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佳玲
江西省南昌市紅谷灘新區第一小學
語文是小學生學習過程中必不可少的科目,學生要想熟練掌握語文知識,就必須進行反復的背誦,嫻熟的應用所掌握的內容,這就表示在課堂中必須要添加師生以及生生互動溝通的環節。所以教師在課堂中必須提升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讓學生的言語最大程度的規范、標準,慢慢養成學生的言語表達才能。此外,教師可以在不經意間營造一個和諧有趣的課堂氣氛,通過指點學生,提升學生掌握語文知識的程度。
教師向學生提出問題是小學語文課堂中比較常見的一種溝通的方法,也是師生經常會應用的一種方式。教師在課堂中向學生提出疑問的方法數不勝數,比如說:教師在講課之前引入問題,激起學生學習本節課知識的興致,把學生的思維轉到課堂中;在課堂中,為了保障在講授某些知識時可以不生硬的轉折過來,教師就能應用向學生發起提問的方法;在課堂快到尾聲時,教師還能利用開放式提問的形式,不僅能給學生留下思維的余地,還能讓學生被迫對這堂課的知識進行反思。[1]
比如說,在《湯姆·索亞歷險記》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在講課之前向學生發起了提問:“學生覺得湯姆·索亞會有哪些的歷險事跡呢?文章又想通過歷險事跡告訴學生什么呢?如果學生遇見了危險,學生應該怎樣去做呢?”這三個問題就會激起了學生對歷險故事的興致,對文章的內容也產生了興趣。教師可以在課堂教學中講述完文章中節選的片段后,再給學生講兩三個書中的內容,讓學生深入了解湯姆·索亞的應急能力以及智慧。教師可以選擇一節故事,向學生提出問題:“如果主人翁是學生,那么學生會怎樣做?”這時候學生就會陷入思考,并且可能會兩兩討論,最后教師再選擇幾個有針對性地回答進行講解,讓學生了解到哪種行為是錯的,哪種行為是對的。在課堂進入尾聲的時候,教師就可以回顧課前提出的問題之一:文章想通過歷險事跡告訴學生什么?這樣不僅讓學生自主溫習教材知識,還在思考的過程中,添加了自己的思維和體會。
學生在課堂上的探討同樣也是互動交流學習的一種方法,是學生思路的碰撞、可以讓學生發現自己的不足以及吸收其他學生的優點,讓學生對知識內容更加地深刻。學生的課堂探討,比較適合一些開放性的題目,能夠很好地解決一些很繁雜的題目。[2]學生在課堂探討的過程中,可以不受課堂的局限,可以隨心所欲地講述自己閱讀的感受,以及對文章中一些人物的評價,拉近了師生和生生之間的距離,提高了教學的互動性。
比如說,在《湯姆·索亞歷險記》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在課堂的尾聲給學生留下了“文章想通過歷險事跡告訴學生什么呢?”這樣的問題,教師先是讓學生自主思考,然后再進行小組探討,讓學生積極地在小組中表達自己的看法。通過小組探討,學生在表達自己想法的同時,還能吸取其他學生的看法,并舍棄其他學生不認可的一些看法,這樣就留下了學生認為是接近完美的答案。接著,教師從每一個小組中抽取一名學生回答問題,讓學生將自己改良過的看法表達出來,教師再進行評析,評析完各個小組后,再把標準的答案給學生講述出來,這樣的方法不僅可以加深學生對文章的體會,還能給學生的繼續思考留下了一些余地。
學生有了興趣才能更主動、更積極地去學習,在教師看來,教師必須增添一些不一樣的閱覽方式和活動,才能讓學生體會到文章的有趣性,才能營造一個和諧有趣的學習氛圍。教師在課堂采用角色扮演的活動,可以讓學生利用自己對文章的了解,通過語言、行動或者教具等等,把文章中人物的一些心理溝通、行為等情景表達出來。研究表明,這樣的教學方式是非常受學生歡迎的。
比如說,在《金色的魚鉤》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在課前給學生準備好了一些在扮演中會用到的器具,學生也在教師的幫助下把文章中會出現的人物、事件凝練成了一個小劇本。然后在課堂正式開始時,各個小組根據自己提前抽到的編號上臺表演,為了提升學生的注意力,教師可以讓其他小組的成員進行評分。在活動結束后,教師就可以對學生的演出給予適當的評價,當然,在評價中表揚大于批評。因此,教師可以在課堂教學中組織一些角色扮演的活動,營造一個有趣的課堂環境,以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知識的興趣。
教師在小學語文的課堂中可以應用互動式教學策略,適當的向學生提出疑問,及時地和學生溝通交流,拉近師生和生生之間的距離,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