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上煊
(吉林省松原市寧江區雅達虹工業集中區管理委員會,吉林 松原 138000)
在國內工業飛速發展的背景下,各地的工業園區數量大幅度增長。過快的增長工業園區數量引起了人們對于工業園區內景觀質量的重視。休閑性景觀作為工業園區整體景觀環境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需要滿足人們對于緊張工作后的放松需求,提供舒適的多元化休閑體驗。同時,具有工業園區特色、企業文化和地域文化特色的休閑性景觀,不僅為園區內部人員提供了良好的景觀環境,還有助于強化園區的企業形象,進而提高企業的商業投資環境。工業園區休閑性景觀的設計需要從宏觀上把控休閑性景觀在整個園區中的定位,并從細節上嘗試不同規劃設計方案。
工業園區的景觀設計是一項極其復雜的任務,涉及許多學科和著作,以及每一個規劃中還包含各種子項目。因此,在工業園區園林景觀規劃設計中,對于這些因素,我們需要全面考慮,同時根據當地實情,實現經濟、社會以及環境的協調發展。
1.1 高效性
隨著規劃地區土地購置成本的增加,基礎設施建設成本的逐年增加,提升效率也就成了建設現代工業園區的關鍵準則之一。對規劃區域內的土地進行更好地利用,滿足各種功能,提高工業用地利用率,促進土地集約和經濟利用,對園區的長久、健康、穩定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與此同時,便捷的交通以及良好的環境,對園區更好、更快發展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1.2 綜合性
工業園區自身就是一項有機復合體,其中主要的原因在于:排除工業實際用地以外,它還有與其工業相關用地所配套的職工住宅用地以及各種設施用地。因為當前用地布局相互交錯,對各主要功能用地進行合理規劃和劃分是其中的重點。此種新型方式可以為工業園區居住的人們提供充足的住房,還能為其提供就業崗位,讓這里的人們能夠安居樂業;除此之外,工業園區公共活動場所的逐步改造也為工業園區居住的人們提供了相互交流以及溝通的場所。在工業園區中,需采用各種布局規劃方式,考慮各種因素,還需對傳統相關工業文化進行傳承與發展,對于新的創新點的創建與運用需加強,以此來創造新的使用價值,達到環境、社會以及經濟的長期、穩定發展。
1.3 郊區化
在社會和技術因素的作用下,城市空間結構的變化和發展趨勢與其工業活動呈正相關,最明顯的變化是,市中心的工業活動正在不斷轉移到外部。在不斷調整和逐步減少中心城市的相關工業空間的同時,郊區的新工業區也在不斷形成。結果,以工業企業集聚為主要形式的工業園區出現在中心城市的外圍,接受了周圍經濟中心的輻射轉移。
工業園區的景觀規劃設計包括以下內容:
2.1 平面的規劃;
2.2 景觀的設計;
2.3 植物的配置;
2.4 人文的關懷;
2.5 文化的體現;
2.6 生態的可持續發展。
3.1 總體規劃布局
在投資工業園區規劃之前,需要對相關影響因素進行全面考量,比如:區位因素、生態環境因素以及今后發展方向等。一項景觀設計是否具備合理性與科學性,重點是要看規劃方案在功能上、生態上以及審美上是否實現了相互統一。
第一,在工業園區總體規劃過程中,園區與附近相關環境之間的關系是規劃期間必須要考量的因素,所以在規劃景觀的過程中可以使用對景法、障景法以及借景法,讓工業園區內部、外部景觀環境協調統一。
第二,在局部規劃過程中,可在園區自身的植被條件以及地形地貌等基礎上,對原有植物與水體等資源進行全方位運用,依據具體設計,在原有資源不被破壞的基礎上,實現景觀規劃目的,增強工業園區開發價值。
第三,在工業園區景觀規劃設計過程中,需要重視景觀的生態性,保障工業園區的相關環境滿足實際質量標準要求。
3.2 具體實施措施
工業園區園林景觀規劃設計應集中在以下幾方面:
第一,必須要突出工業園區綠色景觀規劃設計的獨特風格,除此之外,還必須對工業園區的綠色景觀規劃設計進行高度重視,保障其與整個城市的色調相一致,與當地文化相融。
第二,建設生態保護體系。對生態防護林帶進行科學合理的規劃,不但能夠擴大工業園區的總體綠地面積,將綠地率提升,還能夠凈化空氣,吸收有害氣體,進行消毒除臭,將工業噪聲阻斷或吸收。
第三,塑造視覺景觀形象。工業園區的景觀形象,一方面必須為人們提供舒適、高效、便捷、衛生、美觀、獨特的區域環境,另一方面必須反映園區獨特的景觀特征和公眾的審美需求,以此來改善生產者的生活質量,增強投資者的認同感和歸屬感,促進工業園區經濟的整體發展。
第四,建立景觀休閑空間,調整公園內各種休閑空間的分布,建立層次分明,錯落有致的整體結構。
第五,應注意公園的景觀設計,例如辦公樓前的綠地,工廠前的停車場,生產區和工業園區的道路景觀規劃設計。道路工業園區的主要交通路線不僅應確保其交通功能,還應使道路具有休閑和娛樂功能,并在合適的位置添加城市小品。
XX工業園區長期以來一直被認為是當地著名的地標性建筑,動態組織非常系統,也非常復雜,再加上對現場條件的響應,構成了用于實時交互的一對重要設計元素。基于這兩個元素,以現場豐富的工業景觀為背景,設計團隊成功地創建了具有明確位置的復雜建筑。這個獨特的“工業溫室”的設計符合場地的突出特征,與此同時由于良好的物流規劃,建筑物中的制造功能區可以打破常規并形成東西向的布局。
設計團隊在設計朝向時采用了各種方式。其一,在建筑北面,對輕質桁架結構進行了安裝,桁架總體以23度的角度向南傾斜,進而將表面積擴大,方便了光伏電池板的安裝。遠遠看去,白色金屬框架的略微搖擺的姿勢使整個建筑物變輕,而石制支柱增加了建筑物的重量以形成視覺平衡。
除了將內部視線與外部景觀連接起來的小窗戶外,建筑的東西立面上沒有任何東西。這些小窗戶加強了室內和室外的空氣流通,風從窗戶外面吹進來,流過整個房間,最后流入北側燈光桁架邊緣的通風口,良好的空氣流通對房間頂部的高溫進行了高效避免,與此同時對室內平均溫度進行了降低,溫度達到10~12攝氏度。以上設計策略合理利用了空間,并有可能最大化綠化面積。

此外,該建筑中還對其他可持續技術進行了使用,例如用于廢水循環利用和廁所沖洗的生物污水處理系統,用于維持穩定地下水位的雨水收集系統以及安裝在屋頂上的太陽能板(可產生1兆瓦的能量),能源與整個工廠的要求相一致。在辦公空間中使用這些技術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建筑設計通常在尊重自然環境概念的基礎上,該體積有時會上升到地面上方,有時會下沉到地面上,以避開該地點上已有的樹木。


所以,建筑物和地面部分下沉,構成了幾個下沉的庭院和帶有地面冷卻系統的地下圓形劇場空間。這座奇特的建筑部分沉入地下,具有連續的輪廓,其優美的輪廓隱藏在石幕和覆蓋屋頂的綠色植物之間,并時不時出現。這里的氣候干燥炎熱,這些部分下沉的建筑確保了冬季的室內溫暖和夏季的涼爽,原因是這種影響來自外土壤壁與地面的耦合引起的自然熱交換情況。 自然輻射散熱的設計策略可營造涼爽的室內環境,同時可將建筑成本減少60%。
此外,該策略還減少了HVAC系統的負載近40%,建筑物的室內地板還使用輻射冷卻技術來減少表面溫度。辦公大樓使用三層樓建筑外表皮,也就是說將一層充氣板添加在兩層層壓板之間,從而對室內和室外的熱環境進行了有效隔離。建筑物的外墻被一層石幕包裹著,石屏的材料來源是在項目施工過程中挖掘地面時產生的多余石材以及附近采石場的廢棄石材。這種石質屏風對東南方的眩光進行有效阻擋,并避免了西方的陽光。石屏上交錯的高低石塊似乎漂浮的高度不同,它們形成的光影效果別出心裁,從外部看起來的建筑物很有趣。
辦公室和起居區等建筑物周圍的綠化環境應美觀舒適,并應注意室內照明和通風。為減少夏季的直射陽光,在東側和西側種植了大型落葉喬木。為防止冬季風,在北側種植了常綠和耐蔭的樹木。在房屋的南側附近種植了開花灌木,其高度不應高于窗戶,并且應在7m處種植大型落葉喬木。將保護性綠化帶設置在靠近工業園區的起居區和辦公室區域,種植的高大喬木和灌木,可以吸收有害氣體,灰塵和噪音,為人們創造舒適的工作以及清潔的生活環境。

一個成功的工業園區園林景觀規劃設計,對于改善及保護當地工業園區的環境具有重要意義,因此在設計中必定要考量多方因素。與此同時,為了確保設計的適用性、協調性以及經濟性,相關人員應對工業園區的現有資源進行充分利用,結合自身實際工作經驗,根據當地情況制定景觀設計方案,以滿足工業園區對景觀各個方面的要求,為工業園區創造良好的工作氛圍以及生活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