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玥
近年來,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現代女性的自我意識進一步覺醒,更多的女性開始關注自身的價值體現與社會定位。在過去十幾年中,女性中年焦慮問題在社會中引發廣泛討論,與近年來進一步覺醒的女性自我意識形成沖突。不少女性既面臨著現實的生活壓力,又要面對精神層面的迷茫和抉擇,“三十歲女性困惑”成為了在女性群體中被廣泛關注的話題。《三十而已》關注三十代女性在工作、家庭、情感等問題上所面臨的境遇、抉擇、困境。本文旨在通過對該劇中女性形象的設定進行簡要分析,從三個方面簡述該劇為了符合新時代女性觀眾觀劇需求而在女性形象設定上作出的改變和局限性。
社會生產力的發展促使女性主義思潮的產生,近年來,我國的女性主義力量逐漸壯大,更多的女性開始號召女性獨立,關注自身價值的提升。經濟獨立是保障自身利益的基礎,也是很多新時代獨立女性的首要奮斗目標?!度选穱L試在三位主角身上展現出女性追求和實現經濟獨立的狀態。顧佳和丈夫一起創辦了煙花公司,之后雖為了操持家事改做全職太太,但她在事業上的才能和心智并沒有因為全職太太的身份而喪失。鐘曉芹在物業公司上班的時候雖然渾渾噩噩,但她仍有一份自食其力的工作,辭職后鐘曉芹開始在網絡上發表文章并最終出版書籍,在經濟收入上獲得提升的同時還在工作中尋找到了價值感。而王曼妮則完全是“滬漂奮斗青年”的縮影,即使中途回到老家感受過了人情社會的便利,但還是毅然決然地放棄這種無價值的安逸生活,選擇回到上??孔约旱呐念^開始并最終取得成功。在三位女主人公的人物設定上,《三十而已》試圖把握當代女性在影視劇中對于女性角色的的自我投射,塑造獨立自主的女性形象。
然而,《三十而已》中無處不在的消費主義元素又加深了對女性的異化,通過炫耀性消費來物化女性、貶低甚至污名化女性。炫耀性消費即指通過鋪張浪費來向炫耀和展示金錢財力或社會地位的行為,帶有明顯的劣根性。例如諧音“want money”的王曼妮,所工作的奢侈品行業服務于上層社會,也因此是消費主義主導的一個行業,劇中王曼妮被趙靜語顛倒黑白地污蔑和辱罵,店長卻勸說她奢侈品行業性質特殊難免會被帶上有色眼鏡看待。王曼妮是一個被物化的女性角色,而劇中顧佳為了加入太太圈擺脫王曼妮幫她購買限量版奢侈品包的劇情更是炫耀性消費的典型呈現。顧佳買包的行為實際上符合消費主義的內在邏輯,即消費的對象并非商品和服務的使用價值而是其符號象征意義,顧佳想要通過購買限量奢侈品包來彰顯自己的財力和地位?!度选穭≈羞@些消費主義元素本質上是對女性的物化,即使劇作在人物設定上希望表現出女性的獨立自主,但實際上這些角色依舊身陷于消費主義囹圄之中。
近年來,女性題材電視劇在市場上的數量越來越多,以往以單一女主作為主角展開劇情線的敘事套路對觀眾的吸引力大大下降,因此近兩年女性向電視劇也開始尋求突破,如《歡樂頌》等構建都市女性群像,展現不同年齡段女性生活的電視劇開始成為新的潮流。女性群像能夠容納階層、年齡或職業等方面各有特點的女性角色,并通過剖析她們的行為和性格特質背后的成因來展現不同女性在社會上面臨的不同考驗與困境,豐富劇集中女性角色的形象。《三十而已》中呈現了位于同一年齡段的三個女性形象:已婚已育的顧佳,已婚未育的鐘曉芹,單身女孩王漫妮。未婚的女性被催婚,已婚女性面臨婚姻家庭的各方壓力,已育的女性要面對家庭和事業的平衡及家庭情感危機等,這些具有代表性的困境和狀態都能引起觀眾的廣泛共鳴。此外,三個角色的其他背景設置也有意地錯開:“滬漂”王曼妮與本地土著鐘曉芹、自主創業的許幻山夫婦與家有“鐵飯碗”的陳嶼夫婦。不同的人物設定讓劇集內容更加豐富和復雜,也更加真實。
同時,將目光聚焦女性群像有助于跳出傳統影視劇中女性淪為男性爭奪的目標或因為男性產生“雌競”的刻板思維,在劇中展現女性之間互幫互助、良性競爭的關系,在人物設定上也能讓女性角色之間擁有更復雜的相關性或映射性。比起大女主劇,女性群像劇刻畫能夠更加完整地呈現出社會上的女性面孔。在《三十而已》中,女主角遭遇情感生活、事業發展上至關重要的轉折點時,她們都不約而同地向對方尋求幫助或者情感上的陪伴,男性在相關情節中出現的次數則趨近于零。
但在塑造女性群像的過程中,為了推進主角故事線的發展使得部分女性配角的設置過于草率。例如劇中為了在顧佳的故事線中安排一次巨大的波折,展現一貫強大的顧佳頗受打擊并展現主角三人之間的姐妹情,設置了插足顧佳婚姻的林有有一角。林有有的生活仿佛只圍繞著許幻山展開,不僅對許幻山極度崇拜更是為了他放棄工作遠走他鄉。這個角色的行為動機毫無說服力,設定草率而片面,本質只是為了表達一種男性凝視的幻想。這種情況同樣出現在群像戲中。在《三十而已》中,主角三人幾次見面與談心幾乎都關乎家庭和情感,即使是王曼妮決定辭職回到老家的那場戲,本質上造成這一切的原因還是因為與梁正賢之間的關系破裂對王曼妮的工作和精神造成了巨大打擊。雖然女性群像的描寫有助于展現女性關系中區別于“雌競”的良性的一面,但《三十而已》對于此方面的運用是片面的,整體的人物關系仍舊流于俗套。
情感生活是目標受眾為女性觀眾的都市劇備受矚目的部分,大熱劇集中對于女性角色的感情和婚姻狀態的關注實際上一定程度反映了被社會所廣泛認可的情感婚姻觀念。在《三十而已》中,劇作通過對女性形象的感情生活描寫,試圖展現出區別于傳統“寧毀一座廟,不拆一樁婚”的傳統婚姻觀念。鐘曉芹與丈夫陳嶼的婚后生活缺乏溝通,矛盾不斷,所以她選擇和丈夫分開,并且嘗試與年輕的男孩展開一場姐弟戀。得知丈夫出軌之后的顧佳在了解事情的過程之后面對丈夫許幻山真切誠懇的請求并未動搖,而是毅然決然堅持離婚,在辦理離婚手續時顧佳毫不猶豫地簽字與優柔寡斷的丈夫形成鮮明對比。從這些橋段中可以看出,《三十而已》在對于婚姻觀念的設置上已經觀照到當下女性的心理轉變,而非是對傳統婚姻觀的生搬硬套。
然而,即使在部分情節上《三十而已》展現出了觀念上的與時俱進,但是劇中女性在情感和婚姻方面仍舊在大體上處于被動和弱勢的地位。例如與梁正賢有牽扯的兩個女人——王曼妮和趙靜語,則更是傳統的大男子主義情感觀念的投射。從與梁正賢的感情線上來看,王曼妮的角色設定非常傳統,先是逐步沉淪在對愛情的美好幻想中,又為了愛情放棄工作升職的機會,最終遭到背叛,一段消沉后才再度振作審視自我,把情感上的受傷作為女性找尋自我的先決條件,如此老套的設定與新時代女性情感觀念是相悖的。趙靜語一角更是完全建立在封建思想男性對于女性的主觀構建上。她沒有自己的工作,完全依靠梁正賢而活,與梁正賢交往七年,是“所有親朋認可的梁正賢的妻子”,實際上卻沒有與他辦理結婚手續。這是對于香港地區傳統婚姻觀念的一種折射。老舊的封建觀念認為只有大辦酒席、宴請親朋的夫妻才是真正的夫妻關系,被廣而告之的這位妻子才是家里的“妻”,男子與其他女性產生曖昧關系的不過是“妾”。這樣的婚姻觀念在現代社會早應被抵制,《三十而已》中卻大肆刻畫趙靜語對王曼妮的刁難和刻薄,掌摑王曼妮的情節更是充斥著封建社會中正妻對妾侍管教的意味,與現代女性所追求的平等愛情觀相去甚遠。
最近幾年,女性題材的影視作品呈現井噴式增長,在激增的數量背后是流水線式的劇本創作?!度选吩噲D打破這種刻板印象的描寫,希望通過構建出與時俱進的新時代女性形象。
在敘事方面,它以女性群像作為主要描寫對象,女主三人之間的“姐妹情誼”描寫已經具有了當下性,通過“同為女人”的共情來實現情感支撐和相互尊重;劇中人物的行動也體現出新時代女性追求獨立自主、價值提升的特點,展現了飽滿的都市女性形象,在一定程度上契合當代女性對于影視女性形象的主觀構建。但同時,《三十而已》并未完全跳出傳統性別觀念中的男權凝視,在物質、情感等多個方面都展現出了對于女性形象的刻板負面認識。
當今社會女性在思想上已經有了很大的改變和提升,她們開始更多地關心自己、審視自己,國產影視劇中女性角色的形象也變得愈發多樣,自主獨立的意識愈發明顯。都市女性電視劇應該更直接地剖析社會中女性群體所面臨的本質困境與難處,更進一步地挖掘與思考,才能夠創作出更具突破性的女性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