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興偉
[摘 要]整本書閱讀是擴大學生閱讀量,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有效途徑。在高年級的閱讀教學中,教師應充分理解課程標準的教學要求,引導學生的多讀書,讀整本的書。在課堂上,教師要從閱讀前導入、閱讀中推進、閱讀后提升等方面著手,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引導學生深入展開自主、合作、探究式閱讀,并注重總結提升。這樣,能豐富學生的知識,讓學生掌握閱讀方法,養成閱讀的良好習慣。
[關鍵詞]整本書閱讀;閱讀方法;閱讀習慣
[中圖分類號] G623.2[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07-9068(2021)28-0037-02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明確指出:“要重視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這就充分說明了整本書閱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而高年級正是學生形成正確閱讀習慣和閱讀能力的關鍵期。因此,教師應當采取正確的方法和策略實施整本書閱讀教學,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獲得閱讀能力的提升。
一、閱讀前導入,激發興趣
在高年級語文課堂進行整本書閱讀教學時,教師應采取符合學生特點的方式,進行有趣、有效的閱讀導入,以激發學生的興趣,使學生在興趣的驅使下,積極主動地進行整本書閱讀。具體來說,教師可以通過以下幾個方式進行閱讀導入。
(一)懸念導入
在整本閱讀教學中,懸念導入主要是指教師為學生介紹整本書的精彩情節,并且在適當時停止,讓故事情節處在懸而未決的狀態,以此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學生不自覺地進行整本書閱讀。如,教學《一百條裙子》這本書,為有效調動學生的閱讀積極性,教師這樣進行導入:“同學們,夏天是一年中最熱的季節。在夏天,許多女孩子喜歡穿裙子,相信我們班的女孩也是如此。在童話故事中,不管是白雪公主還是灰姑娘,都穿著美麗的裙子出現在各種場合。是的,能擁有一條甚至幾條美麗的裙子是每個女孩的夢!有一個女孩說,她擁有一百條裙子,但是她卻……”在關鍵處停止,這個時候教師發現,大部分學生的閱讀欲望都被點燃,紛紛表示想要閱讀《一百條裙子》這本書。由此可見,懸念導入是一種切實可行的導入方法。
(二)封面導入
在整本書閱讀中,封面導入主要是指教師通過圖書的封面信息,有效吸引學生的眼球,讓學生將注意力集中在這些信息上,并引導學生對關鍵信息展開猜測或質疑,使學生產生濃厚的閱讀興趣。如,在正式教學《一百條裙子》前,教師首先引導學生細致觀察書的封面,同時提問:“同學們,你們猜一猜這本書寫的是男孩還是女孩呀?”通過封面和書名,學生猜測這本書寫的是關于女孩子的故事。教師接著引導:“如果作者寫的是一個有一百條裙子的女孩子,那么大家認為她是一個什么樣的女孩子呢?”這個時候,學生的思維變得活躍起來,紛紛大膽地進行猜測。有的認為,這是一個愛美的女孩;有的認為,這是一個貪心的女孩……在循序漸進地引導下,學生的閱讀興趣愈加強烈,紛紛想要參與到閱讀過程中。這樣,使學生對女主人公的形象更加好奇,產生強烈的閱讀沖動。
懸念導入和封面導入,能有效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和欲望,使學生主動積極地閱讀整本書。這樣,在拓寬學生閱讀視野的同時,幫助學生獲得更深刻的閱讀感悟。
二、閱讀中推進,深入探究
整本書的閱讀活動,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一個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發揮引導作用。由于小學生年齡尚小,認知水平有限,在整本書閱讀中難免會遇到一些問題。這個時候,教師就應當通過引導,幫助學生解決問題,從而使學生展開更加深入的閱讀。
(一)閱讀交流
在整本書閱讀中,交流和探討是不可缺少的一個環節。它不僅能夠加深學生對讀物的理解,而且使學生保持濃厚的閱讀興趣。為此,在實際教學時,教師有必要給學生提供交流、探討的平臺。如,閱讀《城南舊事》這一本書,教師將女性形象作為切入點,讓學生圍繞文中幾種不同的女性形象進行探討。“文中的幾種女性形象具有哪些相同點?作者為何刻畫這些女性形象,意圖何在?”這樣,引導學生展開深層次的探討,讓交流討論更加高效。除了教師為學生設置探討主題之外,教師還可以讓學生自主選擇探討的主題、方向等,使學生對整本書產生更加深刻的理解和感悟。
(二)讀法指導
在整本書閱讀中,學生能獲得豐富的閱讀經驗,并逐步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在具體教學中,教師應當給學生傳授相關的閱讀方法,這樣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整本書閱讀的作用。具體的閱讀方法包括下面幾點。一是注意與整本書相關的信息,如封面、前言、目錄以及插圖等。二是制定閱讀計劃。整本書閱讀與單篇閱讀不同,耗費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極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響而放棄閱讀。對此,在正式閱讀前,要引導學生進行合理的規劃,制定科學的閱讀計劃。這樣,長期堅持,就能讓學生形成正確的閱讀習慣,掌握科學的閱讀方法。三是摘抄優美語句,梳理整本書內容,并寫讀后感。這些方法,使學生掌握閱讀整本書的秘訣,獲得閱讀能力的提高。
在整本書閱讀中,有效的閱讀交流和讀法指導,讓學生的閱讀不再流于形式,有更加明確的方向。因此,所取得的閱讀效果自然會更加理想。
三、閱讀中探究,自主閱讀
閱讀有一個鮮明的特征,即個性化。對同一本書的閱讀,有的人只是將其當成消遣;而有的人把它當作認識世界的途徑,引發對人生、對世界的思考。在整本書閱讀教學中,最終目標顯然是后者。對此,在教學中,教師不宜過于干涉學生的閱讀,但是也不能放任學生,而要引導學生帶著問題去閱讀,并對問題展開分析、解決。
在閱讀成長類圖書時,教師可引導學生圍繞主人公的成長歷程展開探究,以明確文本的主旨內涵。如,閱讀《小鹿斑比》這一本書,教師以“哪些事對小鹿斑比的成長起到關鍵性的作用?這些事情發生的前、后,小鹿斑比發生了什么變化?如果你是小鹿斑比的好朋友,你會如何幫助它?”為切入點,讓學生帶著疑問展開自主閱讀。這樣,學生就會靜心細讀,探究主人公發生了什么事情,是如何成長變化的。此外,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以人物神態描寫為著眼點進行思考,明確作者主要是通過哪種方式進行成長教育的。教師還可以讓學生將書中的小故事串聯起來,從人物的動作、語言等細節描寫出發,思考故事的主旨以及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
在整本書閱讀中,通過深入的思考與探究,學生將主人公的人生經歷與自己的生活實際聯系起來,這樣不僅有效地調動學生的閱讀思維,讓學生產生情感共鳴,而且引發學生對自己成長過程的思考,從而有效促進學生的發展。
四、閱讀后提升,總結拓展
在閱讀完整本書后,教師有必要為學生設置相應的總結環節,讓學生與自我、他人以及作品展開對話。這樣,使學生不斷地提升自我、升華情感。具體來說,教師可以通過以下幾種方式引導學生進行閱讀總結。
(一)閱讀分享
由于學生之間存在著較大的差異,每個人的感悟會有所不同。組織學生進行分享,不僅能使學生的閱讀能力得到一定的增強,并且使學生感受到整本書閱讀的樂趣。如,閱讀《西游記》這本書,教師可讓學生將個人的心得體會以手抄報的形式呈現出來。這樣,使閱讀總結更具有趣味性,吸引學生參與其中。
(二)拓展閱讀
閱讀的關鍵在于堅持。當閱讀完一本書之后,不是停下腳步,而是繼續前進,這樣將一本書作為基點,進行有效的延伸和拓展,使學生形成良好的整本書閱讀習慣。如,讀完《西游記》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再閱讀《三國演義》等古典名著,讓學生在對比閱讀中收獲更多的知識。
(三)創意讀寫
新課標強調學生聽說讀寫的綜合發展。為此,在整本書閱讀中,教師可以讓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將個人的想法融入整本書閱讀當中,從而獲得不一樣的感悟。如,教師可以讓學生將自己當成作者,通過書信的形式來介紹《西游記》這本書;也可讓學生將自己當成書中的人物,以寫日記的方式進行介紹。
在整本書閱讀教學中,總結拓展環節讓閱讀更有價值、更有意義。通過有效的閱讀分享、拓展閱讀以及創意讀寫,引導學生深入剖析文本,在深化閱讀體驗的同時,促進學生讀寫能力的提升。
總而言之,整本書閱讀能夠為學生提供一片寬廣的閱讀天地,使學生不斷地獲取知識,為學生今后的語文學習和成長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對此,作為高年級的語文教師,應當緊跟時代潮流,從閱讀前導入,閱讀中推進、探究,閱讀后提升等方面著手,將整本書閱讀真正落實到位,使學生多讀書、讀整本的書。
[ 參 考 文 獻 ]
[1] 冷述忠. 小學語文拓展閱讀教學的策略[J]. 語文教學與研究, 2018(14).
[2] 陳婷婷, 王自文. 用“節奏”喚醒閱讀教學的律動——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節奏建構與實施的策略探究[J]. 語文教學通訊, 2019(18).
[3] 韓小紅.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新思路[J]. 語文教學與研究, 2017(26).
(責編 韋 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