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 易
貴陽學院
英語課程一直伴隨學生從小學走到大學,有些人甚至會選擇與英語終身為伴。加上近年來對學生素質提升的關注,越來越強調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不僅要開設相應的專業課程,還要在專業課程中滲透思想政治教育,充分挖掘思政元素。大學英語課程中存在許多思政元素,教師卻缺少發現思政元素的眼睛。沒有意識到思政教育對學生身心發展的重要性,也沒有充分利用生活經驗展開思政教育,正是因為學校和教師對思政教育的忽視,導致許多出入社會的大學生沒有表現出較高的素質,學生的工作中也會面臨著更多的質疑。要改變這樣的大學英語課程現狀就要不斷提高教師的教學能力和資源整合能力,運用實踐的方式內化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1.幫助學生明確學習英語的意義。
大多數學生進入大學生活后一時難以適應,從高度緊張的學習壓力中解脫出來,許多學生都暢想美好的大學生活,對待學習的態度從認真學習轉換到不要掛科,尤其是大學英語學習尤為明顯。許多學生認為大學英語沒有開設的必要,還有些學生認為大學英語課程是為了英語四六級做準備,這樣的學習態度難以發揮大學英語課程的教學意義。為了改變學生對大學英語課程的不重視,教師應當充分挖掘大學英語課程中蘊含的思政元素,讓學生意識到大學英語的重要性,明確學習英語的意義和對自己以后發展的作用。大學英語學習給學生的發展提供更多的可能性,在如今社會的現代化和國際化的發展進程中,對能熟練運用英語的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斷增加,學好大學英語不僅幫助學生走上國際化的舞臺,也是社會邁向國際化發展的趨勢,因此,不管是教師還是學生自身都要從主觀思想上加強對英語的重視程度[1]。
2.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開展思想政治教育是實現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主要方式,尤其是在素質教育理念下,社會更加看重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能力,不再用考試成績論英雄,為了符合教育的發展方向,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在大學英語課程中教師也應當充分挖掘思政元素,改變傳統的大學英語教學模式,激發學生的課堂活力。
思政元素的挖掘讓學生感受到英語的學習沒有那么枯燥,其中蘊含了豐富的思想精神,是促進青年一代進步的動力,思政元素的挖掘與講授也讓學生意識到如今的自己有多渺小,要通過不斷地學習才能達到自己的目標。在思政元素的學習中學生也不斷意識到自身的不足,逐漸獲得進步,得到全身心的發展,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3.增強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是一個國家發展的基礎,對自身的文化都不自信如何教育好未來的下一代。文化自信也是需要不斷培養,如今的大學生缺乏學習壓力,輕松愉悅的生活氛圍使學生缺乏對中國文化的認識,盲目追捧外國的文化思想,這樣的思想不但不正確,對學生的長遠發展也非常不利。
在大學英語課程中進行思政教育能夠增強學生的文化自信,激發對大學英語的學習興趣,只有“知己知彼百戰不殆”,了解英語中蘊含的英語思維和外國文化之后,才能在對比中認識到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在進行思政教育的同時還能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懷,通過對前人事跡和中華文化發源的了解,能夠讓學生認識到國家的強大,了解到如今生活的來之不易,從而樹立起文化自信,并且能夠運用國際化的語言進行文化輸出,激發學生對大學英語的學習熱情。
大學英語課程在挖掘思政元素的過程中面臨著許多挑戰,難以將大學英語課程與思政教育完美融合,主要表現在教師忽視思政元素的挖掘、缺乏對學生素質的考核標準以及教師對思政元素的挖掘缺乏敏銳的洞察力。思政元素的挖掘需要學校、教師和學生三方的努力,才能在大學英語教學中滲透思政教育。
1.教師忽視思政元素的挖掘。
大學教師不用面臨巨大的升學壓力,也沒有明確的業績考核,許多大學教師只顧完成教學任務,認為學生聽不聽是學生自己的事情。殊不知學生剛剛進入到大學階段,對學習方式、人際關系都難以適應,需要教師進行及時的引導,思政教育是很好的橋梁,教師卻表現出忽視思政元素的挖掘。大部分教師保持不管不顧的教學態度,把順利地完成教學內容作為首要的目標,沒有認識到思政教育的重要性,因此難以發現并且挖掘蘊含在大學英語課程中的思政元素,加上學生對待英語學習的冷漠態度,更難以發揮大學英語在教學中的作用,學生也無法通過大學英語課程來獲得素質的提升。
2.缺乏對學生素質的考核標準。
思政元素挖掘不夠還有一部分原因是學校缺乏對學生素質的考核標準,或者說學校沒有重視學生的素質提升,難以用一定的方式去展示學生思想的進步,因此教師也認為思政教育可有可無,只是單純地在教案中體現而沒有在教學中實施[2]。大多數大學還是采用紙筆測驗來檢驗學生的學習效果和教師的教學效果,缺乏對學生身心發展的評價和考核。在大學生活中的團組織活動、黨組織活動中也只是以照片為證表明進行過思想活動,缺乏考核機制和考核標準學生的思想也難以獲得進步,對大學英語教學中是否滲透思政教育也會產生不良的影響,教師也不會再絞盡腦汁的挖掘教材與生活中存在的思政元素,單獨提升學生的英語水平也顯得教學太過單薄。
3.教師對思政元素的挖掘缺乏敏銳的洞察力。
要促進大學英語課程中思政元素的挖掘,對教師的要求比較高,教師首先要具備較高的教學素養,能夠掌握教學方式和教學技能,同時對思政元素要具備敏銳的洞察力才能及時發現英語課程中蘊含的思政元素,將思政元素與多種教學方法結合在一起,促進學生的身心發展提高學生的道德素養。大多數教師難以挖掘課程中蘊含的思政元素就是因為自身缺少思政教育的洗滌,缺乏完整的思政教育經驗使教師難以發現存在的思政元素。不僅如此,教師沒有樹立起終身學習的教育理念,在舒適的大學教學中丟失了前進的動力,沒有及時充實自己也導致教師缺乏挖掘思政元素的能力。要促使思政元素在大學英語課程中的運用,教師應當不斷地提升對思政元素的洞察力,及時發現并且挖掘存在在大學英語課程中的思政元素。
4.社會實踐活動太少。
理論知識的內化少不了社會實踐活動,要充分開展思政教育也不能缺少社會實踐活動,同時還能在社會實踐活動中挖掘更多的思政元素,大學英語課程中也存在許多的時間活動,但是教師沒有重視社會實踐的重要性,也就缺少了挖掘思政元素的機會,學生素質的提升也受到阻礙。大學課程大多是理論課程,教師通過講解和PPT展示的方式完成教學活動,除了師范類專業以外,學生不僅缺少社會實踐活動,就連課堂的提問、討論等活動也缺少,英語課程中缺少活潑的教學氛圍,學生的思維難以擴展。思政教育的教學效果缺少施展的機會,也不能在實踐活動中尋找思政元素,不利于學生素質的培養和能力的提升。
1.教師重視思想政治教育。
要充分挖掘大學英語課程中蘊含的思政元素就要促使教師重視思政政治教育,了解思想政治教育對學生的不可替代性,才能促進思政元素的挖掘與應用,采用一切的教學手段培育學生的道德素養[3]。例如,學校可以對教師開展思想政治教育,不斷提升教師的核心素養,并通過實例展示培育道德素養對學生的重要性,讓教師具備在教學中滲透思政教育的理念,從而促進課堂中思政元素的挖掘。不僅如此,將教師是否挖掘思政元素并運用到教學中作為教師的考核標準之一,通過外部的約束力使教師重視思政教育,慢慢地將思政元素挖掘轉變為教學習慣,激發學生的文化自信和文化素養,不斷將課堂中的思政教育運用到生活中。
2.采用多元化的評價方式。
多元化的評價方式能夠促進學生全方位的發展,讓教師看到學生更多的發展潛能,大學課程中尤其要注重多種評價方式,才能激發學生的課堂學習興趣,使學生不再以考試不掛科作為學習目標,提高學生的學習動力。同時多種評價方式也能促進學生德育的培養,促使教師充分挖掘課程中蘊含的思政元素。例如,大學英語課程的考核方式中加入學生素質提升這一考核,通過學生小組實踐活動的展示,或者學生的論文匯報等方式來展示學生思想的進步,不再局限于用紙筆測驗來評價學生的學習能力。多樣的評價方式能夠促使學生思維的活躍,更好地體驗課堂中的思政元素。
3.提高教師對思想元素挖掘的能力。
要增強思想政治教育在課程中的實施,加強教師對思想元素挖掘能力也是必不可少的條件,提高教師對思想元素的挖掘能力更有利于英語教學與思想政治教育的結合,使學生在課堂中獲得知識、能力和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的提升,真正促進學生身心全方位的發展。例如,教師可以通過觀看專業教師的視頻來加強英語課程中思政元素挖掘的能力,學校也可以安排教師集訓,通過培訓的方式提高教師對英語課程中思政元素挖掘的重要性,并且嘗試采用多種教學方式展示思政元素。教師也應當樹立起終身學習的教學理念,精心設計教學活動,利用身邊可以用的教學資源,在視野不斷提高的同時挖掘思政元素的能力也不斷提升,更有利于在大學英語課程中挖掘思政元素、滲透思政元素。
4.增加社會實踐活動。
社會實踐活動是檢驗理論知識的最好手段,要促進大學英語課程中思政元素的挖掘少不了實踐活動的參與。通過學生的親身實踐獲得的直接經驗更能促使學生德育的培養,如大學英語中可以舉辦英語角交流會、英語夏令營等方式提升學生運用英語的能力,也不斷提升學生的素養[4]。例如,在學習責任與愛專題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參與社會實踐活動來體驗作為大學生應當承擔的責任,并且從社會實踐中了解愛的定義。教師可以與養老院或者幼兒園聯系,讓大學生展開思考身為大學生如何表現大學生的責任,然后通過志愿活動的方式與他們接觸與交流,從而體會到大學生存在的責任,體會到社會中的愛意,從而成為更好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綜上所述,大學英語課程是大學生的必修課,不僅給學生的發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也為社會國際化的發展提供了強大的后備軍,大學英語課程的實施不僅要注重學生英語能力的提升,還要關注學生德育的培養。教師應當具備敏銳的洞察力,觀察并挖掘蘊含在大學英語課程中的思政元素,運用思政元素開展思政教育,在英語課程的學習中不斷樹立起學生的文化自信和道德自信,利用英語不斷輸出中國文化,促進社會的國際化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