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 平
貴州省六盤水市鐘山區第二十一小學
隨著校園欺凌事件的不斷發生,我國開始重視校園法制宣傳,樹立學生的法律意識,提升學生的保護意識。尤其是小學階段,小學生的模仿能力和好奇心都比較強,可能會模仿一些網絡上的不良行為,為其他學生帶來傷害,甚至會使被欺凌學生無法正常的生活和學習,長此以往,實施欺凌行為的學生心理也會產生暴力傾向,對雙方都不利,因此小學開始重視學生的法律教育,讓學生們能夠利用法律手段保護自己,同時也讓學生知道觸犯法律是會受到相應的法律制裁的。
小學生正處于生理和心理快速發展的階段,在這個階段很容易受到外界事物的影響而為其自身的身心發展帶來一定的影響。因此,小學開始積極舉辦模擬法庭進校園活動。通過開展此活動可以讓學生們深刻的認識到在實行犯罪行為時的沖動、無知可能造成嚴重的后果。小學開展模擬法庭進校園活動具有的重要作用有:第一,可以樹立學生的法律意識,提高自我保護能力,增強法制觀念,預防違法犯罪,強化安全意識。第二,感受法律的神圣和威嚴,提高小學生守法的自覺性,能夠有效的運用法律手段來保護自己。第三,培訓學生的表達能力、陳述事實的能力、團隊合作的能力以及隨機應變的能力。[1]第四,了解我國相關憲法,體驗法庭審理流程,深化法制教育。第五,讓學生們清楚的認識到什么該做,什么不該做,具備明辨是非的能力和自控誘惑的能力。
小學階段,尤其是到了高年級階段的學生他們即將步入青春期,這時候的學生最容易產生叛逆心理,需要家長和學校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引導,讓他們能夠知法、懂法,并能有效的運用法律,這樣就可以減少違法犯罪或人身傷害事故的發生。學校通過開辦“模擬法庭”“法律知識宣講”等活動讓學生感受法律的神圣和威嚴,從而對法律心生敬畏,不敢隨意去觸犯法律。
目前對于小學生來說法律意識還不健全,法律知識也處于貧瘠狀態,如果讓學生具備充足的法律知識,成為需要研究的主要問題。
對于小學生而言,進行法制教育不能采用說教的方式,學生的理解能力有效,這樣不僅到不到好的效果,反而會讓學生反感。在小學階段開展法律教育,要根據學生的生長規律和發展特點來采取具有針對性的教育方式,例如可以通過動畫、視頻等孩子感興趣的來增強孩子的學習體驗,潛移默化的讓學生學習法律知識。
模擬法庭已經在很多學校開始舉辦,在小學校園中開展模擬法庭實踐活動不能使其形式化,要轉變傳統的觀念,通過讓學生積極的參與到對案件的分析、判斷和角色的扮演中,按照正常了法庭程序和庭審流程的模擬過程,充分的激發學生學習法律的積極性和創造性。[2]學生在模擬法庭中分別充當審判長、審判員、被告、原告、陪審員等角色,這種直觀的親身體驗增強了學生學習法律的自豪感,培養了學生的實踐能力,可以有效提高學生對法律的認識和理解,讓學生在模擬法庭的真實體驗中,從法盲,到知法、懂法、守法,明白什么是法律,什么是犯罪,如何運用法律保護自己等等,形成正確的法律觀念。
在學生具有了基本的法律知識和語言表達能力的條件下,學生通過開展模擬法庭已經對法律和庭審流程有了一定的了解,如何更好的讓學生把法律知識和模擬法庭更好的銜接到一起,形成良好的法律素養,又成為開展模擬法庭實踐活動的一大難題。通過借鑒其他學校的案例我們發現,讓學生主寫活動劇本是最有效的方法。高年級階段的學生已經劇本了一定的寫作能力,所以可以要求學生以班為單位選擇一個主題進行撰寫,在撰寫的過程中要將此次活動要表達的法律知識,增強自我保護意識等主題涵蓋到其中,然后讓學生按照他們自己撰寫的進行分角色扮演,開展模擬法庭實踐活動。
教學方式是否有效主要看教學效果,而教學效果如何主要通過總結性評價來體現。通過模擬法庭進小學校園的實踐活動,樹立了學生的法律意識,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具備了明辨是非的能力。關鍵的是開展模擬法庭是為了讓學生形成學法、懂法、守法的良好習慣,學會運用法律手段來保護自身的合法權益。
在開展模擬法庭的實踐活動中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幫助學生學習了更多的法律知識,也增強了學生學習法律的興趣,通過開展模擬法庭進校園的實踐 活動,達到了預期的效果,為學生形成正確的學法、守法和護發的思想觀念奠定了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