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舒婷 張飛揚
商丘學院;上海對外經貿大學
在院校與校外企業融合愈加緊密的關鍵時期,“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已然迫在眉睫,而借助校企融合的優勢和形勢來達成“雙師型”教師培養目標,不失為一個較好的思路和策略,是可以進行嘗試的,只要部署的當、安排妥帖,相信會助力教師隊伍綜合素質得到顯著提升的。以下就是個人見解下的教師隊伍建設辦法,以供參考。
依托校企融合的合力優勢,可嘗試為在校教師籌建產學研基地和實驗實訓基地,是打造“雙師型”教師隊伍的一個較好策略,是可以避免院校由于自身實力不足而延緩“雙師型”教師培養進度的,有了企業的支持和協助,相信是可以快速且順利的建立以供教師成長與進步的基地的,方可讓“雙師型”教師培養目標有機會實現。
在籌建產學研基地和實驗實訓基地過程中,院校可提供場地,企業可結合自身優勢提供技術、人力、物力上的支持,從而做到不足和缺陷的相互彌補,會讓基地建設工程順利完工。其中,產學研基地可滿足教師科研方面的需求和要求,更可在企業科研人員協助下共同投身項目開發,就可提高項目設計和研發力度,便可為不能出校門的教師提供便利服務,可謂教師科研能力提升、實踐動手能力提升奠定基礎、提供助力。另外,實驗實訓基地硬件與軟件健全,有利于產學進一步結合,也有助于實訓基地與企業工作現場同步,即可為“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提供保障。
在打造“雙師型”教師隊伍進程中,需要充分發揮企業的各項優勢和各種作用,方可以較快速度達成該目標,而選派教師進入企業鍛煉,不失為一個擴寬教師培養路徑的辦法,要知道,院校可以為教師提供和打造的成長空間和進步空間是有限的,借助企業的力量和優勢也是一個省時省力的思路,值得一試。
在教師進入企業鍛煉之前,要率先挑選那些進步潛力較大、學習力較強、日常表現優異的教師,當然,分批次讓教師進入企業進行鍛煉也是可行的,目的是確保院校內的全部教師都有機會強化自身實力,便可讓全體教師實現共同進步。同時,還要在企業中為教師提供對口的崗位和學習空間,讓教師進行掛職頂崗操作,強化教師的實踐技能、豐富教師的理論知識,更要促成生產、科研、實踐、教學有機的整合在一起,使得教師的學習和經驗累積更具可能性。
當然,教師進入企業進行鍛煉,不僅僅只是為了自己的學習和進步,還需為企業做出一定的貢獻,更要汲取企業生產、科研等方面的新理念、新技術、新知識,更要借此機會改變傳統觀念,從而讓教師的內外素質皆可煥然一新,那么,培養“雙師型”教師則會更具有效性。
在培養“雙師型”教師過程中,有必要拓寬師資引進渠道,從而擴大兼職教師比例,目的是借此機會讓一些專業技能扎實、實踐經驗豐富、教學能力突出的優秀和專家投身到院校中,從而調整和優化雙師結構,即可帶來更好的影響和作用,這對于培養和壯大“雙師型”教師隊伍是起到關鍵性作用的。我們建議在兼職教師中,囊括優秀教師、行業專家、社會名家、高級技術人員,并承擔專業教學課時量,還要指導學生頂崗實習,更要積極參與到人才培養方案和課程體系制定中。當然,也是可以借助這部分優秀人員的加入,在院校內積極開展豐富多彩的演講、講座活動的,便可讓院校內的其他教師汲取經驗、轉變傳統觀念,利于教師隊伍綜合實力進一步提升。
一些院校可在企業的支持下,多組織和開展一些專業性的技能競賽,從而達成激勵教師不斷進步、挑選人才的雙重目的,當然,也可讓不少教師從中受到鼓舞和激勵,從而樹立更好的學習、進步目標,更可借助專業技能方面的榜樣作用,來進一步推動“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是值得進一步實踐的。
當然,也是可以借助企業的支持來豐富專業技能競賽獎勵的,除了物質獎勵和經濟獎勵外,是可以提供企業參觀、企業實踐等諸多獎勵的,就可讓教師的進步、學習途徑擴寬,方可大大提升“雙師型”教師塑造功效。結合目前掌握的情況看,專業技能競賽的舉辦為“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提供了不小的助力,已經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和成績,這也就意味著,這種方式方法是可以嘗試和采用的,只要設計合理、實施合理,就可讓“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效率事半功倍。
此外,我們還提倡和鼓勵院校為教師打造更具成長效力的外部環境,也可助力教師改頭換面,還需院校及早關注和重視。
“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是必然趨勢,是擺在各所院校面前的一項艱巨任務,只依靠院校自身的力量是很難達成該項任務的,還需院校巧妙借助企業的力量完成這項任務,無疑會讓該目標實現的更輕松、更順利,便有望實現“雙贏”,還需做好籌謀、策劃、安排和部署,更要做到大膽嘗試、不懈創新,便可讓教師的未來更加美好與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