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 芳
邯鄲冀南新區辛莊營小學
因為學生的基礎不同,有的學生在小學階段語文的基礎知識掌握的比較牢靠,而有的學生因為不喜歡語文這門學科又或者是在小學階段的學習過程中根本就沒有認真的學習過,因此在升入初中階段的時候,學生之間的差距就顯現出來了,這個時候教師就不能只用一種教學方法來進行教學,因為學生的基礎不同,對于知識的接受能力也有很大的差別,有的學生對于跟上教師的教學進度那是綽綽有余的,而對于基礎知識比較差的學生來說,對于不落后與班級的整體進度已經算是比較好的了,因此,教師就需要利用分層教學法來讓不同基礎的學生都能跟上教學進度。
分層教學法應用于小學語文課堂中的作用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首先分層教學法在日常教學工作中的應用尊重并適應了學生的差異性。分層教學的核心在于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使用不同的教學方法,這一模式能夠全方位地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求,幫助其解決學習上的困惑,讓其在原有層次的基礎上不斷進步。因此尊重學生的差異性是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實踐分層教學的前提,就這一點而言,它與傳統小學語文教學模式存在本質層面的差異。其次分層教學法應用于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之中實現了教學效率的全面提升。在應用分層教學的背景下,各個層次的學生均能夠得到有針對性的指導。尤其教學目標、教學方法等內容上的分層更為學生營造出了在現有基礎上進步、提高的空間,讓其得以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語文教學活動之中,最終實現自身的全面發展。以《虎門銷煙》這篇課文為例,若在教學中應用分層教學法,首先需要優化教學目標的設計。若學生的基礎知識掌握得不夠扎實,則應當在教學中側重于夯實基礎,即引導學生準確掌握課文中涉及到的生詞、表達方法等知識點。這一目標的實現應當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前提下完成,可以嘗試在分層教學的基礎上引導多媒體教學設備,從而為學生營造出良好的學習情境,讓其能夠全身心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之中。當然,如果學生能夠做到扎實掌握基礎,并在教師的指導下順利完成教學目標,那么教師也應當在立足于教學實踐的基礎上適當擴充、豐富教學內容。可以從“民族自豪感”、“愛國之情”等方面入手展開這方面的實踐,引導學生正視外界環境因素帶給自己的困難與挑戰,并為了實現自己的理想而努力。這一環節的拓展可能在短期內無法進一步提升學生的成績,但對于學生思想意識、價值觀的塑造則能夠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備課是進行有效教學的關鍵環節,好的備課能夠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是高效課堂的必備環節。分層備課顧名思義就是要根據班級中學生接受水平的差異、知識儲備的差異、學習水平的差異進行針對性的、有目的的分層教學計劃。同時這個教學計劃必須具備一定的修改空間,能夠根據實時的課堂進程進行必要性的調整。分層備課一個最重要的前提是教師必須對即將進行授課的學生有充分的了解,在心里對學生有可靠的衡量標尺,讓課堂內容和不同學生的需要進行匹配,同時又能實現適當的跨越,能滿足不同學習能力的學生需要。
理論需聯系實際,這是千古不變的真理。緊跟備課分層,教師需在課堂的教學中進行有效的運用,進行檢驗,以便進行適當的調整和改進。根據備課分層,在教學中也要對應分成三類:第一類是基礎不牢固,需要加強的學生;第二類是有了一定的基礎,經過學習有比較大的提升空間;第三類是基礎好,接受能力強,成績突出的學生。這三類學生是教學課堂教學中不同目標的接受者,教師應該看到這當中的不同,這也是課堂教學中必須面對的客觀事實。教師的主要工作是努力減少這三類學生之間的差距:讓基礎不好的學生勤以補拙,縮小與其他學生的差距;讓處于中等水平的學生更上一層樓,躋身高水平學生之列;優秀的學生則得到知識的強化,素質全面發展。從這一點來說,在日常的學習中,學生并沒有好差之分,只是目標的不同。這樣一方面能夠避免一些落后的學生受到歧視,打擊其學習的積極性,另一方面有效的避免了無差別的教學模式,營造了良好的學生氛圍,提高了教學效率。
在課堂教學上,最重要的就是如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他們對這一門課程產生興趣,教師應該積極地調動課堂上的氣氛,鼓勵所有的學生或多或少都要參與到課堂中來,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翁,使課堂生機勃勃,創造出一片美好和諧的學習氛圍,只有讓學生感覺到上課是一件很舒適的事情,自然而然就會讓他們喜歡上語文課。但是如果老師提出的問題超出了學生所屬的那個層次,學生不會作答,所以就不會理睬,更不要說參與其中了,這將對學生學習語文知識產生極大的影響。所以要盡可能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不要讓課堂死氣沉沉,教師與學生仿佛活在兩個不同的世界,各為其事。教師在教學中,要對三個不同層次分別設置問題,讓相應層次內的學生進行作答,努力使每一位學生都能夠積極地參與,活躍氣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