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雪佼
貴州醫科大學神奇民族醫藥學院
近年來,隨著英語專業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英語專業四級和八級考試逐漸得到社會認同。然而,隨著中國國力的不斷提升,英語專業學生的培養目標也正在改變,專四專八的考試形式也日趨成熟。2016年,鄒申學者等英語專業培養專家再次對于英語專業等級考試進行改革,其中,尤以寫作部分的改革最為突顯新專四的考試特點。
從改革后的專四寫作部分可看出,第一,2016年前英語專四作文題大都貼近學生生活,大多主題為議論題目,需要學生結合自身生活經驗進行討論,學生上手容易,有內容可表達,基本不會出現無話可說的情況;而2016年改革后,題目中出現了生僻的概念,如“term-time holiday”,這一概念會讓學生在讀題后形成心里壓力,需要認真理解材料內容。第二,2016年前的寫作題大多給出題目,只需要學生依據題目相關內容進行論述,而2016年后,作文要求學生先對一段200詞左右的內容進行閱讀,作文題目也對學生寫作內容作出要求,第一部分要對材料內容進行總結,這便要求學生先對材料內容有深入的理解,并能用自己的語言進行總結。第三,2016年前的話題與學生生活相關,學生更容易運用作文模板進行論述,總體難度不大,但也存在不能測試學生真實語言能力的問題;2016后的話題似與生活相關,但又更體現對一個問題的深度思考,更能考察學生對于某一熱點話題的關注和思辨能力,如2018年討論環保問題,但轉而關注環保引起的部落人民的被驅逐和部落文化的衰落,2019年考查兒童看電視時常的問題,但轉而關注家長陪伴兒童看電視可以促進家庭關系的問題,由此看出,表面上這些問題都是熱點話題,但不按常規出題,均涉及了熱點話題的特殊看法。
鄒申學者[1]對于英語專業四級考試也做出了評價,專業考試要進一步提高效度,就需要依照先進的測試理論,不斷地研究和開發新題型和新測試任務,而且研究和開發的重點是增強測試任務或題型的真實性和交互性,使考試能更精確、更有效地測量被試知識或能力。
順應高等教育發展的新形勢,專四測試歷經改革,愈趨向于測試學生的“分析與綜合,抽象與概括,多角度分析問題的思維能力以及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創新能力”,尤以 2016年后專四寫作測試的改革體現得最為明顯。大學開設了英語專業,使得很多對英語感興趣的同學能夠多一種選擇以外,也使得英語專業教育陷入純語言和純文化教學的困境。隨著中國社會和教育的發展,尤其對于英語專業的學生來說,語言技能的培養也應與公共英語區別開來,英語專業的培養不僅僅要了解英語的語言表達和文化,更應結合到實際熱點話題中,學會辯證看待,并能運用準確的語言論述自己的觀點。
王忠林[2]曾指出,專四考試的寫作模式其實并不復雜,它的模式也比較簡單,關鍵在于學生自身的語言思維能力,也就是整個作文的骨干和血肉,這才是關鍵。很多時候作文寫得不夠好,不是缺乏模式訓練,而是學生肚子里的墨水太少,所謂的技巧只是起到加分作用,真正決定寫作水平的是學生的平時的閱讀和積累。 而專四的改革應給英語專業教師一些啟示,綜合英語的教學不應該僅僅是精讀課,不是對一篇文章進行分析,學習一些課文中的生詞和表達即可,更應該以這些文章為契機,讓同學們發起一些對于人生、愛情、學習等話題的思考,并以此形成正確的人生觀。
英語專業綜合英語教學將課程與寫作相結合,在日常教學中就讓英語專業學生更多地去反思課程中所涉及的相關話題討論,有自己的思考,形成相應的人生觀。
筆者在綜合教程三的教學過程中貫徹了這一思路,以專四寫作為導向,利用教材中的文章引發一些話題的討論,并將以教材文章The Company Man和Out of Step的寫作教學為例做出教學反思。
第一篇描述了一個公司職員因工作過渡勞累而去世,葬禮上其妻子、兒子和老板的諷刺表現——妻子和兒子對家人凌晨三點去世毫不知情,而老板急于尋找與該職業一樣敬業的員工代替其職位,體現了工作與人生的關系。
在對本單元內容進行構思時,筆者便想到了現代社會的996工作制。工作對于所有人來說都是維持生命的基本手段,但工作與人生的關系也常常引起人們的反思。大學是一個人從校園進階到社會的重要階段,大學生在掌握了基本的專業知識后即將面臨利用自身能力謀求生存的挑戰。因此,怎樣看待工作與人生的關系對于他們來說也是人生的必修課。結合當前社會發展形勢,筆者決定以996工作制為話題,先進行討論,再進行寫作。
996工作制問題在當今社會受到廣泛關注,工作時間的延長,導致了職場的惡性競爭,使得工作競爭日益加劇,從而影響了人們的生活和身心健康。因此,這一工作制度是應該受到打擊的。教師先將相關資料給予學生進行閱讀,模擬專四的材料作文,閱讀的同時要求學生畫出相關句,通過實例演練第一段如何展開,并因此了解相關表達。第二段論點的論述,教師先鼓勵學生進行討論,每個小組提出三個論點,再將各論點寫成英文,對比各組的表達,得出最佳。最后,要求各位同學按考試要求完成一篇完整的作文。通過該話題的討論,學生能夠引起對社會話題的關注和思考,此外,增加學生的詞匯量,學有所用。
再如另一篇Out of Step,文章通過作者自身的見聞描述了越來越多的美國人因為汽車的普及和便利而漸漸放棄了步行的事實,從而呼吁人們要邁出腳步,勤于步行。
在對本單元進行備課時,筆者聯想到了2017年專四寫作主題“With intelligent machines to do the thinking, will our brains get lazy?” 專四考查了人工智能是否會讓人類怠于思考的問題,以此照推,汽車,甚至以后有了無人駕駛汽車,是否會讓人們疲于運動呢?由此,筆者想出了“With vehicles around in our life,will our bodies get lazy?”的寫作話題。
因本文可以作為該話題的相關材料,教師不需再提供其他資源,而著重啟發學生認真審題,要以會不會引起人們身體變懶為核心,而非轉而論證汽車的好處與壞處。在經過小組討論后,正方認為:人們越來越依賴于交通工具的使用而疲于運動,因此造成了身體某些疾病的日益低齡化,同時造成了精神上的怠惰思想;而反方認為:人們利用交通工具,大大減少了通勤時間,提高了工作效率,社會的進步也有利于人們健康運動習慣的形成,對于社會的發展是有促進作用的。
在這些話題的討論過程中,學生受到了啟發,面對某些話題我們應該辯證思考,而某些話題應該樹立正確的意識,筆者認為這才是在寫作課堂的真正意義,學生不僅能互相對比自己的表達與同學之間的差異,更能發散思維,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此外,課堂外最終形成自己的行文,最終的作文表達也是作文評價體系的重要一環,可采取教師點評,學生互評,學生展示,學生反思等多種形成,形成互幫互助的課堂學習氛圍,促進共同進步。本文重在討論以課文為教學案例啟發學生思考的過程,故對學生的最終篇章成果不做贅述。
隨著高等教育的不斷改革,大學教育的目的已不僅僅是掌握相關專業知識,要培養社會需要的專業人才,人才的創新能力和思辨能力才能進一步推動社會的進步。英語專四考試的改革也進一步說明,要進一步提高人才培養的素質,因此,測試的反撥效應也應不斷深入到教師的教學中去,這對于教師是一個挑戰,但也是一個提高自身教學能力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