心做了一番準備,把自己認為這個章節里面有意思的人、事、面都圈起來并做了評議。在學生分享犯難時,我及時地表達了自己的想法,對個中人物也提出自己的見解,學生在與老師的互動中發生了思維的碰撞,在懵懵懂懂中開始有新的發現,新的見解。學生的閱讀興趣上來了。
3.第三步:我讀你接,合作交流。《三國演義》當中有相當多精彩的畫面,一個個精彩的片段除了欣賞之外,朗讀是最好的品味方式之一。因此每一個章節我都會選擇精彩而又易于學生學習的片段,讀給學生聽,并解釋這些描寫妙在何處。有時候老師讀,學生接;有時候男生讀,女生接。我慢慢地牽著學生緩緩走進三國,走進人物的內心,走進經典戰役中、走進人物指揮若定的謀略里......在老師的幫扶中,他們漸漸地發覺文言文也很有意思,不是那么地艱澀難懂。他們試著試著,就越讀越懂,越讀越順。一旦讀懂就在分享中一吐為快,當看到同學們都投來贊賞的目光時,別提有多高興。經過一個月的浸潤式的熏陶,課堂開始點燃碰撞的火花。
在磨合了一段時間后,學生閱讀《三國演義》的障礙基本掃清了,班上至少三分之二的同學能讀懂每一章節的意思。在課堂匯報中,規定的十分鐘匯報時間完全不夠用,甚至會占用半節課時間。學生各抒己見,熱鬧非凡。對同一人物有不同的見解,對同一事件也是看法不一,他們還愿意質疑和發問。
有時候同學拋出一個問題,那真是激起千層浪。有同學問“你認為誰稱得上英雄?”有同學說曹操是英雄,贊成他的雄才大略,有勇有謀。有的同學就不這么認為,“曹操是奸雄,殘忍暴虐,對曾經一直跟隨他戎馬生涯的功臣隨意濫殺,我認為劉備是英雄。”又有人反對,“劉備的江山是哭出來的,哪有英雄之氣,沒有謀略,沒有主見,如果不是諸葛亮,他哪有立足之地。”“劉備如果不是三顧茅廬,仁義天下,諸葛亮怎會一生跟隨,這不就說明劉備的英雄之處嗎?”“劉備集團最先失敗,何故?”“描寫最豐富的戰爭場面是哪一場戰役?”“你喜歡的一個智謀是什么?”“這章節里最讓你敬佩的女子是何人?”“我實在不懂徐庶,為何要一言不發,大丈夫行于天下,當以建功立業為主,為何他卻是拘泥于為誰主?不能理解。”凡此等等,學生議論不絕,爭論不休,問題不斷。在這些一個個的發問和辯駁中,學生對人物、故事、情節的思考越來越深入。也許有些答案和問題還顯稚嫩,誰能說這不是一次思想的碰撞,智慧的交融?與名人對話,與名著交疊,翻開歷史,談古論今,小課堂大世界!
走進名著,學生們最感興趣的便是成為他們中的一個角色,為此班級組織了為時一周的表演會。
具體要求:
(1)自選經典篇章模擬表演。
(2)各組長招兵買馬。
(3)所演角色要符合人物性格特點。
比賽海報一出,學生開始緊鑼密鼓地排練,課間、放學時間、一有空隙,便見他們三五成群,背臺詞、糾動作,在各個組長導演的張羅下,認真排練,最后,活動也熱熱鬧鬧地如期舉行了。“三顧茅廬”這個故事就有三個諸葛亮扮演者,有的高大瀟灑,有的氣定神閑,有的胸有成竹,他們個個仿佛就是文中人物,指點江山,激揚文字,未出茅廬,三分天下。還有最魁梧的男生扮演曹操,最文弱的男生扮演劉備。“青梅煮酒論英雄”中,奸邪的曹操和膽小的劉備真是相得益彰。“一聲大吼,張飛擊退百萬曹軍”那個張飛扮演者大吼的樣子,還有曹軍中一人嚇得落馬的扮演者都引起了全班哄堂大笑。“曹丕對曹植”“舌戰群儒”“武鄉侯罵死王朗”“桃園三結義”一個個場景不一而足,學生興趣盎然,表演者諄諄,欣賞著然然。好一派和諧景象。方寸講臺小表演,童趣心靈大課堂!
最后在青年賽課時上了一堂《我眼中的三國之英雄》作為對《三國演義》這本書的一個小小的總結。讀完《三國演義》,我們又開始了《水滸傳》的閱讀,在經歷了一年的文言文的閱讀,學生讀文言文的興趣濃了,閱讀速度快了。還有的同學開始讀《隋唐演義》《儒林外史》《聊齋志異》等歷史書籍。名著的種子悄悄的在學生的心田播種、發芽、開花、結果。
文學名著是人類文化中的一股清流,她推動著歷史的進步。閱讀名著不僅讓學生受到美的熏陶,更重要的是讓他們在閱讀中體悟人生,感悟人生,思考人生。
小課堂,大世界,深度閱讀助跑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