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躍芬
摘 要:隨著我國教育體系的發展,素質教育理念已經深入人心,學生的課業成績是家長尤為關心的,但是在提高學生成績的同時也更多地注重了學生勞動能力的培養。家庭農場模式就是培養學生勞動能力的一種創新教學方法,在這種模式下,學生可以參與社會實踐,體會到獲得勞動成果的快樂,并且在勞動的過程中可以認識到各種勞動工具,對以后的生活也可以起到幫助作用。所以各校領導及教師要重視家庭農場模式對學生勞動能力培養的作用,這樣才能更好地提高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為提高學生的課業成績奠定良好的基礎。
關鍵詞:家庭農場模式;學生;勞動能力
在新時代,為積極響應國家的號召,應著重培養學生的勞動能力,在不斷提高學生文化知識和課業成績的同時,也要為提高學生的課外勞動能力提出新的教學方法。各校教師要認識到對學生勞動能力培養的重要性,及時結合家庭等因素共同促進學生的成長。現在部分學生忽視勞動成果,不懂得尊重勞動,家庭農場的教育模式就是一種良好的教學方法,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學生可以親身實踐體會到勞動的快樂,在勞動的過程中,可以幫助學生啟發大腦,促進學生思考,輔助學生課業成績的提高。
一、家庭農場模式
“家庭農場”這一模式起源于歐美,在我國改革開放以來,改變了單一獨立的經營模式,現在家庭農場這種經營方式主要進行集約化經營。這種新的經營模式可以促進農村經濟發展,縮小城鄉之間的發展差距,且通過這種集約化經營,可以加大對產品的投入,創造出新的農產品。正是因為家庭農場這種獨特的生產特點,可以和我國的教育模式進行相結合,通過這種集約化經營方式,可以幫助學生們進行團隊合作,在培養學生勞動能力的同時,可以提高學生們團隊合作精神,在互利共贏的合作模式之下,促進共同成長。
二、勞動能力培養的必要性
隨著我國經濟發展水平的提高,在現代化高科技技術水平的幫助之下,我國大部分家庭已經引入高科技技術手段,幫助家庭處理家務等,這種新的家庭生產模式雖然緩解了家庭勞累,但是對孩子們的成長卻造成了不利的影響。現在隨著生活壓力的增大,家庭里的孩子逐漸變少,這種現象就造成了對孩子的溺愛。在多種外部客觀因素的影響下,孩子們做家務的時間較少,所以學生們的勞動能力得不到培養,這樣在他們發展的道路上形成了一定的阻礙。這種家庭模式下,不利于培養學生們的動手操作能力,并且在很多時候對孩子們的日常生活也造成了影響,所以要創新教學方法,改變這種不利現象,提高孩子們獨立生活的自理能力,幫助孩子們健康成長。我校開展的家庭農場讓孩子和家長都有了不少的收獲。
有家長感慨說:平時在家基本上是以家長為主,孩子很少會接觸農作物。以至于很多蔬果我們吃過,但并不清楚它們長什么樣子,生長過程是怎樣的。通過這樣一次有意義的活動。很好地拉近了孩子與大自然的距離。一顆種子從播種、生根發芽、成長、開花、結果到收獲。需要我們精心細致地呵護。澆水、施肥、除草……最終才會有收獲。看著它們一天天地成長。孩子真切地體會到了收獲的喜悅。這是一種不一樣的感受。因為有了自己的參與,對食物的來之不易有了更深刻的體會,多了一份對食物的敬畏之心,從而更加地珍惜食物。讓孩子參與其中,體會勞動帶來的快樂,從而培養孩子的責任心,以及他們在家里的主人公精神。這種意識對孩子的成長是非常好的。
有學生在日記中寫下自己深刻的體會:春天的時候,看著這些種子一粒粒地播撒在泥土里。我就覺得它們一定會在我和家人的呵護下平安長大。當它們慢慢地長成了一棵棵小苗,我非常開心。過了幾天,我發現它們又長高了,于是我每天都關注它們,給它們澆水、施肥、除草。當它們開花的時候,也就是說,結果的時候馬上要到來了,我很激動。慢慢地,這些種子結果了,有綠色的、紫色的,長的、圓的、扁的,各種形狀,小小的,可愛極了!果實一天天長大,不久后,它們已經長成了香甜可口的果實了。當我和家人吃到這些果實的時候,心里會有一種與眾不同的感覺!因為它們是我和家人一起種出來的。
三、家庭農場促進學生勞動能力培養策略
1.明確勞動主題,提高學生品質
在家庭農場這種教學模式之下,教師為促進學生們有效掌握勞動技能,需要明確勞動主題,并且要積極圍繞這一主題展開相關知識和勞動內容,這樣才能在勞動的過程中做到事半功倍,這種有目的的教學方法下可以提高時間利用率。首先教師要及時轉變教學觀念,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下,主要以提高學生的課業成績為主,而忽視了對學生的勞動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在這種模式下,不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而進行家庭農場模式教學,雖然有一定的教學風險,但是不可否認,學生在這種實踐模式下,可以高效認識勞動工具和勞動內容,在陪一個農作物成長的過程中,可以掌握相關勞動知識,并且這是一個非常鍛煉學生耐心的過程,學生在陪農作物成長的過程中,可以鍛煉自己的耐心。在家庭農場這種勞動模式之下,這是一個漫長而有意義的活動,在這個勞動過程中,學生可以在實踐過程中及時發現問題,提高學生自己的探索能力,并且通過對比分析學生可以及時掌握高效的勞動方法,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在以后的學習中,可以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培養學生不怕苦的學習精神。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可以體會到種植農作物的辛勤與不易,養成珍惜時間和節約糧食的良好品德,為以后的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在家庭農場這種新的教學模式之下,教師要發揮好引導作用,在課前要做好充分的準備,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勞動思想,培養學生勞動興趣,這樣才能在勞動過程中如魚得水。在這種新的教學模式下,可以減少學生們的惰性,在學習過程中變得更加勤奮好學。
2.建立農場基地,提高勞動技能
現在為了積極響應國家號召,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人才,在中小學和高校內已經開展了相關的勞動課程,是因為場地有限和資源的相關問題,部分學校對提高學生勞動技能重視程度不高,并且學生因為不能親身體會勞動過程,所以對勞動的認知不足,這嚴重影響了學生勞動技能的提高。但是通過家庭農場這種教育模式,學生可以親身實踐勞動的過程,真正體會到勞動的不易和勞動過程的快樂。為有效促進家庭農場這種教學模式的發展,需要高校和家庭農場進行有機聯合,通過雙方的互補優缺、利益共享等原則來共同促進學生發展。首先就要和家庭農場進行聯系,為學校準備一塊勞動基地,學校也要根據教育體系分配出具體的勞動時間,可以因為天氣等原因進行調整,但是學生在一周內的勞動時間不能變。也要和家庭農場相關工作人員進行聯系,這樣學生們在勞動過程中有專業的技術人員進行指導,可以及時發現勞動過程中的問題,并提出針對性的解決措施,這樣可以幫助學生順利勞動,樹立勞動信心,提高勞動技能。這樣有了專業的勞動基地和充裕的勞動時間,可以為學生提供實踐基地,并且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也有學習勞累等問題,在家庭農場內進行勞作,可以暫時幫助學生擺脫學習困境,幫助學生活躍學習思維,也許學生在前期學習的過程中遇到了難題,在勞動之后會迎刃而解,這種新型勞作模式對雙方都有共同的利益。在家庭農場內有專業的技術人員指導和教師的專業知識進行教學,可以大大提高學生的勞動技能,幫助學生正確認識勞動。本著以上原則,我們是這樣做的。
①招募小小農場主
為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的教育體系,加強新時代小學生勞動教育,體現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勞動精神面貌、增強勞動價值取向和勞動技能水平,融合鄉村學校建設的特點,南麻小學好爸好媽家庭教育指導中心聯合綜合實踐組推出“小勤娃”家庭農場系列活動。推出了第一季“小勤娃”家庭農場招募,我們收到了好多家庭的踴躍報名,最后挑選出了32組家庭。
②增強農場儀式感
學校對我們家庭農場給予了高度重視,每一組一塊家庭農場立牌,充滿了儀式感。32組農場家庭歡聚在一起,老師為每個小朋友頒發了一塊“家庭農場”的小木牌。孩子們開心地高舉著樂開了花。回到家,孩子們就迫不及待地把木牌插進了自己家的田地里。這小小的儀式,讓孩子們種下了責任,至此,那塊田地就是自己的了,要好好管理。
③認真管理農場
這一期我們的主題是瓜果,挑選好自己想要播種的品種,趕緊動起手來!松土、挖坑、種苗、填土……孩子們用稚嫩的小手種下一棵棵小苗苗。用心播種了,期待滿滿的收獲。后期管理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哦。別看我們小勤娃年紀小,搭棚、澆水樣樣行。每天都要去農場看一看、忙一忙。長高了,開花了,結果了……原來蔬菜需要這樣精心呵護才能長好啊。能見證它們成長,孩子們也從中學到了不少知識。以往種菜都不會觀察它們的生長階段,以至于錯過了很多有趣的環節,原來蔬菜水果和人們一樣都會經歷生、老、病、死,但唯一不同的是,它們是為了給我們人類結出可以食用的果實,它們真的很偉大!另外,孩子們在這次活動中都是親力親為,播種、澆水、施肥、采摘,這讓他們完完全全地感受了一把農民的辛勞與樂趣,在勞作的同時,他們知道了植物種植的方法和養護過程,看到果實的那一剎那,孩子感受到了無比的喜悅,因為這是他的勞動成果!在孩子把這些自己種出來的果實采摘回家的時候,那種快樂是無與倫比的!這就是我們所收獲的財富,是書中也學不到的知識!
3.融入教學知識,提高課業成績
教師要充分利用家庭農場這種新型教學模式的優點,在勞動過程中,可以融入相關課程知識,這樣既可以幫助學生體會到勞動的樂趣,也可以在勞動的過程中學到相關的課程知識。在勞動的過程中可以活躍學生思維,在這種勞動模式之下,不再有死氣沉沉的課堂氛圍,學生可以大膽發言,提出自己的問題,并且因為在勞動過程中的新奇,會引發學生各種思考,幫助學生提高探索問題的能力。教師也可以在勞動之前問學生相關問題,這樣學生帶著問題,在勞動過程中進行探索,會使勞動變得更加有意義。通過親身體會勞動過程,學生可以因為有親身實踐,在語文寫作中更能抒發真實的思想感情,在相關景物描寫的過程中,也會變得更加細膩,這樣有利于高效提高語文寫作能力。在勞動過程中,可以提高學生科學的探索能力,幫助學生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遇到難題時,可以有探索精神,用自己的思維來解決難題,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信心,為以后的深入學習奠定基礎。家庭農場模式能提高學生勞動能力,也能有效促進做出相關的教學改革和后期的評價模式,這樣可以督促學生在勞動的過程中更加認真,更加投入。
通過探究分析,我們可以發現家庭農場這種新型教學模式,可以高效提高學生的勞動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因為在這種模式下,學生可以親身體會到勞動的樂趣,可以提高學生對勞動的重視程度。為積極響應國家號召,學校教師更要不斷探索和研究提出新的教學方法,來引導學生進行勞動學習。在這種模式下,可以提高學生探索能力,幫助學生認識到勞動的艱辛,在以后的生活中可以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參考文獻:
[1]勞歡娟.勞動技術——喚醒一批“沉睡”的孩子[J].小學教學研究(理論版),2013,(4):87-88.
[2]肖金良.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框架下小學勞動與技術教育的現狀及其思考[J].新課程研究(基礎教育),2010,(6):126-128,130.
[3]鄧芳.發展勞動技術教育的意義和途徑[J].科學教育,2012,(6):1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