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燕
摘要:近年來,經濟快速發展,城市化建設不斷加快,市政道路給排水是市政工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直接關系到城市居民的正常生活和城市的良性運轉,但在目前市政道路給排水設計及其規劃中還存在諸多的問題,是制約城市現代化發展的主要因素,本文主要針對市政道路給排水設計及其規劃進行分析,提出相應解決策略,希望為相關工作開展提供參考。
關鍵詞:市政道路;給排水;優化設計
引言
隨著社會不斷地發展,城市的建設隨之加快了步伐,近幾年,城市的給排水系統時常會發生一些問題從而影響了人們的生活,這也就意味著給市政部門敲響了警鐘。加強市政道路給排水系統的應用是為了優化以及促進城市和社會的發展。道路的給排水系統和我們的生活是緊密相連的,當道路一旦出現積水的情況,就會嚴重影響道路的使用年限,從而降低路基的強度。當然,嚴重情況下還會直接破壞路基的整體情況,因此,在城市道路建設的期間,加強給排水系統的優化,將給排水的建設放在整個城市建設的規劃中是非常有必要的。
1我國市政道路給排水的規劃現狀
我國的水資源十分短缺,水資源的人均占有量僅占到世界1/4的平均水平。通過相關報道得知,現階段全國的城市水源僅僅30%滿足衛生的標準,在全國范圍內的七大水系超過50%的江段受到污染,且流經到42處大中城市范圍的44條河存在93%的比例受到污染。而城市將普遍面臨著水資源的短缺和水環境的惡化等挑戰,這也是目前城市和國家發展中需要面臨的重大課題,因此對市政道路的給排水規劃與設計開展探討十分有必要。在我國市政道路排水系統的規劃中,所采取分析的工具以及規劃的方法還較為落后,并沒有對因地制宜多樣性以及設計多目標化給予關注,這也是導致城市普遍出現水質污染情況發生的因素之一,使城市的水環境受到嚴重的破壞,城市內部水資源出現供需的失衡狀態,此類問題也對城市的內部居民生活和城市的現代化發展產生了不利影響。
2市政道路給排水優化設計研究
2.1優化路基的排水設計
路面、路基和綠化帶作為城市道路建設的主要組成部分,在城市道路建設的期間,路基作為基礎,當開展市政道路給排水設計時,設計人員需要全面考慮路基的排水設計。在施工之前需要對城市的道路路基情況進行了解,比如路基材料的選擇以及地層結構的情況等,根據不同的路基情況做出不同的排水設計方案。除此之外,對城市當地的水文材料進行了解也是至關重要的,通過分析歷年的降水量以及最大降水量等情況進行給排水設計,將整個排水設計的任務建立在城市的規劃中。給排水系統不能只是作為一個單獨的系統,將它視為城市的重要核心,在設計的初期階段中,給排水系統和其他具備功能性的系統之間需要找到一個協調運轉的點,并根據實際的情況以及需求做好相應的調整。一旦路基過濕,就不能對其進行碾壓,不然很容易造成路基的損壞。另外,重視市政道路立交處路基的排水設計具有一定的作用,對于立交處的路基而言,立體作為它的主要特征,因此,和平坦的路面相比,這種情況的路基設計過程更加繁瑣。
2.2生物滯留帶設計
按照功能不同,可以將生物滯帶拆分為三部分,除了立交橋下的綠帶以外,還包括機動車非機動車分隔綠帶、人行道綠帶。市政道路工程主要涉及機動車非機動車分隔綠帶、人行道綠帶兩部分生物滯留帶,主要用于處理遭受路面污染后的雨水,沿著收水側流入到凹結構的綠帶。為了起到雨水凈化作用,此處添加了卵石過濾帶。當雨水流入此處,攜帶的泥沙和大量的漂浮物都會被濾除,干凈的雨水將被土壤和植被吸收,下滲至積水層。根據當前蓄水池儲水情況,判斷是否可以繼續儲水,如果達到上限,那么這部分雨水就會通過溢流口排放出去。設計方案滯留帶的最低高度為15cm,根據道路布設情況,控制滯留帶最高為20cm。另外,控制下凹部分的深度保持在一定范圍之內,使其與車行道路形成一定高度差,范圍20-25cm,從而保證雨水得以流入滯留帶??紤]到環境因素容易對滯留帶造成破壞,設計方案在綠化帶和路基之間鋪設土工膜,在距離地表不足1.0m處均鋪貼保護膜。
2.3嚴格管控管道材料
相關施工企業在實際施工過程中要對管道安裝環節加大關注和重視,避免其對最終施工質量產生影響。在對管道進行安裝時,通常會涉及大量管道材料,而這些管道材料與安裝質量具有直接關系,一旦材料存在質量問題,將會對工程施工質量產生較大影響,進而埋下安全隱患。施工企業要對管道材料質量加大關注力度,防止由于材料質量缺陷,進而引發施工問題,尤其在對管道材料進行采購時,相關采購人員要對材料市場做好調研工作,通過對比多家供應商,從而買到物美價廉的產品,確保材料的質量和綜合性能,而且在市場價格上也應具有相應的優勢。除此之外,在對管道材料進行運輸時需要采取合理的防護手段,避免由于運輸過程中的顛簸、磕碰、摩擦等而導致管道材料出現殘缺或裂痕等問題,全面保證管道材料質量。
2.4道路行車道和人行道優化
在降雨量大的區域,城市道路的機動車道和非機動車道可以選擇透水瀝青混凝土鋪裝,上面層采用OGFC混合料,中、下面層選擇乳化瀝青作為封層來減小路面滲水性。同時,可在上面層的透水層中埋設排水管,使得入滲雨水能夠沿著道路橫坡匯入排水管,通過排水管接入兩側綠帶。分車綠帶兩側路緣石均采用開口立緣石,并在兩側分車綠帶中設置雨水口。人行道可使用透水磚進行鋪裝,透水基層為25cm級配碎石,并在人行道透水基層埋設排水軟管,通入路側綠帶。2.5基于流量計算的水資源利用設計雖然儲蓄的雨水有助于解決城市水資源短缺問題,但是水資源有限,需要注意合理應用,建議收集該工程所在地區每年雨水流量相關數據資料,預計本年度雨水儲蓄變化情況。根據人們對水資源的需求量計算結果,合理設計水資源調用方案??紤]到計算數值與實際數值會存在一定偏差,為了更好地利用水資源,可以按照對水資源需求等級的不同,設計水資源調用先后順序,保證一級供水需求得以滿足,有計劃的組織二級水資源調用工作。關于三級水資源的調用需要根據當前蓄水情況擬定計劃方案。
2.6做好對市政路面排水的優化設計
在對市政路面排水的設計中,主要包括路面表面排水、路面內部排水兩個部分。在路面表面排水設計中,為了讓路面的雨水排走,可以通過路面的橫向坡度把水朝兩側排,防止道路行車道的路面范圍存在積水。對于路面排水,可以通過路面邊緣的排水系統、排水基層的排水系統來實現。在路面邊緣的排水系統中,主要是將路面水通過路面的結構層間空隙區域橫向流入縱向排水管內,再從橫向出水管內把水排到路基外。在排水基層的排水系統中,主要是在面層下部設置透水性的排水基層,且對邊緣位置進行縱向排水管以及橫向出水管設置,使水分以豎向滲流方式向排水管進入,再流至縱向排水管內,實現將水引到路基外的效果。
結語
綜上所述,在開展城市道路給排水優化設計期間,加強城市自身的堅實也是非常重要的環節之一,如果整體設計不達標,那么城市在運行期間就難將廢水排出,從而直接影響了城市居民的生活飲水以及周邊環境的情況。不僅如此,如果不及時對路面的積水進行處理,不僅會影響市政道路的使用期限,同時還會影響到城市居民的人身安全。由此可見,市政部門應該加強市政道路給排水系統的設計,將設計和城市的整體規劃結合到一起,從而獲得最優質的設計方案,這樣才能有效發揮市政道路給排水系統的功能以及促進城市的可持續向發展。
參考文獻:
[1]陽琪琪.海綿城市在市政道路給排水設計中的應用分析[J].工程技術研究,2019,(20).
[2]宋旭升,王輝霞.“海綿城市”在市政道路給排水設計中的應用分析[J].中國資源綜合利用,2018,(07).
[3]浦華友.海綿城市在市政道路給排水設計中的應用[D].合肥:安徽建筑大學,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