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艷
三門峽市實驗小學
當前新課程的實施對于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提出了全新的要求,老師需要對小學語文課堂進行進一步的升華,進而讓學生擁有良好的成長空間和自我學習的機會。對于小學語文課程改革教育的內容和相關的方法以及教學的評價等進行創新,是當前面臨的問題之一。
1.觀念相對陳舊。一些中小學的地方領導對于新課程的認識存在思想上的不重視。同時,在一些小學語文的課堂中,有一部分教師和教研員認為新課程的改革實際上就是使用新教材。這種錯誤的觀念會導致穿新鞋走老路的現象發生。部分老師對待新課程的改革態度消極,因循守舊,缺乏對于新課程改革相對全面的理解。綜合來看,思想觀念的陳舊是小學課程改的阻礙之一。
2.教師自身改革力度不足。本次新課程改革的根本性目的是為了每位學生的發展,因此從課程改革來看,關注學生的發展是基本的理念。相對于課程改革,很多教師自身存在一定的抵觸觀念,由于教師更習慣以以往的授課方式。在接受新課程改革時,往往是只簡單的進行教學改革的培訓,領取一些手冊,最終改革的落地權利并沒有被教師所掌控。新課程改革更多的是開放性課程,可以讓教師參與到教材的編寫中來。但是很多教師并沒有編寫教材的經驗,也沒有開發課程的經驗,對于本來已經非常繁重的中小學教師來講,參與到課程改革無疑是工作量更加繁忙。大部分的新課程改革在實際的執行中可能更多的是流于形式。新教材往往形式多樣,教學形式的多樣化使得教師的課前準備時間增加了,甚至對教師的體力提出了挑戰。因此,教師本身改革力度的不足會阻礙新課程改革的推行。
3.現實的落差。從新課程改革的本質來看,它更加注重學生的個性化發展,這就需要老師對于每個學生更多的關注,同時給與足夠的個人發展空間。在小學語文課堂中,如何讓學生更好的適應語文課堂的節奏,同時在語文課堂中學習到國學的經典,文化寫作的綜合能力等。都需要新的課程改革去解決。目前我國中小學班級大部分在50-60人左右,由于老師的大部分學生會用在補差上,因此無法關注所有學生的個性化發展。但是新課程改革又要求教師對學生的綜合信息進行考核,更多的實行因材施教,這就會造成老師現實中無法將精力用于所有學生。會讓老師在新課程改革目標落地時,存在一定的現實落差。
4.教育科研急功近利。中小學教師除了完成必要的課程授課以外,還應當進行教育科研工作。在教學科研中,中小學的領導更多的是希望老師能夠快速的出一些成果更加追求宣傳效應。而教師在進行科研過程中,從項目的開題論證到課題的真正展開以及課程的調研分析,總結報告的撰寫,對于大部分青年教師來講,都屬于摸著石頭過河,相對的經驗匱乏。這就會造成在領導壓力下出現教育科研記功近利的現象。部分科研項目,科研論文存在灌水等情況,為了完成相關的科研指標,老師的授課任務相對繁重,這就會造成在科研上的力不從心,最終倉促完成。
1.改革學校管理制度勢在必行。課程改革的實施必須“以課程為載體,以活動為紐帶,以科研為手段,以規范化的工作規程為保證”,只有合理的制度保障才能夠促使課程改革順利的推行,綜合來看改變傳統的落后管理模式和不合理的規章制度已經迫在眉睫,本文建議推行民主科學的管理方法,促進專業教師的成長在這個過程中應當加強,對于農村教師的政策傾斜和資金投入,確保所有的孩子都能夠接受良好的教育。
2.加強對教師的培訓。新的課程改革會在實施過程中遇到一部分的阻力。究其原因,是因為教師對于新課程改革的認識度不夠,因此應當加強對教師的培訓。提升教師對于新課程改革的深度和高度的認識,鼓勵專家深入到一線教學中提出切實有效的教學改革方案,這樣實現專家和一線教師的全方位一體化改革,通過對于老師的培訓,實現最終的教學改革目的。
3.倡導發展性評價。教學改革的成果只有通過客觀的評價才能實現。如何改變原有的一張卷子評價方法實現多維度,多層次的評價,需要教師在學生的發展過程中進行記錄。同時鼓勵學生進行全方位的素質發展,這樣才可以在語文課堂中培養出更多的優秀的學生。
4.推行逐步穩健發展。任何改革想要快速取得成功都是不可能的。對于小學語文課程的改革也要逐步推行,穩健的進行相應的改革。一方面讓學生能夠適應全新的改革內容,另一方面,老師在改革過程中也能夠更好的進行經驗總結。因此,對于小學語文課程改革不能操之過急,不能急功近利。必須一步一個腳印來推行相關的改革。最終達到改革的目的。
當前小學語文課程的改革在全國正在逐步的推行,由于小學語文實行了新課程,因此新課程和舊課程之間會存在一定的不同和沖突。這就要求我們在這個改革過程中更好地把握改革的方向,從而讓改革促進小學語文課程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