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琴
江西省贛州市寧都縣黃陂鎮中心小學
小學數學應用題存在較多的方面,所以數學教師應該在應用題教學過程中總結不同教學內容的特點,使學生理解不同教學方式的內涵,從而實現對應數學公式的正確應用。小學數學教師還應將數學應用題進行變化,提高學生對應用題的分析能力。
應用題教學應培養學生的鉆研能力,所以教師在給出應用題時不應讓學生直接使用公式,還應提出探究式問題,讓學生通過分析得到應用題答案。教師還應給予學生正確的引導,讓學生可以通過應用題學習鍛煉課堂知識,并且可以實現熟練應用。[1]
例如在平均數問題的應用題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在進行應用題探究式教學之前,讓學生了解相關公式,平均數的公式為:數量的總和÷數量的份數=各個數量的平均數。學生可以根據公式理解平均數的計算方法,但是如果直接按照公式出題過于簡單,教師可以聯系實際情況對學生進行出題。學校中一年級到三年級的學生每班平均為26人,四年級到六年級的學生每個班級29人,那么學校共有多少人?平均每個班級多少人?根據公式的變式,可以得出:數量的總和=數量的份數×各個數量的平均數,根據公式的變式可以得出一年級到三年級共有學生:25×3=75人。同時也可以根據變式得出四年級到六年級的學生:29×3=87人,這樣的教學形式能夠讓學生學會將應用題問題進行分解,從而可以逐步解決相應的問題。根據前兩個式子可以得出學校共有學生:87+75=162人,這樣第一個問題就可以順利解決,第二個問題也可以根據公式順利解決,學校平均每個班級的人數為:162÷6=27人。這種分步驟解應用題的方法,能夠使學生具有分步驟分析的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避免局限于套用公式的思維當中,能夠使學生跳出公式的約束,學會獨立解決相應的數學問題。
小學數學應用題教學涉及較多的公式應用,這些公式不僅能夠解決公式相關的問題,同時還可以應用公式的變式解決多種問題。這種教學方式能夠使學生有更多的解題方式,豐富學生的解題思路,鍛煉學生的邏輯能力。[2]
例如在歸一問題的應用題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讓學生理解公式:單一量×份數=總量,這樣的公式同時還應包括相應的變式,其變式可以為:總量÷單一量=份數。教師可以給出題目:工程隊可以在七月份種樹4774棵,那么種樹6930需要多少天?這樣的應用題同時考查了學生的日歷閱讀能力,七月份共計有31天,那么就可以根據同時計算出工程隊每天種樹多少棵,則相應的列式就為:4774÷31=154棵,根據工程隊的工作效率,可以進一步列出式子:6930÷154=45天,那么最終答案為45天。學生通過分析之后還可以將兩個式子進行綜合,最終可以得到式子為:6930÷(4774÷31)=45天,這樣的分析過程可以讓學生形成思維定式,能夠在面對不同類型的應用題時分步分析,在熟練應用之后直接列出綜合算式。教師還可以根據實際情況給出類似的題目:工程隊原計劃6天修完一條水渠,每天需要修800米,但是實際4天完成了全部工程,則每天實際修了多少米?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應用類似的思考方式,最終得到最終式子,通過全面分析可以得到式子為:800×6÷4=1200米。這樣就能夠直接得到了答案,只有學生懂得了相應的數量關系,那么應用題的解答過程就可以變得更加簡單。學生也可以通過對公式的熟練應用,理解題目的問題。
應用題教學能夠鍛煉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學生可以通過實際問題的解決,實現個人能力的提高。解決應用題的過程可以使學生學習數學的成就感更強,進而增加數學知識學習的信心,教師可以正確引導學生使用不同方式進行推理,使學生的推理能力得到增強。
例如在行程問題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把行程問題分為追擊問題和相遇問題,這樣能夠針對題目不同的形式應用不同的解決方式。教師可以向學生介紹公式:路程=速度×時間,但是該公式的應用存在較多的形式。教師可以直接給出相應的題目:小明家距離學校300米,小紅家距離學校200米,小紅和小明同時從家里出發,10分鐘后兩個人在學校門口相遇,請問小明每小時比小紅多走多少米?該問題屬于追擊問題,可以直接列出式子為:(300-200)÷10=10米/分,則可以說明小明每分鐘比小紅多走了10米。
小學階段的應用題教學有重要的作用,學生不僅能夠通過應用題學習鍛煉數學知識應用能力,從而可以在應用題分析的過程中,鍛煉學生的推理能力。教師可以讓學生熟練應用相關公式,從而可以使應用題解題方法更加多樣,使學生感受到數學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