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娜娜
長順縣民族高級中學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逐步深入,傳統的英語課堂環境不利于學生英語學習和智力開發。因此,在職教師應結合實際情況,從教學方法、目標設計、教學內容等方面入手優化課堂教學環境,以改善和提高學生學習成績,為個性化發展和健康成長提供科學的指導依據。
當前,部分教師在實施英語教學時,依然受應試教育理念的影響,側重于卷面成績和理論知識的傳輸,忽略了學生價值理念與思想意識的培養。比如,一部分英語教師在實施課堂教學時組織學生完成大量的作業、習題,并進行反復的講解,雖然保證了學生的文化成績,但是部分學生雖然掌握了單詞、句式、語法等基本知識的應用,卻不會與人用英語進行交流,導致其缺乏自信心,影響了整堂課的學習氣氛。
當前,部分高中英語教師雖然踐行了新課程改革理念,遵守了新課程改革規定,但是卻過于追求形式,缺乏對教學內容的有效甄別,導致學生出現逆反甚至厭惡的情緒,增加了對英語學科的恐懼、束縛的心理障礙,不利于高中英語‘教學效果的提升。比如,部分教師在教學時過分依靠多媒體教學,包括聽說、讀、寫等內容,忽視了理論知識傳輸與應用技能的提升,一味地創設情境,提高趣味,偏離了英語教學改革的這種原則,不利于營造良好的課堂環境。
英語對于我國高中學生而言是一門語言類文化,不僅要在日常學習過程中掌握良好的語言技能,還應激發其自主探究的能力,在實際生活中運用所學技能與他人進行英語交流。因此教師應結合提問、討論等多種交流形式,營造師生平等的課堂氛圍,對提高教學效果與成績有極大的促進作用,本文針對課堂環境與學習成果之間的關系具體分析如下:
對于高中階段的學生而言,其學習能力、創新能力、自主探索能力還處在發展階段,良好的英語課堂環境不僅可以增加其對基礎知識的掌握程度,還可以通過情景創設開發個體的語言組織能力和表達能力。因此,教師在實施高中英語教學時,應當制定合理的教學目標與教學內容以營造良好的課堂環境,既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成果,又為日后發展學習奠定了夯實的基礎。其次良好的課堂環境有助于構建師生之間和諧、平等的關系,從而實現因材施教、因人而異,為踐行課程改革理念營造良好的外在環境。比如,學生在經過課下10分鐘的活動之后,情緒比較興奮,很難快速集中到英語學習中,此時教師可以面帶微笑走進教室,通過親切、平等的問候,讓學生快速集中注意力投入到下一步學習中,既有利于新課講解和諧關系,避免讓學生產生尷尬、拘束等情緒障礙。
高中英語教學應當在傳輸理論知識的基礎上,讓學生感受外國文化,以建立良好的英語素養。但目前大部分教師在教學中側重于理論傳輸,忽略了課堂環境對學生學習效率的促進作用。因此教師應革新教學理念,創新教學方法,利用多媒體PPT等現代科學技術創設教學情境,打破拘謹、抵觸等情緒障礙,引導學生積極主動表現自己,有利于個體長期穩定發展。比如“Back to past”內容教學時,教師可以發揮多媒體的功能與優勢,為學生整合一些視頻、圖片、音樂等資源,通過接觸課堂以外未經歷過的事物,激發對新知的興趣,以更好地學習、掌握相關知識。
教師在實施高中英語教學時,應當結合實際教學內容與個體英語儲備,為學生設計、創造英語思考環境,避免傳統機械、反復的學習模式,使學生真正地理解英語知識、掌握英語知識。比如“Journey Down the Monkey”一課單詞教學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在閱讀了解王坤、王薇沿湄公河而下的自行車之旅后,掌握目標單詞的拼寫與意義,并通過分小組討論突破傳統單調機械反復教學模式的限制,為學生營造良好的課堂環境,以發表自己的意見,進而掌握相關知識點,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果。此外,教師還應學習優秀的英語教學以及成功案例,吸取相關經驗,以優化課堂環境。
新課程改革背景下,高中英語教師應當突破傳統教學理念的限制,從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環境等多方面入手設計科學合理的課堂環節,以營造良好的英語課堂環境,激發其對英語的興趣,獲得更好的課堂教學效果。此外,教師還應緊密結合新課改基本要求,在實施教學的過程中以朋友的身份與學生進行交流,并利用現代科技手段將枯燥的英語知識直觀、形象地展示給學生,提高其英語學習效果和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