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華嵩
鄭州升達經貿管理學院外國語學院
近十余年來,國內外經濟大環境的發展促成了商務英語專業的大發展,如何加強商務英語專業內涵建設,打造商務英語“金課”成為教學改革的核心要務,如何使“兩性一度”的”金課”標準得以落實更是“一流”課程建設的關鍵。成果導向教育理念(Outcome-based Education,以下簡稱OBE)要求課程發展基于“產出”的核心思想,聚焦于學生的學習成果,課程設計回歸學生畢業后能“帶走”的實際能力,重視培養學生適應未來、適應社會的綜合能力。[1]而商務英語專業作為新文科專業強調實踐性,緊密對接行業和社會經濟發展,能否為社會輸送合格的復合型應用型人才應成為其專業建設和課程建設評價標準的出發點。因此,將OBE理念與商務英語專業“金課”建設相結合具有一定的應用價值。
OBE成果導向教育理念由美國學者Spady于上世紀80年代提出,核心是認為教學設計和教學實施的目標是學生通過教育過程所取得的學習成果,而這一目標的主導地位意味著課程教學目標、教學環節的設置和考核方式的設計均需圍繞預期的學生學習成果展開。其中成果(outcome)是指構成該專業畢業生完整學習所需的基礎知識、能力(技能)和態度(價值觀、情志),強調學生在與專業相關的真實環境和活動中的整合單向能力和發展綜合能力。[2]具體成果的確定要本著以學生為中心,體現與具體工作環境的相關性,體現知識和應用的整合性,體現該課程的具體針對性。
2018年6月,在教育部“新時代中國高等學校本科教育工作會議”上,吳巖[3]司長發出了淘汰“水課”,打造“金課”的號召,“金課”標準“金課”建設在實際的貫徹中,可與OBE理念相結合,從而更加具有操作性。“金課”標準強調課程內容要與時俱進,持續創新,這要求教師保持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和教學設計與國內外大形勢緊密聯系,與行業發展深入結合,與人才素質要求持續對接;教學環節要著重培養學生應對現實問題的邏輯思維能力和解決問題能力,這就要求教師本著做學用合一的思想設計教學和考核環節;而針對課程的“挑戰度”這一偏主觀的表述,則可依據OBE的預期學習成果的設定加以完善和具體化。由此可見,OBE理念與“金課”建設標準是一致的,可以進行深度結合。
OBE理念要求具體的課程目標要體現畢業要求,教學內容設計能夠支撐課程目標,考核內容和方式能夠對接教學目標并有效評價教學目標在多大程度上達到,[4]因此首先要明確培養目標的問題。具體到商務英語專業,《普通高等學校商務英語專業本科教學質量國家標準》規定其人才培養目標為能從事國際商務工作的復合型、應用型人才。反映在課程體系上,英語知識與技能、商務知識與技能、跨文化交際、人文素養四個課程模塊構成了商務英語專業核心課程。以英語知識與技能課程模塊為例,該模塊包括綜合商務英語、商務英語視聽說、商務英語閱讀、商務英語寫作、商務翻譯等類課程,是商務英語專業區別于其他英語類專業和商科專業的核心課程群,該模塊課程以英語為載體,以商務知識和案例為內核,著重培養學習者用英語從事跨文化商務活動和商務溝通的能力。《綜合商務英語》課程是該模塊的代表性課程,以下以《高級綜合商務英語》為例從教學目標、教學環節、及考核環節三個方面闡釋基于OBE理念的“金課”建設實踐。
《高級綜合商務英語》屬于商務英語專業高年級階段課程。該課程設置在商務英語專業本科教學提高階段的第三年,旨在提高語言理解、分析能力、鑒賞能力、口頭表達溝通能力以及書面表達能力的基礎上,基于職場工作的真實需求,強調學生綜合技能的提高,提倡教學組織和學習活動以雙技能為導向,增強學生的雙技能轉化能力;強調語篇欣賞的基礎之上,著力培養學生的邏輯思辨能力;強調商務語境下分析、解決問題的實踐能力,提高學生從事商務實際操作的應變能力,從而增強學生的就業競爭力;語篇教學基礎上培養學生廣闊的世界觀、積極的人生觀和健康的價值觀,使學生真正成為我國新時代所需要的商務英語專門人才。
在制定教學計劃時,教師根據本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和課程教學大綱,并充分考慮了未來行業需求和職場要求,每一單元的內容包括主題討論,語篇分析與欣賞,測試與運用。同時,在確定討論主題,課堂活動,測試題目設置和考查知識與能力運用的方式上,教師從教學目標出發,結合校情和學情,并著眼于本專業的未來就業需要。
本課程授課對象是大三的學生,經過前兩年對英語語言基本功的錘煉和整體兩年大學學習經歷對自主學習能力、資料查找和篩選及應用能力的培養,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英語綜合運用能力,因此在該課程教學過程中采用整體語言教學法的思路,整體輸入,整體輸出,以語言的綜合運用和直接的交流完成教學過程。同時該課程作為商務英語綜合課程,每一單元有一個商務主題,學生在英語交流的環境中學習商務知識和技能,在商務主題和情景中錘煉語言知識和技能,學習的過程也是實踐新知并利用新知在商務情景中加以應用的過程。如此做學用合一的教學思想可有效的使學生在實踐過程中盤活所學知識和技能,并與同學相互協作,交流思想,互相學習,互相評價。在具體教學模式上,主要是多媒體課堂教學輔以超星教學平臺和微信群等線上教學形式,以確保更有效率更有效果的展開教學。
具體來講,本課程的每一單元,均從知識、技能、思想意識三方面確定教學目標。知識包括掌握本單元生詞及詞組,特別是商務專業詞匯和表達,并能夠熟練使用其詞性和詞義;理解語篇文體特點、篇章結構、段落大意及寫作手法;能力是指能夠將本單元所學的詞匯、詞組、修辭運用于輸出(口頭表達和寫作);能夠對該單元的重點商務知識在實踐中加以應用;思想意識包括了該單元主題相關的思想政治內容和國際視野、辯證思維等方面。
具體到教學中的操作,以Creativity and Innovation一單元為例,首先從知識、技能、思想意識三個方面明確了教學目標:1) 知識:掌握本單元生詞及詞組,并能夠熟練使用其詞性和詞義;理解語篇文體特點、篇章結構、段落大意及寫作手法;了解創意對廣告的重要意義;理解“異態混搭”的含義。2) 能力:能夠將本單元所學的詞匯、詞組、修辭運用于輸出(口頭表達和寫作);能夠對“異態混搭”創新的方法在實踐中加以應用。3)思想意識:認識到創意和創新是一個品牌維持生機和活力的要素之一,特別是在當今的“后現代”社會,人們對傳統的市場推廣方式已懷疑且厭倦,只有活力品牌才可能獲得消費者青睞;要銘記任何創新的產品和服務必須要考慮到社會可行性,切不可為了市場為了利益放棄企業的社會責任。
然后確定教學重點和難點。包括創意產品要遵循的消費者需求、技術可能性、市場可行性和社會可行性四個方面,文章的大意和內在邏輯性,文章中復雜長難句的結構及其含義,文中出現的新詞匯和表達;創新在當今成為品牌保持活力的必選項的根源以及“bisociation異態混搭”的含義和實踐。該單元對學生造成難度的點在于課文關于“后現代的創新渴望”的分析涉及了工業史,科技史,思想史,哲學發展史等學科領域的知識,如理性主義、存在主義、弗洛伊德的創造力與無意識等概念和思想,而如果不幫助學生理解相關的主張和批判以及對社會群體意識的影響,就無法實現對課文的深入理解。考慮到學生在對概念不甚了解的情況下搜集資料會很零散繁雜而導致效果效率均不高,教師為學生提供難度適當的介紹性文章和視頻資料供學生課前預習。并在學習了bisociation (異態混搭)這一概念后,要求學生去尋找此類產品,并點評是否成功。在學習完課文之后,有一個創新小活動。教師準備了兩組卡片,一組是學生熟悉的產品大類,如clothes,ice creams,cosmetics,toys等,另一組是任意的一些物品,如keys,trees,pencils。學生盲選,然后根據拿到的兩張卡片進行產品的創意設計。學生作業中有80年代復古風的鑰匙首飾,買T恤就捐出一塊錢用于植樹并可得到貼紙貼在T恤上作為植樹記錄等等,足以證明學生理解了bisociation的概念并能夠初步的運用于產品的設計中。在單元測試時,教師提供了幾組產品,要求學生從創意產品要遵循的消費者需求、技術可能性、市場可行性和社會可行性四個方面的要求來分析該產品的市場前景和認可度。最后還要特別向學生強調不少商家所忽視的社會可行性這一方面,即教學目標中“思想意識”這一方面的所提到的切不可為了市場為了利益放棄企業的社會責任,不顧倫理道德的底線。
在階段測試方式上,采用包括平時成績40%(包括書面作業、非書面作業、課堂表現)和卷面成績60%。雖然平時成績已經包含了一些書面所無法檢測到的能力,但是本著做學用合一的指導思想,在測試內容上教師特別在基本的詞匯、閱讀、翻譯、寫作題型之外,設置了商務知識與案例分析的題目,考查學生在課本涉及的商務知識理解的基礎上將其運用于真實商務情景的能力。如學生學習了電影的市場分析,考試中就要求學生對于即將在美國上映的電影《花木蘭》進行北美市場商業表現的分析性預測;學習了中國改革開放以來的經濟策略,學生被要求根據中國改開四十年來外貿出口動態發展圖表分析這一變化的主要原因。通過這一測試形式,使知識在學生的頭腦中立起來,不再是扁平的文字,而是用來分析問題的工具。
OBE作為“以學生為本,以學習效為目標”的教育理念如今在不同學科領域得到推廣。OBE指導下的教學設計從需求開始,由需求決定培養目標,即對畢業生在畢業后5年左右能夠達到的職業和專業成就的總體描述,再由培養目標決定畢業要求,然后根據畢業要求確定畢業要求指標點,再根據指標點確定課程體系、教學要求和教學內容。在這一理念指導下,教師當始終明確商務英語專業復合型應用型的人才培養目標,以此為依據進行“一流”課程建設,培養出符合行業標準和滿足社會需求的畢業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