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鳳庭
湖北省宜昌市宜都市第二高級中學
新課改倡導實施素質教育,以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新課改要求促進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促進學生生動、活潑、主動地發展。歷史學科核心素養正是從新課改理念出發,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在新課改的大背景之下,教師應該是學生學習的促進者、教育教學的研究者、課程的建設者和開發者。這就要求教師要不斷轉變教學方法以促進學生的發展。基于歷史學科的特點,在核心素養的視域下,如何創設高效課堂,進而產生良好的教學效果以達到歷史學科的育人目的呢?
古語云:“學而不思則罔”,而我想說的是“教而不思則罔”。只教學不思考會讓我們對教學更加疑惑,最終導致自身教學之路裹足不前。下面我將結合本次參加宜昌市優課展評的備課經歷從四個方面談談自己關于這個問題的淺顯認識及體會。
新課改倡導“以人為本”,以學生為主體,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能動性。這就意味著教師不再僅僅只是知識的傳授者,而是課堂教學的引導者,學生才是課堂教學的主體。因此,教師要轉變教學觀念,同時要清楚自己的定位。長久以來,因為擔心學生無法得出正確結論,在課堂上我一直不敢對學生放手。但是,我卻忽視了這樣一個道理:學習之路漫漫,急于帶領學生追求正確答案跑到終點,卻往往忽視了沿途的風景,老師累,學生更累。何不放緩腳步,引導學生主動探索呢?在探索的過程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這遠遠比灌輸正確答案更為重要。
基于一個點追問,進行有效的價值引領,可以幫助學生深化對歷史的認識,感悟歷史的啟示。在講述法國大革命過程部分,設置了以下問題:(1)雅各賓派為什么倒臺?(2)法國大革命中人民參與的事件還有哪些呢?(3)在年代尺上補充人民參與的事件。(4)觀察年代尺,思考:法國大革命具有什么特點?(5)是什么力量推動著歷史向前發展。(6)雅各賓派倒臺之后,反法聯盟又卷土重來又意味著什么?通過一系列追問,使得學生明白:對民主、自由、平等的追求貫穿著法國大革命始終;法國大革命呈現出曲折前進的特點;法國大革命中,人民群眾多次參與革命,推動著歷史向前發展,進而深化對法國大革命的認識。
教學立意是一節課的中心和靈魂,是學生通過本節課學習所獲得的核心內容。對于歷史教學而言,教師在教學設計過程中要把握歷史教學的價值取向,以教學立意統攝教學。對民主、自由、平等的追求是永恒的時代主題。資本主義制度的建立過程也是資產階級追求民主、自由、平等的過程。本節課,“對民主、自由、平等的追求”這條主線始終貫穿著教學始終,統攝教學。同時,以拿破侖的一生為主線,通過少年時代看法國、青年時代看法國、中年時代看法國、晚年時代看法國四個部分,分別講述了法國大革命的背景、過程、拿破侖帝國和法國大革命的歷史意義。
一個人的發展必然離不開一個團隊,而一個團隊的發展必然會惠及每一個人。本次磨課,讓我充分體會到了團隊協作的力量。從最初,袁教研的高屋建瓴、統籌安排,到龔老師及各位前輩同仁的親身示范、耐心指導,再到喻教研、肖老師及工作室各位專家的撥冗去繁、現場點撥,無不體現著團隊的力量。從最后一次聽評課到完成錄課,僅僅只有兩天的時間。短短兩天時間,教學設計及課件進行了大幅度的修改。盡管自己的表現不盡人意,但是這個過程卻讓我學到了很多,更讓我感受到了宜都市初中歷史教學團隊以及肖何名師工作室這兩個大家庭的溫暖。每次上課都是一次磨練,有所收獲,亦有所成長:自己身上的不足還有很多,唯有不斷加強自身學習才能更快地成長!希望在團隊內這樣一批良師的引導下,能夠永遠保持著昂揚向上的積極狀態,力爭有所進步。
“核心素養”終歸是培養人的素養。在新課改的時代背景之下,核心素養既是歷史教學的目標,最終也將會成為學科德育實踐的產物。高效課堂也只有基于歷史學科核心素養,才能真正達到史學育人的目的,從而最終達成課堂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