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志民/河北省遵化市農業農村局 064200
荷斯坦奶公犢具有成本低、長勢快、飼料利用率高的特點,奶公犢育肥是我國今后牛肉來源的主要途徑之一。為滿足遵化市下游規模化養殖需要,遵化市聚慧農業有限公司自2019年開始專門外購引入荷斯坦奶公犢,將1 日齡的奶公犢購入育成至150kg 左右出售。養殖場飼養管理規劃為:犢牛進場后飼喂自制酸奶及代乳粉,15 日齡后逐漸添加犢牛料,20 日齡后添加優質干草,50d 斷奶,飼喂正常草、料。2020年8 月份初秋,該公司自北京、天津等地區奶牛場采購了70 頭奶公犢,奶牛場將奶公犢喂完4L 初乳后即出場,經高欄貨車運至聚惠農業公司養殖場,路程輾轉5h。
奶公犢在進場3d 后發病,主要病理表現為咳嗽氣喘,呼吸急促,體溫41℃,犢牛趴臥不愿站立,上午表現為不思飲欲,中午稍喝些水、奶,隨著發病天數增加病牛逐漸消瘦,并伴有腹瀉,呼吸無力直至死亡。急性發病犢牛病程一般2~3d 即死亡,慢性病例可維持7d 后死亡,截止到到犢牛10 日齡時,全群70 頭奶公犢共發病10 頭,自家用藥氟苯尼考、替米考星、卡那霉素、安乃近注射液進行治療,治療效果不佳,10 頭發病犢牛僅1 頭?;謴惋嬍?,死亡6 頭,另3 頭牛病情不一,該公司將急性死亡犢牛1 頭送檢。
對送檢的急性死亡犢牛進行臨床檢驗,病死犢牛鼻腔有粘液,鼻孔周邊有干性鼻涕混雜臟污粘著,身體其他部分外觀無明顯病變,剖檢病理變化主要在內臟,打開胸腔肺外觀黑紅相間、充血腫大,心臟外膜彌漫性出血,心冠脂肪水腫、心耳出血,胸腔有大量積液,打開腹腔可見肝臟發黃、膽囊明顯腫大,腸粘膜有出血點,腸系膜血管充血。
主要實驗器材:鑷子、剪刀、酒精燈、接種環、瓊脂平板培養基、生物安全柜,氧化酶試紙條。
4.1 涂片鏡檢采5cm×6cm 面積肺臟病變嚴重部分,用無菌手術刀切面,在載玻片上涂片,火焰固定后,革蘭氏染色,鏡檢,可見紅色陰性小短桿菌,呈典型的兩極濃染。
4.2 分離培養取肝臟8cm×10cm 病變部分,將剪刀在火焰上灼燒滅菌,烙燙肝臟病料表面4cm×4cm 面積,隨即在中部劃開,用滅菌的接種環伸入劃開組織中,將接種棒旋轉2 次,取到足夠病料,然后劃線分區接種于血平板中置37℃培養24h。
4.3 細菌鑒定24h 后,瓊脂平板上生長成淡灰色透明、圓形濕潤、露珠樣小菌落。挑選菌落革蘭氏染色鏡檢,為陰性小桿菌,呈典型兩極濃染短桿菌,巴氏桿菌氧化酶試驗陽性。
經實驗室檢測為感染巴氏桿菌病后,對該公司剩余10 頭發病牛進行了對因治療,肌肉注射頭孢噻呋每kg 體重5mg,15%雙黃連注射液每kg 體重1mL,上下午兩次注射間隔8h,癥狀較輕的病犢牛進行適當補液5%糖鹽水300mL,并按100kg 體重犢牛加入1gVC注射液2 支,0.5mg B12注射液5支。經治療5d 后,加上后續新發病例,發病牛僅有2 頭逐漸恢復,陸續治療直至30 日齡,全群共計發病17 頭,死亡13 頭,治愈4 頭。
根據病例的流行病學調查、發病情況、實驗室檢測結果及治療效果分析,本次發病引發高死亡率主要是因犢牛體質太弱,無法承受長途運輸帶來的應激反應,加之犢牛僅吃一次初乳,得到的母源抗體不夠,對自然界的細菌抵抗力不足,且發病后機體恢復功能差。因此,解決此病例所帶來的高死亡率問題,只有通過前期預防為主,應用對巴氏桿菌敏感的抗生素及合理利用巴氏桿菌疫苗免疫,減少巴氏桿菌病的發病率,后期加強飼養環境管理為輔的防治方案,為此給養殖場提供了預防方案:犢牛運輸前肌肉注射5%頭孢噻呋混懸液5mL,5%恩諾沙星混懸液5mL,到養殖場下車后,肌肉注射巴氏桿菌滅活疫苗4mL,同時加強飼養環境的保溫、場地的消毒等管理措施。
該公司經實施預防控制方案后,養殖的下一批奶公犢發病率、死亡率明顯下降,發病后的奶公犢治療效果也很理想,后一批引入了80 頭奶公犢,從進場直至2 月齡,發生類似癥狀牛7 頭,采用8 月份為其提供的發病牛治療措施后,奶公犢無一傷亡,防控效果明顯。
巴氏桿菌為牛類呼吸道、消化道常在菌,經常引起各種規模肉牛養殖場肉牛發病,發病日齡主要集中在6 個月以下犢牛。本病例奶公犢由于購入日齡太小,免疫系統發育不健全,且不能像其他犢牛一樣從母乳中持續獲得母源抗體,犢牛機體在長途運輸應激下,體質健康水平下降從而受病原菌感染發病,發病后由于犢牛綜合免疫水平低,臨床應用抗生素治療效果不佳,導致發病率和傷亡率都很高,養殖場通過預防控制措施后,巴氏桿菌病發病率明顯下降,并且發病的犢牛,臨床治療也比較理想。
因此建議外購犢牛養殖場在上車前注射頭孢噻呋、恩諾沙星等敏感抗生素,并在下車后注射巴氏桿菌滅活疫苗4mL。自繁自養肉牛養殖場也可以采取每年對全群牛進行2 次巴氏桿菌滅活疫苗常規免疫,100kg 以上犢牛6mL,100kg 以下犢牛4mL,可有效降低牛巴氏桿菌病的發病率及病死率?!?/p>

心臟、肺病變

膽囊腫大

菌落圖片

肺臟涂片革蘭氏染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