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歷經百年的風雨,中國共產黨沉淀出了恢弘、偉大的精神偉力。將百年精神融入到高校思政課程的教學之中,對完善大學生的愛黨教育、激發大學生的愛國情感、培養大學生健康積極的價值觀念上均具有重要意義?;诖?,文章通過分析黨的百年偉大精神的發展歷程,論述百年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課程的教學價值,從拓展實踐活動、應用網絡媒體、緊抓教育原則、完善課程內容等方面入手,探究有效的教學路徑,以資參考。
關鍵詞:中國共產黨;百年精神;高校;思政課
百年以來,中國共產黨在無數次不懈的奮斗過程中,形成了思想豐富、內涵深刻的紅色精神譜系,為高校思政課提供了有力的教育啟示。百年偉大精神是中國共產黨踐行使命、不忘初心的思想結晶,具有至關重要的德育價值。這種精神可以為發揮思政課程的育人作用提供磅礴的力量,助力高校人才的培養。一直以來,習總書記不斷致力于紅色精神的傳承和發展。若想完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建設,必須要深入剖析黨的百年偉大精神的內涵,讓學生能明確未來人生的發展道路。因此,在高校思政教育中融入百年偉大精神,是新時期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思想品德教育的根本任務。
一、黨的百年偉大精神的發展歷程
(一)抗戰時期的精神
在抗戰時期,中國共產黨為了挽救大廈之將傾,涌現出了無數愛國志士、革命軍人。他們浴血奮戰,為了國家的和平、人民的幸福而不懼犧牲。在這個救亡圖存的抗戰過程中,中國共產黨樹立了無數紅色精神,如長征精神、井岡山精神、紅船精神、紅巖精神、西柏坡精神等等[1]。這些精神內涵全部轉化成了思想豐碑,為百年偉大精神的凝聚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二)探索社會主義建設道路時期的精神
在建設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階段,中國共產黨帶領著全體人民踏入了求富求強的新征程。此時,新中國剛剛成立,正是百廢俱興的時刻。而黨的精神也根據國家和人民的需求,發生了相應的蛻變。例如為人民服務的雷鋒精神、堅持不懈的大慶精神、克服種種困難的“兩彈一星”精神,都是建設社會主義時期沉淀下的寶貴財富。通過這些黨的精神的引領,中國才能克服西方的分化圖謀,保持堂堂正正的發展信念。積極打破了列強的封鎖,實現了經濟、科技、教育的獨立。而這個時期的精神要素,也成為百年紅色精神的內驅動力。
(三)改革開放之后的精神
在改革開放時期,根據時代的發展需要,黨的精神再次兼容并蓄,發展出以改革為核心的精神理念。通過黨的正確領導,人民萬眾一心,不懼任何挑戰,涌現出了無數致力于開拓進取的優秀人才。為了實現全民小康的發展任務,扶貧攻堅政策一直在我國全面施行,從未有一絲一毫的懈怠,這體現出了中國共產黨一諾千金的高貴精神。面對扶貧工作的種種困難,不言放棄、不言失敗,也體現出我黨堅韌不拔的優秀品質。由此可見,黨在改革開放時期的精神,是百年偉大精神的重要組成。
(四)新時期的精神
新時期的紅色精神,承載了近百年的深厚內涵,為中華兒女指引了新的前行方向,例如矢志不渝的愛國精神、勇攀高峰的創新精神等等。天問系列的成功發射、新冠肺炎的防疫勝利,均體現了我黨不忘初心、以人民的幸福為宗旨的精神內涵。因此,新時期的紅色精神,也成為了黨的百年偉大精神的發展希望。
二、黨的百年偉大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課程的教學價值
(一)堅定高校學生的理想信念
高校學生作為新時代的領跑者,必須要具有優秀的理想信念。但觀察大多數高校學生的學習現狀,對未來缺乏規劃,沉迷游戲而不思進取的現象頻頻存在。對此,將黨的百年偉大精神融入到高校思政課程,有助于激發高校學生的奮斗潛能,讓新時代的青年能從紅色精神中獲取思想啟示,轉化成實現理想信念的內在動力[2]。這不僅對民族復興、國家發展大有裨益,也能成就大學生的青春夢想,使其成為一名對國家、共產黨、人民、社會有益的優秀人才。
(二)培養高校學生的愛國情懷
在高校思政課程中融入黨的百年偉大精神,可以讓學生們領略到祖國的強盛和共產黨的偉大。在當前,不乏有大學生過度崇拜西方文化、日韓文化,愛國主義的思想意識比較淺薄。而借助百年偉大精神,滲透黨史教育,可以在潛移默化中糾正學生的錯誤理念,讓學生能從中形成民族自信,有效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懷。正如共產黨在抗戰時期、建設特色社會主義時期、改革開放時期、新時期等階段涌現出的無數英雄人物,其英勇犧牲的事跡以及創造出的偉大成就,都能潤物無聲的感化學生,成為滋養大學生愛國情感的優秀土壤。
(三)加強高校學生的道德品質
通過黨的百年偉大精神,也有助于加強高校學生的道德品質。德育教育本就是思政課程的重要內容,大學生作為時代新人,必須要具備優秀的品德素質。而在百年偉大精神的譜系中,不乏廉潔奉公、風清氣正的優秀德育元素。在思政課程中落實百卉千葩的紅色精神,可以為學生的思想、靈魂帶來全方位的洗禮。正如雷鋒精神、焦裕祿精神、郭明義精神,都可以成為大學生思政學習的榜樣[3]。當學生能將這些精神內涵牢記于心,才能真心實意的改變自己不良的行為習性。
(四)激發高校學生的進取之心
如今,我國的發展形勢蒸蒸日上。在這個關鍵時期,如果即將步入社會的大學生毫無進取之心,抱有得過且過的生活態度,將成為祖國發展的隱患。因此,在高校思政課中融入百年偉大精神,借由華夏民族在探索復興的道路中所展現出的腳踏實地、堅持不懈的精神風范。可以感染學生的內心,堅定學生的意志,成為激發高校學生進取之心的營養物質。
三、黨的百年偉大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課程的教學路徑
(一)緊抓教育原則
若想讓黨的百年偉大精神有效融入在高校思政課程之中,首先要緊抓教育原則。比方說,以黨史為載體滲透精神元素,首先要堅持黨性原則。讓思政教育落實在人民的立場之中,為學生樹立優秀的大局意識、責任意識、科學意識。學生的一言一行,都必須與黨的言論完全一致,堅決維護中國共產黨的完美形象[4]。其次要貫徹科學原則,例如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課程中,引導學生從客觀、科學的角度來認識革命事件,能從正確的視角來評價革命人物的成就,正視百年紅色精神在孕育過程中曾出現的錯誤,以及未來發展將要面臨的難題。由此,可以全面總結革命道路中的成功經驗,為共產黨和國家的前進道路做好科學的理論分析,打下扎實的發展基礎。
(二)完善課程內容
將百年紅色精神結合在高校思政課中,課程內容是不容忽視的融合途徑。以紅色精神中的雨花英烈精神為例,其內涵包括三大要素:崇高的理想信念、高尚的道德情操、為民犧牲的大無畏精神。而這三大要素,也可以與高校思政的教學課程找到契合點。例如在“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教材中,曾明確論述了堅定理想信念的重要性,與雨花英烈精神的第一要素不謀而合。再比如“中國近現代史綱要”,在“為新中國而奮斗”的章節中列舉了無數不畏犧牲的革命烈士,也與雨花英烈為民犧牲的精神內涵相互印證。由此可見,通過提取百年偉大精神中的文化精華,在高校五大課程版塊中尋求到良好的契合點,可以對加強大學思政教育起到良好的幫助作用。
(三)應用網絡媒體
在信息時代,高校思政教師想要充分發揮黨的百年偉大精神的育人作用,不能只拘泥于線下的課堂教學。而是要積極向網絡世界拓展,利用網絡的普及性、便利性,來推廣立德樹人的教育[5]。比方說,主動開發宣傳愛國愛黨精神的教育網站,作為學生的學習平臺。思政教師可以在網站中隨時推送文章,為學生介紹無數感人肺腑的紅色歷史文獻、紅色影視故事。以實現思想上的引領,滋養大學生的心扉,將紅色精神印刻在學生的內心深處。
(四)拓展實踐活動
除了宣傳以外,借助實踐活動,引導高校學生身體力行地體會紅色精神,也是落實紅色教育的有效路徑。思政教師應當放寬教學視野,將學生的課余時間充分利用。讓思政教育走出課堂,融入到學生的日常生活之中。例如,在暑假期間,思政教師可以組織“下鄉走訪”活動,帶領學生們走訪貧困地區,參與到義務幫扶活動之中。讓學生利用學習過的知識,幫助貧困地區的人民們排憂解難,為同胞們帶來力所能及的幫助。通過這種方式,可以貫徹黨的百年偉大精神中“樂于奉獻”“承擔責任”的思想理念,將紅色精神付諸于實踐。
結語
通過黨的百年偉大精神,營造深入人心的思政教育環境,可以堅定高校學生的學習初衷,讓學生能從百年精神中感悟真理、收獲前行的力量。思政教師應當充分把握百年紅色精神的內涵,以課程內容、教育原則、實踐活動、網絡媒體等多種路徑作為教學的切入點,將立德樹人的教育目標全面落實。從而引領大學生的身心向健康的方向發展,成長為助力國家繁榮、民族復興的優秀人才。
參考文獻:
[1]學黨史 ?強信念 ?跟黨走 ?歷史偉業與經驗啟示:青年視角下百年黨史的回顧與思考[J].新生代,2021,{4}(04):4.
[2]王友平.中國共產黨的百年奮斗歷程與經驗啟示[J].新生代,2021,{4}(04):5-10+26.
[3]高建麗.談百年黨史在培育思政學科核心素養中的運用——以統編必修三教材《中國共產黨的領導》為例[J].中國教育學刊,2021,{4}(S1):197-198+201.
[4]肖雅,方文.百年黨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論析[J].云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2021,15(04):138-142+164.
[5]王倩.百年中共黨史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價值及路徑研究[J].民族高等教育研究,2021,9(03):9-14+20.
作者簡介:胡葉帥(1994--),男,浙江寧波人,本科,浙江財經大學東方學院,助教,研究方向為高校黨建與思想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