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東南
河北體育學院體育運動學校
舉重是我國的傳統體育強項,歷屆奧運會都是中國體育代表團重要的奪金點。2008年北京奧運會,龍清泉、張湘祥、廖輝、陸永、陳燮霞、陳艷青、劉春紅、曹磊均為中國摘得了各自項目的金牌,讓全世界看到了中國力量。我們應該看到,取得優異成績離不開運動員們的刻苦訓練和教練員們的悉心指導,正是他們無數個日夜的無私付出,才能換來領獎臺上的精彩一刻。
舉重運動不僅僅需要擁有強壯的肌肉力量,運動員還必須具備過硬的心理素質和正確的戰術。
在我們觀看體育比賽時往往會出現這樣的現象:明明是最為簡單的動作,運動員們卻出現了低級失誤;平時訓練時可以很好的發揮自己的技術特點,真正比賽場上卻畏手畏腳、不知所措。這些現象出現的原因一部分是由于運動員的個人技術還有待提高,另一部分原因是因為運動員的心理素質與臨場應變能力還有待加強。特別是在一些大型的比賽之中,面對幾萬名現場觀眾、面對強大的對手,運動員們能否充分發揮出自己的水平甚至是超常發揮,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他是否有過硬的心理素質。那么,在對舉重運動員的日常訓練中,如何培養他們良好的心理素質呢?
我們大家都有這樣的經歷,學生時代,每次考試前都會比較緊張,原因是害怕自己考得成績不理想。其實,這種緊張情緒的原因并非全部是因為害怕自己的考試失敗,深層次的原因是自己的知識掌握不牢固,對自己缺乏信心。試想一下,如果自己平時學習足夠努力,學習得心應手,考試時緊張感一定會減少很多。舉重運動也是同樣的道理。對于所有運動員來說,掌握好標準的動作要領、通過訓練不斷提高自己的能力、舉重成績的不斷提升,這些都是擁有強大的內心的基礎。否則,自己沒有真本領,何來的自信?因此,在日常舉重訓練中,我們一定要進行規范化教學,為每位運動員制定出合適的訓練計劃,在日積月累中讓他們形成舉重動作的肌肉記憶。這樣不僅僅有助于快速提升他們的舉重成績,也是他們強大心理的能力基礎。
運動員在舉重比賽過程中能否發揮出自己的水平,會受到比賽場地的氛圍、周圍人員、場地環境等多種因素的影響。模式化訓練就是在日常訓練中盡可能的模擬比賽時的氛圍、周圍人員、場地環境等因素,讓運動員在真正比賽時客服恐懼心理,能夠正常甚至超長發揮自己的訓練水平。
模式化不同的場地、器材訓練。不同場地的大小、光照、觀眾人數等因素都會對運動員的發揮產生影響。所有在我們的日常舉重訓練中,要經常進行模式化不同的場地,讓他們由最初的不適應變成逐漸適應,最終可以完美適應所有的比賽場地。對于很多舉重運動員來說,比賽中杠鈴不是自己的,會給他們造成一定心理障礙。所以,教練員在訓練過程中要對他們進行必要的心理疏導,要求運動員們逐漸能夠使用不同類型的器材,同樣能夠取得好成績。
模式化氣候、食物等客觀因素,讓身體能夠適應不同的地域飲食。
在舉重比賽中,運動員們會乘坐交通工具到達不同區域,有時候還需要倒時差。面對不一樣的氣候、不同的住宿條件、不同的飲食、陌生的環境,身體出現嚴重的排斥反應從而對比賽成績產生嚴重影響的事例有很多。所以,我們可以在平時的舉重訓練中盡可能的模擬不同的氣候環境、不同的住宿條件、不同的伙食安排……讓運動員的身體能夠逐漸適應這些客觀因素的變化,提高身體素質,在比賽中取得好成績。
舉重運動看似簡單,要想取得優異成績則需要運動員們付出比其他競技項目多得多的汗水。在訓練過程中,他們難免會遇到身體、生理、心理等方面的困難。這個時候,教練員千萬不能過多的對他們進行責怪,而應該主動的與他們進行交流溝通,了解詳細情況,幫助其度過難關,避免他們對訓練產生抵觸情緒,影響活動的正常開展。采用鼓勵式教學,可以幫助我們建立良好師徒關系,提高運動員的自信心。培養他們吃苦耐勞的優秀品質和百折不撓、堅持不懈的體育精神,激發他們奮力拼搏的內在動力。
對于每一位體育運動員來說,對自己擁有足夠的自信是戰勝對手的法寶,但過度的自信就會變成井底之蛙,自己的狂妄自大,會讓自己滿足于自己的現有成績,停滯不前;當別人超過自己的時候,因為無法接受事實而自暴自棄。同樣,過度的不自信會讓自己在比賽的過程中產生莫名的恐懼,畏手畏腳、動作變形,不能充分發揮自己的能力。因此,在舉重訓練的過程中要經常性的對運動員進行心理健康指導,讓他們渴望取得成功,同時也不懼怕失敗。擁有良好的心理素質,勝不驕敗不餒,為了國家榮譽和自己的夢想刻苦訓練。
競技體育不僅有力量與速度的競爭,同樣充滿了方法與智慧。對于舉重運動而言,運動圓滿擁有過硬的技術和良好的心理素質是取得勝利重要基礎。但很多人認為,舉重運動的比賽規則比較簡單,比拼的只是運動員的力量,不需要什么樣的戰術。實際上,在舉重比賽過程中,采取合理的戰術也是取得好成績的重要保障其重要程度不弱于訓練運動員體能、技巧,能否運用正確的賽前戰術、在配合中采用合理戰術甚至運用戰術使對手掉以輕心,這些在體育競技賽中已經越來越受重視。那么就舉重教學工作而言,應如何在教學工作中更好的開展戰術培養呢?
在對舉重運動員進行戰術培養的時候,理論知識的學習是必不可少的。只有掌握了足夠的理論基礎,才能充分的了解人體運動規律,正確的分析對手的心理特點,明確戰術意圖,根據賽場上的不同形式采取不同的策略,逐漸理解并運用舉重運動的戰術思維。
(1)以自我為中心。舉重運動不同于足球、籃球等集體項目,可以說是一個人的運動。只要自己不受外界環境及對手的影響,發揮出自己的真實水平,就會給對手以很大壓力,給自己以自信。因此,在舉重比賽中,運動員要以我為主,以不變應萬變。
(2)嚴格自律,控制體重。自律是每一位運動員都應該具有的優秀品質。只有嚴格自律,管理好自己的生活、社交、飲食等內容,才能管理好自己的身體,讓自己始終處于最佳的競技狀態。由于舉重運動獨特的競賽規則,控制自己體重是舉重運動員基本的戰術能力。當大賽臨近,可以結合自身條件及對手情況,多因素綜合考慮增加或者減少自己的體重,以便在比賽中取得好成績。
(3)試舉戰術。在舉重比賽中,抓舉和挺舉均有三次嘗試的機會。一個人稍微的失誤就會葬送整個比賽。試舉過程中既不能急于求成,也不能有心理負擔。試舉重量過低,某種意義上來說就是浪費了一次試舉機會;試舉重量過高,則可能試舉失敗,對自己近下來的比賽產生不利影響。所以,如何有效的利用三次試舉機會,找到自己比賽狀態、杠鈴重量、對手實力等因素的切合點,既保證了試舉的重量,又保證了試舉成功率是試舉戰術的關鍵。
舉重比賽的成敗往往就在一瞬間,而賽場上,分散運動員的注意力、影響運動員發揮的因素有很多,比如賽場氛圍、對手的因素、自身的壓力等等。面對這些因素,運動員們只有始終保持足夠的專注力,以自我為主,排除思想雜念,專注于比賽本身,才能充分調動自己的身體機能,讓自己興奮起來,正常發揮甚至超常發揮自己的水平。同樣,在舉重比賽過程中會出現這樣那樣的狀況。比如:對手的超常發揮給自己帶來的壓力、裁判員的誤判等。面對突發情況,舉重運動員要保持清醒的頭腦,冷靜分析賽場上的局勢,結合自身條件制定出相應的戰略戰術。
理論來源于實踐,而又指導實踐活動。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相互促進、相輔相成的,舉重運動也不例外。
如果沒有扎實的舉重運動理論知識,任何漂亮的戰術都會無從談起,都會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在日常訓練中應注意根據不同運動員的不同特點采取不同的訓練方式,將舉重運動的理論知識完美的融合到平時訓練之中,使運動員在積極參加訓練,提高運動技能的同時掌握扎實的運動理論知識。
所謂戰術,是與對手之間的實力不分伯仲,為了能夠戰勝對手而采取的一些小技巧。如果雙方實力相差懸殊,任何的戰術也會變得毫無意義。
身體素質得到提升對運動員心理會造成極大鼓舞作用,在運用戰術時也更有信心,顯得更靈活。只有自己本身擁有過硬的技術能力,在舉重的比賽中才會有“底氣”,才會不“心虛”,才能有強大的內心與自信。通過觀察、提高專注力等方式使自身體能的興奮點得到充分調動,進而正常甚至超常發揮。
而是需要我們將這些理論知識落實到每一天的日常訓練之中,這樣我們才能夠在大賽到來之時,充分了解自身實力水平,認真分析對手能力特點,對場地情況了如指掌,制定好應對突發情況的應急預案,使運動員在比賽前胸有成竹,順利完成比賽任務。
無論是舉重、游泳、足球、籃球或是其他運動,競技體育總是殘酷的。盡管運動員們付出了常人難以想象的汗水,但不是所有進行舉重訓練的運動員都有機會參加世界大賽,都有機會為國爭光。他們中的絕大多數人都會被淘汰,都會去從事舉重運動之外的其他工作。但體育運動遠不止成功與失敗,舉重運動教會他們的不僅僅是如何去取得成功,更重要的是告訴人們如何奮斗、如何拼搏、如何堅持不懈,如何更好的生活。在我們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程中,不正是需要這種體育精神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