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蘇志紅
(作者單位系江蘇省鹽城市初級中學)
在初中生物課堂中,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進行適當的教學延展,在讓學生充分掌握理論基礎的同時,挖掘生物課程教學的多元價值,結合生物課堂開展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就是一個很好的嘗試。生物課程中包含著多樣化的知識,其中不少內容可以成為學生思維的向導,有助于學生正面價值觀的建立。教師要善于通過這種教學延伸,開展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這能夠讓學生基于不同的視角認識生物知識,加深學生的學習印象,并且有助于學生綜合學科能力的培養。
教師首先可以結合教學內容對學生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教師要善于挖掘利用課本中的相關資源,進行靈活的教學構建,帶給學生積極正面的引導。教師要善于將理論化的生物學知識和學生的生活聯系起來,通過引入生活中那些能夠引發學生內在情感的范例和實例,創建更加開放化的教學環境。這會為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入提供基石,帶給學生良好的學習指導。同時,學生也能夠基于不同角度認識知識,并且在這些內容的學習中對一些問題有新的思考。這才是在生物課堂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要達到的效果,在這樣的學習過程中,學生會獲得更加全面的學科能力。
例如,在教學“精卵結合孕育新的生命”這一節內容時,給學生講解了知識原理后,教師可依據教材內容在班內開展一個以“感恩母愛”為主題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在正式講授教材內容之前,教師可設計一些與母愛相關的問題,讓學生和自己的父母進行交流溝通,讓他們詢問母親在懷孕期間發生過哪些令人難忘的事情等。基于這樣的溝通,學生能夠認識到母愛的偉大,也會發現母親在孕育新的生命時經歷了諸多困難和不易。這能夠培養學生的感恩之情,拉近父母和孩子之間的關系,是良好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種體現。
在生物課堂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教師要善于營造好的學習氛圍,為學生創設有針對性的學習情境。這不僅有助于知識要點的傳達,同時,也會讓學生受到正面引導,讓心理健康教育取得更好的實施效果。教師可以利用各種不同的方式營造教學氛圍,可以適當引入一些延伸學習內容,讓學生對課內主題產生更深的認識。同時,教師還可以有意識地和學生展開互動,以提問的形式引發學生對問題展開思考,讓學生對一些典型的社會問題、社會現象進行相關反思,這些都會讓心理健康教育在課堂上有更好的落實。
以“保護生物多樣性的艱巨使命”這節課的教學為例。為了給學生展示當前生物多樣性受到的挑戰,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設備給學生呈現一些珍稀動植物的圖片,告訴學生它們瀕臨滅絕,生物多樣性正面臨嚴重的威脅,地球上每年都有大量的物種滅絕,人類不能漠然處之,保護生物多樣性就是保護人類自己。當學生看到那些觸目驚心的畫面后,學生內心會產生強烈的情感共鳴,并且能夠深深認識到保護生態多樣性的重要性。有了這樣的學習過程后,學生將會在今后的生活中有意識地從自己出發,參與到生物保護的行列中。這是一種正面的心理健康教育,也有助于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是生物課程教學價值的一種延伸。
初中生物課本中,很多學習內容都在向學生傳遞正面價值,比如建立學生的環境保護意識,向學生講解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重要性等。這些內容的教學,同樣是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良好依托。教師在講到這些內容時,要以更直觀的方式呈現理論知識,并且可以通過各種典型生活實例的引入,加深學生的學習認知,促進學生正面價值的形成。教師要多利用有代表性的實例來講解理論知識,帶給學生更深的學習印象,這樣的方式才能夠讓生物課教學的多元培養目標良好實現。
比如在教學“綠化,我們共同的行動”這一節內容時,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設備給學生展示一次性筷子和被砍伐的森林的圖片,隨后提問:同學們,你們在看到這些圖片之后有什么想法?森林和我們人類有什么關系?創設了這個學習背景后,教師隨之可以組織學生開展開放性的討論:在你的生活經歷中是否遇到過破壞環境的事例?破壞環境有哪些不良影響?你是否知道哪些行為和舉措能夠保護環境?隨著學生之間討論的不斷深入,學生會越來越深入地認識到,很多我們生活中的“小事”,其實都容易對生態環境造成破壞。學生會進一步達成價值觀上的共識,那就是保護環境必須從我做起,需要我們每個人都參與其中。這樣的教學設計很好地傳遞了正面價值,并且潛移默化地讓心理健康教育融入教學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