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晴
渤海大學
任務型教學法是一種基于第二語言習得研究的具有重要影響的語言教學模式。任務與傳統的“練習”或者通常意義上的“活動”有一些差別。
任務型教學法讓教學的目標不再抽象,老師根據學生的學習特點和學習需要,想出適合教學的活動,讓學生用學過的知識來實施老師想出的任務。任務型教學法主要體現的是“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任務是中心,活動是方式,師生在這個基礎上共同完成教學任務。”
任務型課堂教學具有以下幾點特征:
(1)不但關注語言本身,而且關注學習過程。
(2)任務型教學強調培養學生綜合使用語言的能力。
(3)以現實生活中的例子作為教學任務,讓同學們學習如何在現實生活中使用語言。這一點糾正了功能性教學活動中不現實的問題,即解決了同學們只是學會了語言的表層含義卻不知道如何去運用的問題。
(4)強調學習者的個人生活經歷,使學生和老師安排的課堂任務可以達到共鳴。
由此可見,任務型課堂最大的特點就是以學生為中心,通過互動和接近真實生活的任務活動,讓學生運用語言,達到交際的目的。
1.前任務階段。
在前任務階段,老師可以采用多種方法,例如展示圖片,播放錄音,播放幻燈片等,為下面的任務環階段做鋪墊。
去年年底,我之前教過的學生邀請我去學校的觀禮堂去參加他們全程自己策劃的小型劇場演出。演出進行了30分鐘左右,大概的內容是一對戀人從小一起長大,但直到考上大學才知道原來彼此喜歡,從而確認了戀愛關系,但后來又因為一些誤會分開了,但五年后又因為一些巧合遇見,最后兜兜轉轉還是走到了一起。雖然整場演出的水準不夠高超,設備也不夠精良,但是很多觀眾都認為這場劇演的還不錯。
當我走出觀禮堂的時候,心中突然產生了一個想法:讓我目前任課班級的正在學習漢語的孩子們也來策劃一部跟中國有關的短劇。我對這個想法感到非常激動,這既能鍛煉學生們的想象力,又能提高他們的漢語能力。我立刻寫了一份新的學期的教學計劃安排。我并不想束縛住學生們的創造性與想象力。在經歷過多次的推翻及重來,我最終計劃讓學生們完成一份主體是小短劇的形式,但小短劇的內容必須和中國有關,可以原創,也可以改編,但必須是用漢語進行對話,時長不超過40分鐘的期末作業。這一份作業很好地體現了將任務型教學法的理論完美應用于實踐。
新學期開始,我急不可待地將這份“計劃已久”的作業分配給學生們,學生們欣然同意。但后來他們一直問我一些問題,比如:“對話中的語言需要正式嗎?如果是正式的,是不是有一些用法不能用?”“拍古裝好還是現代裝好?”“我們拍《梁山伯與祝英臺》《仙劍奇俠傳三》或《命中注定我愛你》都可以嗎?”“服裝呢?需要化妝嗎?”“我們可以分幾組制作不同的短劇嗎?”……他們問的這些問題我早就料到了,所以我逐一地進行回答:最好用你會的句子來表達你想表達的;劇目的選擇可以大家討論決定;化妝可以自己解決,服裝不能自己解決的話,老師會幫忙解決的;因為條件有限,所以只拍一部短劇。一堂課后,同學們在一片激動和喧囂中,列出了短劇的內容、演員和幕后的所有工作人員,劇本改編自著名的《還珠格格》。通過這次作業的布置還發現了意外之喜,有一些不太愛學習的學生,也表現的非常活躍。
2.任務環階段。
作業布置后的幾周的時間內,負責寫劇本的學生不斷的來找我,他們想要寫的臺詞大多數都是他們還未掌握的漢語,而他們想讓我一句一句的幫他們翻譯,我拒絕了他們的請求并重新強調:盡量使用你們已經掌握的句子,如果翻譯的句子有錯,老師可以幫你們修改,但你們不能請老師幫忙翻譯。那個學生點頭同意,然后和我說,他們翻譯完后會給我看。大約過了兩個星期,學生給了我翻譯好的劇本。我瀏覽了他們寫好的劇本,覺得他們寫的就是我想看的,臺詞簡單而且大部分都是他們已經掌握過的,能夠靈活運用所有學過的知識也是我布置這項作業的初衷。或許古裝劇里有這些句子會很別扭或不太恰當,但如果用在現實生活中卻很正常。所以,除了一些語法上的改動,我沒有做太多變動,盡量保留他們的原劇本。
在準備工作結束后,同學們就進入了短劇的拍攝階段。因為設備比較簡單也沒有攝影棚,所以為了能在最后呈現最好的效果,同時為了不對學習進度造成影響,同學們選擇每周末清晨和傍晚的時候來進行小短劇的任務。有時他們甚至會去“千里之外”拍攝。因此,我無法了解最新的動態,這也讓我渴望看到拍攝的成果。同學們這時竟故作神秘,半分不肯透露,我只好默默等待。后來我從同學們那里得知,他們故意避開我是因為他們擔心我會無形中增加他們的壓力,因此才故作神秘。我考慮了一下,那也行,就讓他們在我規定的范圍內自由發揮吧,說不定會有我沒想到的驚喜。在籌備拍攝的同時,負責配樂的同學也按照我的指示下載了相關的音樂,準備后期制作。沒有我的“監督”,同學們似乎很變得拖延了起來。我多次詢問拍攝進度,他們回答我說還沒完成,但他們答應我,他們會在學期結束前完成。
3.任務后階段。
終于來到了期末,他們把存有短劇的U盤交給了我,并討價還價地說:“老師,我們來交作業了,要打高分哦!”我心想:不知道他們呈現的《還珠格格》會是什么樣子的,能不能用中文表達好?
于是,剛回到家我就趕緊打開U盤查看。一次獸場圍獵,五阿哥誤射了小燕子,恰逢小燕子身上背著紫薇交給她的關于紫薇母親夏雨荷的信物,皇上便誤把小燕子當成自己失散多年的女兒,便把小燕子封為了格格。皇上為慶祝尋回失散多年的女兒舉辦了隆重的巡游,隊伍經過街道,恰好被紫薇撞見,在一片混亂中紫薇昏倒在地,被爾康救下。皇上和令妃對小燕子十分寵愛,五阿哥、爾康爾泰也和小燕子成為了很好的朋友,小燕子終于也把紫薇弄進宮做了貼身丫鬟。小燕子與永琪互生了情愫,紫薇與爾康的感情也日益加深。后來,由于種種原因,紫薇的身世暴露了,小燕子難逃欺君之罪,被關進了監獄,永琪等人將其救下,便一起逃出了皇宮,從此大家過上了仗劍走天涯的幸福生活。
完成的不錯,大部分內容和我們平時看到的電視劇版沒有太大區別,但最終是仗劍走天涯的幸福生活而不是在宮里陪伴皇帝過上幸福生活的結局,我是沒想到的。也許他們有這樣的設計與泰國傳統思想文化有關,這是個值得我們研究的的問題。短劇制作方面,情節一環扣著一環,內容也很飽滿,故事有開頭有結尾,配樂也恰到好處。學生們在短劇中的對白比較流利,發音也很準確。這對只學了三年中文,對電影制作相當業余的高中三年級的學生來說,他們已經做得很好了。但是,我也發現了很多不足,比如全班40名學生中,只有8個人出演了短劇,其他人并沒有真正參與到中文演出中。所以,這個作業最大的缺點就是沒有展示所有學生在學習中文方面的進步。但這也是我的疏于考慮導致的,在一開始沒考慮全面,所以造成了這樣的結果。
后來,我問了出演的同學,他們拍完這部短劇后學到了什么。幾乎所有的人都表示,他們的中文聽說能力得到了提高,日常對話也變得更加流利。聽到這個我很開心,將來我可以用相似的辦法幫助他們提高中文水平。
這次的作業是我在對外漢語教學過程中的新的嘗試。我一直都想創新對外漢語教學的教學模式,而這次短劇作業的布置正好與我一直以來的想法不謀而合。通過這次的嘗試,我也積累了一些經驗,讓每一位同學將所學的知識與現實生活結合起來,并能做到靈活地運用和創造,并讓他們對學習產生積極性,才可以讓師生在教與學之中實現雙贏。不是為了最好的結果,而是為了每個人都能體驗。
讓泰國高中生拍攝跟中國有關的短劇確實很難,但結合學生目前的中文水平、視頻制作的能力加上老師的指導,也是一個可以將克拉申i+1輸入假說應用到教學中的不錯的案例。而且從取得的成果來看,這種教學方法還是可以實行的,值得進一步推廣。
學生時代是學生學習新事物的關鍵期,拍攝短劇這一新穎的形式對這些對一切事物都有好奇心的學生來說是很有吸引力的事物,而且這還是一種比較創新的語言學習形式。
所以,短劇的制作過程也是學生們發揮想象力、展現個性的過程。這種特別的“任務”對學生來說是非常有動力的,讓一些學生突然覺得自己不是在完成作業,而是創造,而這種形式就更有它特別的意義了。
在激發同學們的語言學習動力方面,教師成功地利用“短劇”吸引同學們一起參與作業,在任務實行的過程中提高了同學們用漢語進行交流的積極性。所以,在這里短劇不僅是一種媒體形式,更是老師和學生之間思維的碰撞。
在這次任務中,教師給了同學們很大的發揮空間。這讓學生在劇目的選擇、劇本的改編及書寫、拍攝、后期制作等方面表現出主動性,發現了各自的長處。同學們也對作業有了新的認識,這讓他們覺得做起來更有趣,所以學生會為了拍攝特意選擇每周末清晨和傍晚來進行小短劇的任務。這一切都說明了學生還是非常渴望完成自己的作業,甚至從專業的角度來嚴格要求自己。短劇畫面的處理和最終的有泰國特色的劇情改編也以這種方式暗示了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學生是有滿足感和愉悅感的。
將任務型教學法應用到對外漢語教學中,需要教師根據同學們的個性和獨特性制定相對應的教學計劃安排。在設計教學計劃時,應多設計些能調動學生們主觀能動性的任務。讓每一位同學都能將所學的知識與現實生活結合起來,并能做到靈活地運用和創造,并讓他們對學習產生積極性,才可以讓師生在教與學之中實現雙贏。只有這樣,才能最大限度的把任務型教學法與對外漢語教學融合在一起,才能保證任務的順利實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學習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