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敏
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西昌市月城學校
在當前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更加注重學生的數學學習方法的培養,希望學生能夠在寓教于樂的課堂環境中汲取數學知識。對此,初中數學教學中引入小組合作學習能夠增加數學課堂師生互動,提升數學課堂學習效率。所以,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積極探究小組合作學習的實施方法,為促進小組合作學習奠定基礎。
首先,在涉及分組學習的時候,教師需要對學生的數學基礎與學習能力進行合理的分組,讓優秀生與后進生能夠分到一組,確保小組內優勢互補,保證學生能夠投入到小組合作學習中;其次,教師需要將每個組內的任務提前的分配好,讓小組內的成員能夠明白自己的任務。教師可以將合作學習任務盡可能的分配給每一位小組,讓小組成員能夠明確各自的分工,讓學生能夠在教學任務的指導下去探討問題與思考問題;最后,教師在小組內選出一名小組長,專門負責所在小組的數學學習情況與學習的過程,讓組長隨時記錄小組成員在合作學習中遇到的問題以及解決問題的情況,更好地了解到小組在合作學習中的成果。比如,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興趣進行劃分小組,將具有相同的興趣愛好的學生分為組,讓學生自己為小組取名,在這個過程中考慮到了學生的需求,同時也能夠促進小組合作學習的構建,引導學生在各自的小組內參與學習。
小組合作學習是一種以“小組”為單位的“合作性”學習模式,將學生的個體差異當作一種教學資源,為了完成共同的任務,如果離開了具體教學內容,那么小組合作學習就失去了應有的意義。所以,在數學課堂教學中開展合作學習的前提是確定好教學的內容以及目標,有目標地進行教學,促進合作教學的開展。例如,在初中數學內容“概率”的教學中,教師可以設計多個問題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要求,然后讓小組選擇自己擅長的問題進行討論,第一個問題可以設置為概率與生活相關的,比如生活中有哪些有趣的概率現象?讓學生舉例說明;第二個問題可以設置為一個具體的生活相關的概率時間,在投擲一枚硬幣后,正面與反面的概率是多大?讓學生自己去思考并且動手去實踐;第三個問題是通過對概率的學習去解釋生活中的一些概率事件,并且計算出概率?通過這三個問題來滿足小組內不同層次學生的要求,對于優等生來說是可以嘗試去探究的,對于一些基礎落后的學生可以在鞏固基礎知識的過程中,進一步拓展自己的知識。
在小組學習中,討論環節是必不可少的,此時,教師應該給予學生足夠的討論時間,讓學生在小組討論中進行交流、補充,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互相質疑,有不同的觀點也可以反駁,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比如,在初中數學《等腰三角形的判定》知識講解中,教師可以與學生一起首先用剪刀剪一個三角形進行實物操作,然后,找出判定等腰三角形的條件,在此基礎上讓學生討論添加什么條件可以判斷一個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于是,學生立即展開了激烈的討論、交流,設計出不同的方案,通過進一步的交流研討,不少學生還找出了其它的判別方法,最后筆者引導學生進行了等腰三角形判定方法的歸納。在整個過程中,學生擺脫了對教師的依賴性,當忠實“聽眾”的不良習慣,而是積極大膽的合作討論和交流,主動地探求知識,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
現階段,初中生對初中數學基礎知識已經有了一定的掌握,學生在合作學習中不僅可以提高學習的積極性,學生在合作學習中的良好表現需要得到來自教師的充分認可,才能夠在教師的認可與鼓勵中愿意繼續堅持學習,在學習中擁有更好的表現來吸引老師的眼光。教師在評價環節中,要注重合作學習交流評價環節,對每個學生在參與合作學習的過程與成果給予肯定的評價,同時,在合作中能夠讓學生了解彼此的需求,直面自身存在的問題與不足,為今后的教學提供一定的幫助,因此,教師需要不斷優化評價機制來評價學生的小組合作學習情況,讓學生感受到教師的人格魅力,同時,小組合作學習是一種雙向的過程,需要教師與學生建立一種互動關系,在數學教學中鼓勵性的評價學生,讓學生敢于在小組學習中質疑問題,解決數學問題,增強學生的小組合作意識。
初中階段學習是一個鞏固數學知識與強化數學知識的時期,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傳統的教學方法難以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對此引入小組合作學習能夠使學生更好的參與課堂互動學習,提升初中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及運用能力,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與小組合作意識,數學教學的效果也必然會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