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俊磊
摘要:當前的教育階段中,許多高校在教學過程中“智育”和“德育”方面還存在缺點和不足。這就需要教育者從適合時代發展的教學理念上,找尋適合高校數學的教學方法,將“智育”和“德育”與高校數學課程相互融合。本文對高校數學“智育”與“德育”深度融合的教改進行研究。重點分析了將“智育”與“德育”深度融合教學的方式方法,從而達到能在高校數學的課程中加入新型教學方式的目的,既可以幫助學生更好的掌握數學知識,又可以促進學生在未來規劃、素質人格、社會價值觀上優質發展,達到為社會培養優質人才的目的。
關鍵詞:高校數學;智育;德育;教改
一、當前高校數學“智育”與“德育”相互發展中存在的不足
“智育”與“德育”都是在強調“育”字,無論是哪一方面,都需要體現數學這一學科在育人方面的重要性。數學作為學生上學階段最為常見的學科,有著幫助學生建造思維框架,提升學生邏輯的作用。高校數學在學習的過程中,能為學生提供“智育”與“德育”這兩方面的能力。在“智育”方面,學生學習數學時,教師要引導學生學會數學思考的思路和方法,從而幫助學生更好的解題 。在“德育”方面,教師需要引導學生使用數學來鍛煉學生的核心素養,在提高學生素質、品格與道德方面起到一個培育塑造的作用。
但是受我國傳統教育的影響,雖然高校的數學教育是內外兼修培養學生能力的一門課程,但是仍存在許多問題。比如:(1)學生在學校要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但是許多高校在教學的過程中,還是以學生的成績為最終的參考標準,只注重學生的“智育”從而忽視了學生的“德育”。(2)“智育”與“德育”實施的目的性不強。高校在教學的過程中,只將“智育”與“德育”貫穿到了教學的表面,高校的數學課堂上,教學內容和“智育”、“德育”的概念得不到互相的融合,導致“智育”與“德育”還是沒有深入貫徹落實到位。(3)“智育”與“德育”得不到發展。“智育”與“德育”的概念提出后,需要緊跟時代教育的發展,學會發展和變通,在新時代教育改革制度下,高校數學對學生的要求已經不是單純的掌握知識,而是需要將素質,道德水平都融入到教學中去。現代教學理念中“智育”與“德育”的概念已經得到拓展,教師在教學方案中也應不斷革新。
目前所面對的問題,是需要將不同的領域下所涉及到的內容,和數學知識,學生的技能素養一起培養。教學課程的內容得到改革,這就需要各高校數學教師,能主動承擔起創新教學的責任。在教學的過程當中實施探究式教學,能將“智育”與“德育”充分利用,并構建一個合適的教學框架,將高校數學課程與“智育”、“德育”相互融合。并能在最后將其落實到真正的教學過程中,從而達到為社會培養“智育”、“德育”全面發展的人才。
二、符合時代進程,實施新的教學理念
素質教育是當前教育發展的實施理念。教育最根本的目的就是立德樹人,讓每一個學生都能享受素質教育,實現教育公平。在發展的過程當中應堅持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學生。無論哪一個階段,數學都作為最基礎的學科被學生學習理解,其存在的意義就是為了在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造力。在當前的教學過程中,許多高校數學的教學課程上,教師只注重了課堂上對學生進行數學知識的傳授和數學技能的培養,卻忽視了在數學學習的過程當中還要加入對“德育”的發展,當“德育”得不到發展,教學的價值和意義就會大打折扣。這需要高校數學教師在實行教學任務之前,先要對教學的內容進行一個討論和整理,對教育的政策和原理進行歸納總結,改掉傳統的教學理念,實施“智育”與“德育”全面發展,從不同的角度對數學在課堂上的講課方式、講課內容、講課目標、學生反饋這幾個方面進行總結。這樣,在教學的過程中又符合學生對專業課程知識的需要,又能對學生的素質能力和道德品質得到提升,更符合教育發展的原則,適應學生自己的發展。
三、從三個不同方向發展高校數學的“智育”與“德育”
高校數學教學只是教育過程中所研究的一門學科,最終更需要的是不同學科的教師,在講課教學的過程中,多吸收不同學科專家的意見,結合社會發展流行的趨勢。從不同方面發揮作用,以數學作為教學內容的媒介,對學生的數學進行“智育”與“德育”雙層發展,不同方向多向發展,相互合作,探討高校數學“智育”與“德育”的教學方向。高校數學的開展是為以后學生多項發展打下基礎,學習數學的學生在教學結束后會從事不同方面的工作,每個領域的工作對數學的運用與培養都是不同的。
比如,經濟管理系需要學習到的是《經濟數學》,數學的側重點就不同。多注重為數學經濟函數模型的學習。在學習要求上,高校學生除了要熟練運用計算機進行辦公外,還需要學習財務報表的制作方式,以及發票收據的出示工作。這些內容都是經濟管理系的學生畢業后所要面臨的工作內容。對計算機的操作要求上,不單單需要使用Excel做數據的處理,還需要制作表格,使工作的內容能清晰地展現。這是對學生在“智育”方向上的培養。而另一個層面,教師在教學的過程當中,要培養學生的職業道德,需要給學生明確的說出數學是具有嚴謹性的一門學科,數字是無法作假的,也是最容易作假的。而在經濟管理行業的學生需要在從事本行業工作時做到實事求是,不進行虛假報賬。這不僅考驗學生本專業上的業務能力,也考驗了學生的道德水平。
比如,機電工程系的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也會學到《計算機數學》,計算機專業的編程與代碼繁瑣復雜,需要經過學生準確的計算得出。機電工程系對于數學方面的要更加的精細,對邏輯思維能力具有很強的要求,需要嚴謹也需要有一個擴展整體性的能力要求,這就是機電工程系的學生所要求到的“智育”。在培養機電工程系學生學習數學的過程中,除去培養學生縝密的思維邏輯,和精細的計算能力之外,還需要給學生樹立正確的觀念,為科學技術做工貢獻,不能只想著獲得利益,還要有為國家繁榮民族昌盛而奮斗的精神。這就是“德育”。總之,只有在不同角度出發,為學生學習做熏陶,才能更好地幫助高校學生學習數學,為以后的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四、高校數學教學中融入“智育”與“德育”的方式
高校數學的教學目標應該是培養為社會作貢獻的人才。圍繞著數學知識開展的,通過技術的學習,文化知識的培養,人生觀價值觀的樹立,面對不同需要對數學知識進行學習的學生,進行“智育”與“德育”的融合,進而達到高校數學教學過程中的“雙育”目的。達到“雙育”需要教師在四個不同的方面進行努力。首先是授課目標,教師在授課的過程中,一定要明確授課的目標,將三維的授課標準轉換為多維的綜合標準。不同專業的課程中需要考慮到的數學教學應明確規劃細致分析。在授課內容上面,教師可以根據國外對高校數學的授課內容,中外結合找到適合我國的數學教學內容。數學是一個整體的科目,但也能將其細化分為不同的學科數學,不同學科的數學都能經過融合與拓展的模式和各個專業領域相互結合。利用學科優勢,加入專業課程中的知識點,舉例分析,加強教學中的文化內容,使用多媒體,以多種方式將文字內容,動畫內容相互結合,在問題的解決上,要注重邏輯思維能力,遵循程序性和可操作性。將“數學+”內容的體系展現出來,完善數學背后的故事,講述數學發展的歷史,數學家研究數學的故事,以及數學課程中的思維總結。展現數學科學合理嚴謹的特點,讓“智育”與“德育”能更好的融合。在課程實施的過程中,選擇不同方向進行教學,在課堂上,可以為學生設置選修課程和必修課程。在課后,為學生舉辦數學大賽,創建數學社團。通過不同的形式和手法,讓教學實施的過程變得輕松有趣。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采用多種方式進行教學,利用信息化時代的發展,采用課堂討論,例題分析,實踐應用等不同的教學方式,打造一個“傳統”和“現代”相結合的教學環境。在授課評價的過程中,可以讓教師時刻掌握教學的動向和學生的反饋。課程評價主要來源于學生,教師在授課的過程中,可以對學生學習知識技能的能力和道德品質的能力進行綜合的考察。通過分析,制定出不同的授課內容。教師可以采用學生評價、師生互評、教師評價等多個方面進行分析,根據標準,從“智育”與“德育”這兩個不同的方面進行考核。從而達到及時發現學生漏洞問題,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提高教學水平。
五、高校數學教學中“智育”與“德育”的實踐和發展
首先找一個專業新生班級作為實驗內容的研究對象,并在研究的過程中,對該班級進行分析和觀察。首先需要對實驗對象進行分組觀察,排除其他因素最終找到實驗的結果。在研究的過程當中,需要將高校數學進行“智育”與“德育”分項教學,再將“雙育”課堂與傳統的教學課堂進行分析對比。從不同的方面找尋“雙育”教學的教研結果,并在結果中尋找教學當中出現的問題,最后對問題進行解決并完善高校數學的“雙育”課堂
結束語
綜上所述,高校數學“智育”與“德育”深度融合的教改探究方向廣泛,需要教師團隊通過不同的方面進行研究,致力于發現其中的問題。當前的高校數學“智育”與“德育”沒有達到和教學內容的高度融合,有些甚至還沒有達到融合的程度,所以就需要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能緊跟課堂教學的發展,轉變傳統的教學理念,針對高校教學中不同專業的學生從不同的方面進行“智育”與“德育”方面的改革,從而達到完善課堂體制的研究,將教學方式通過教學實踐來得到證實,最后建立一個“智育”與“德育”深度融合的教學方式,能讓學生真正的從數學中提升自己的學習能力,讓高校教學真正達到“立德樹人”的目標。
參考文獻:
[1]劉淑貞,王明宇.高職數學“智育”與“德育”深度融合的教改探究[J].教育教學論壇,2020(02):358-359.
[2]張曉冬,謝彥紅,韓世遷.如何在高校數學教學中滲透德育[J].西部素質教育,2019,5(06):40+42.
[3]謝小韋.素質教育背景下德育與智育的有效融合——以我院高職數學教學實踐為例[J].科教文匯(中旬刊),2015(12):40-41.
[4]陳紹東,宋亮.素質教育背景下德育與智育的融合——淺析高校數學教學中的德育滲透[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中旬),2015,31(02):11-12.
[5]宋亮亮.淺談高校數學教學中的德育教育[J].世紀橋,2012(03):155-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