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莞
摘要:音樂屬于藝術形式,其中具備一定的美學特點,能夠對人的性情進行陶冶,讓其具備更深層的感受。就古典音樂來說,其中蘊含了優秀的傳統文化及美學特點。在高校中開展古典音樂教育,有利于全面增強學生音樂素養,培育其審美價值。基于此,文章進行如下探究,以期為有關人士提供參考。
關鍵詞:高校教育;教學方法;古典音樂
引言:就傳統高校來看,其往往比較重視專業知識及技能,而對素質教育不夠重視,雖然學生的專業技能得到了提升,但是其藝術及審美素養卻相對較差。近些年,基于我國教育變革的深入發開展,高校對學生綜合素質也逐漸重視起來,將學生的綜合發展當作教育工作的目標。但是具體開展教育工作時,由于專業設置存在差異,學生的文化修養及審美水平也存在區別,因此很難統一開展素質教育工作,甚至還會對素質教育的實施造成較大的影響。而古典音樂教育的進行,有利于統一開展教學活動,在很大程度上調動了學生的熱情,可以全面增強其音樂素養,推動素質教育的有效實施。
1.古典音樂教育在高校教育中的價值
就古典音樂來說,其核心屬于優秀傳統文化,它比較注重意境美及情境美。對于古典音樂元素的運用,是在我國豐富民族文化基礎上實現的,把傳統民族文化進行整合,利用音樂的方式呈現出來。針對各個階層的人們來說,他們都能感知古典音樂,同時在古典音樂中找到自身位置,用心體驗古典音樂文化,感受其中的意境。同別的類型的音樂進行對比,古典音樂存在顯著的區別,其創作手法能夠展示出豐富的音樂結構,其中蘊含的音樂內涵及意義則更加深厚。就高等院校來看,在開展古典音樂教育活動時,目的是為了讓學生加深對古典音樂的認識,并對其中蘊含的優秀文化有所了解,增強他們的音樂素養,進而全面增強其綜合素質,達成高校的教育目標。
2.高校開展古典音樂教育的研究意義
(1)可以增強思想道德素質。針對高校教育來看,其工作職責是培育專業知識及技能,但是除卻這些內容,高校教育還應對學生感知及認知加以重視,加強相關的教育工作。開展古典音樂教學,不但能夠陶冶情操,還能增強其審美能力,進一步增強其音樂素養,可以對其空缺的精神世界進行補充,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滿足他們的精神世界需求,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強其思想道德素質。該項工作需要循序漸進完成,是非常長遠及困難的,因此,高校應有計劃性地開展,唯有如此,才能全面增強思想道德素質,實現教育的最終目標[1]。
(2)可以豐富教育模式。基于傳統的教育模式來看,高校對學生的專業知識及技能傳授更加重視,而往往對其素質教育不夠關注,且采用的教育手段相對落后,且教育內容往往比較單一,針對課程的設置,一般也比較注重文化教育,而忽視素質教育。基于素質教育在高校中的普及及運用,對于高校教育來說,在課程中增設古典音樂,有利于充實教學內容,轉變教育模式,從單一模式轉換成多元教育模式。在開展古典音樂教學時,古典音樂課程也開始劃分到整個教育體系中,其多元化教育模式,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學生的熱情,進一步提升了學習的趣味性。
3.古典音樂教育在高校教育中的運用
3.1貼近現實,結合學生生活
在開展古典音樂教育活動時,應根據大學生的特點,滿足他們的審美需要,針對教學內容的選擇,還有鑒賞音樂的選取方面,要求高校應選優秀的音樂作品,既要滿足審美需要,也要滿足審美品位,立足于多個角度,補充音樂素材,開展具有特色的音樂實踐活動,最大限度地實現教育價值。另外,針對高校來說,開展音樂教學活動時,應對學生的音樂基礎有一個充分的了解,以此來設置針對性的教學內容,既要強調音樂教育,也要對音樂素養的培育加強重視。因此,從教育的難易程度來看,要求高校應持續創新教學方法,高校不斷改進教學方法,推動古典音樂教育的進步。在進行音樂授課時,應明確學生的主體地位,為其建立優異的教學環境;可以同學生一起鑒賞及感受音樂;實際進行教學時,應對學生的現象及狀態加以重視,不可傳授過多教學內容。同別的類型的音樂進行對比,古典音樂的理解是相對困難的,教師應采取循序漸進的方式開展教學活動,從淺至深的引導大學生。
3.2針對性的教學方式,豐富的教學方法
從高校大學生方面來看,他們對美的需求及感受是存在差異的,因此,針對古典音樂開展教育時,應對目前的教學方式進行優化及創新,考慮大學生的具體需要,借助針對性教學方式[2]。具體進行教學活動時,教師不可把自身的理解一味地傳授給學生,應開展有效的引導及適當的啟發,以便促進學生自我感知,領悟古典音樂中所蘊含的思想及內涵,進一步提高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及主動性。就古典音樂自身來看,它是非常優雅的,因而在選取教學方式時,教師需運用多元化的形式開展教學,讓古典音樂中蘊含的內容,可以被更好地理解,有利于學生更為直觀地學習。與此同時,還需同音樂鑒賞內容進行配合,組織進行音樂創作,從而調動學生的熱情。實際進行授課時,應讓學生對古典音樂有一個全面的了解。從原來的授課方式來看,幾乎都是一味地講解知識,但是因為音樂知識相對抽象,學生一般都很難理解。對此,這就需要教師運用針對性的教學方式,把各種各樣的方式緊密融合在一起,盡可能地調動學生的熱情。比如,借助樂器開展教學活動,這樣不但會讓學生對古典音樂有一個全面的認識,還能了解到該樂器的應用方式,根據觸覺層面,對古典音樂的內涵及魅力進行感知。借助各式各樣的教學方式的融合,能夠把相對抽象的內容轉化成形象的內容,有利于更好地鍛煉學生理解能力。
結論:綜上所述,基于時代的深入發展,使得人們對精神世界有利更高的需求,逐漸向強化自身的感受及體驗。就音樂來看,它屬于人類創造的,且具有一定美學特點的藝術形式,其中也包含古典音樂,它在高校中的教育價值及作用,是別的專業科目無法取替的。在高校中增設古典音樂教育,有助于全面增強學生的藝術審美,為了深入挖掘音樂教育的職能,把古典音樂教育變為審美實踐活動,讓古典音樂教育發展成美育的關鍵路徑,在全面增強思想道德素質的基礎上,也能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創新思維,促進其智力發展,進而促進高校教育的有效開展及運用。
參考文獻:
[1]徐博.古典音樂教育在高校教育中的實施探究[J].大觀(論壇),2021(03):124-125.
[2]徐虹.古典音樂教育在高校教育中的運用研究[J].藝術家,2019(10):128-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