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森樹
福建省平和縣文峰中心小學
課堂教學不僅是一門提升學生語文知識的流程,它更是引導學生走入課堂、發揚自我能力的藝術。作為小學階段的語文教師,教師需要在語文教學過程中對自身的教學活動做出優化。了解該階段學生的年齡特點,全面提高學生在課堂學習過程中的關注度,幫助學生深入課堂,讓語文課堂教學效率得以提升。
漢語是我們的母語,而語文就是讓我們學習漢語了解漢語的學科,語文學科從小學貫穿到大學,因此語文的重要性顯而易見。而小學語文教育教學更是其他學科學習的基礎,是學科與學科之間的紐帶。語文教學課程在教學時應該致力于語文核心素養的培養,在小學階段,應該教授符合小學生認知規律的一定數量漢字音形義的知識、基本的語法和修辭知識、常用的段落和篇章結構知識、基本的閱讀和寫作方法知識等。教師有必要讓學生積累一定數量的語言素材,在量的基礎上產生質的飛躍,在語言實踐過程中,培養學生查字典、朗讀、默讀、說話、傾聽、寫字、寫作等基本技能,讓學生掌握并應用多種閱讀方式以及語言表達方式。
只有學生愿意主動自覺地進行學習,教師才能有效引導,一些教師在此方面沒有發生觀念性轉變,只是不斷注重引導學生,學生卻不能積極參與課堂,教師雖然設計了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但是沒有學生參與,造成了教師在語文課堂上“唱獨角戲”的局面,教師和學生之間沒有找到配合方式,也不能促進高效教學。
在教學中,教師經常會針對教學的內容提出一些問題來刺激學生進行思考,這對于培養學生思維能力、加強對學生思維層面上的引導具有重要意義,是現階段提升教育有效性的重要途徑。但是從目前情況來看,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提問無效問題的現象比較嚴重。在教學中,教師所提出的問題往往沒有經過精心的設計,所提出的問題缺乏深度,學生不假思索就能夠回答,這種提問是毫無意義的,也無法引起學生的思考,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讓學生養成了淺層思考的習慣。另外,教師經常會提問一些背誦性的問題,這會導致學生在腦海中進行標準答案的機械搜索,獨立思考的能力并沒有得到有效強化,也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教學效率。[1]
小學階段不僅是學生身體發育的重要階段,而且是思想啟蒙的關鍵階段,自制力較弱,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往往不能對自己進行嚴格的約束,所以經常做一些與學習無關的事情。并且當前我國部分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中教學形式缺乏多樣化,只讓學生死記硬背知識,無法使其從學習中感受到樂趣,久而久之,很有可能削弱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學生對于語言文字缺乏個人的想法,就難以提高學習興趣。
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利用豐富多彩的課堂教學活動,使學生在各種各樣的學習活動中體驗語文學科的獨有魅力,才能使學生能夠將語文學科和其他學科之間做出具體的區別,合理的教學情境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語文學科所包含的情感體驗和學科內涵,促使學生將這種情感體驗作用于學科學習上,更好地掌握知識點完成學習目標。教師需要先在學生的角度來理解本節語文課要完成的教學目標,根據學生特征來展開情境的創設,這對教師本身的綜合素養提出了要求,也需要教師能夠在具體的問題上做出具體分析。[2]
在當前的教育發展階段,小學語文教育需要重視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而提問就是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有效方式。在教學中,教師需要根據知識內容,對相關問題進行精心設計,一方面需要保證問題具有一定的梯度性,循序漸進逐步提升問題的深度,另一方面需要保證所提出的問題具有一定的趣味性,能夠引發學生的積極思考。
處于小學教育階段的學生,正處于成長和發展的重要時期,其不僅年齡尚小,而且理解能力、自控能力等方面都有所欠缺。提高小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注意力和學習興趣,教師可以通過創設教學情境的方式來實現。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從小學生的興趣愛好出發,立足于實際生活,借助多媒體手段和周圍的工具為學生營造出鮮活的具有生活化氣息的情境,讓小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中。只有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學習相應的語文知識,小學生的記憶才會更深刻,其自身的語文素養也會在潛移默化中得到不斷的提升。[3]
傳統語文教學思想落后,教學模式單一,教學內容枯燥,難以讓學生重視并積極學習語文知識,通過對小學語文教育教學改革,創新教學方法與教學內容,突出學生主體地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精神,促進小學語文教學工作的順利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