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陸玲
(作者單位系江蘇省建湖縣第一中學)

美術是培養學生藝術造詣的一門人文課程,在日常生活里與學生的心理健康密不可分。高中美術教師可以在平時的美術課堂中融入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也可以將高中美術活動與心理健康教育相結合。
美術創造是需要靈感的,需要學生擁有豐富的情感體驗和健康的心理以及較高的審美水平,而審美水平的教育可以提升人的精神層面和生命感受。個別教師在以往的高中美術教育中,往往太過于在意教學成果,而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美術活動,這樣容易讓學生形成“形式大于思想”的情況,導致畫出來的作品缺乏創造性。有趣且合適的美術活動能夠對高中學生的情緒產生良好的影響,使高中學生的美術課堂氛圍變得輕松,從而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發展。
舉個例子說明,在進行湘教版高中美術教材中“心靈的慰藉”的教學時,教師可以弱化教學部分,多多關注學生的情感部分。教師可舉辦一個講述心靈的小講座,和學生一起探討自己心靈的慰藉,然后讓學生根據對這次講座的心得體會創造一幅繪畫作品。這樣可以讓教師更加了解學生內心的真實想法,也可以讓學生多多抒發自己的情感,而不是總把自己的想法憋在心里。多多舉辦美術活動有益于學生身心健康,也可以將高中美術活動與心理健康教育更全面地結合起來。
不僅在美術課堂內可以舉行美術活動,在課外也可以。人都是群居動物,人與人之間的互動可以使人感到和諧安穩。課外的美術活動能讓學生更加親切地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也能增加學生之間的互動,維持學生的人際關系,促進學生的心理健康。教師可以舉辦一些互動性較高的課外美術活動,比如繪畫比賽、美術講座、涂鴉大賽等。這些課外活動可以與傳統節日和愛國情懷緊密連接,開展此類課外活動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有很大的好處。
舉個例子說明,在進行湘教版高中美術教材的“人間生活”的教學時,個別教師只是通過口述或者在多媒體上展示圖片、視頻的方式來向學生描述人間生活,這不利于學生全面直觀地了解真正的人間生活,從而導致其創造出來的美術作品也容易缺少人間煙火味和真實性。教師可以帶領學生一起去戶外,探索真實的人間生活,比如舉辦野外露營或者田野寫生等活動,讓學生親眼看到大自然的美麗,身臨其境地感受,這才能帶給學生創作靈感。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去城市中心人群最擁擠的地方,讓學生去感受真正的辛苦。教師還可以帶領學生去經典的巷道或胡同里,感受百姓生活的煙火氣。活動結束之后,教師再讓學生根據自己真實的感受自由地創作。課外美術活動既能讓學生創造出更好的美術作品,又能讓學生的心靈得到更好的洗滌。
個別學生在遇到心理瓶頸時,很難通過一般的美術活動來疏解。具有針對性的美術活動可以給學生提供心理宣泄的機會。教師可以舉辦一些有針對性的與教材內容相關的活動,喚起學生的積極性,這對學生的心理健康具有教育意義。當發生重大事情時,學生的心理健康很容易受到影響,所以在此時舉辦一些有針對性的舒緩的美術活動,可以使學生緩解不好的心理影響。
舉個例子說明,在進行湘教版高中美術教材中“走進博物館”的教學時,正巧新聞報道了很多先烈為了守護文物而獻出了自己的生命,有些學生對這些先烈十分敬佩,也有學生表示不理解:文物難道比人的生命還重要嗎?所以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去博物館,設身處地地感受文物的魅力,讓學生在面對這些文物的時候,找到屬于自己的真實的答案,最后通過這次的互動創作出一幅《我心里的文物》美術作品。再舉個例子,在進行湘教版高中美術教材的“托物寄情”教學中,正巧有新聞報道了一些年輕人浪費物品的情況,學生看到以后都對浪費物品的行為表示譴責,但是又不知道如何從自身開始改變。所以教師可以舉辦一個交換物品的活動,讓學生將自己平時閑置的物品帶到學校來,根據自己的喜好進行交換,將別人的閑置物品親手改造為自己的實用物品,再注入自己的感情在得來的物品中,最后依據這個物品創造出自己的美術作品,做到真正的“托物寄情”。舉辦美術活動給高中學生的心理帶來了很大的舒緩,高中美術活動與心理健康教育的結合是十分必要且有益的。
綜上所述,適當的高中美術活動可以使高中學生的情緒和心理都得到舒緩,培養高中學生健康的心理意識。教師可以將高中美術活動和心理健康教育好好結合,在美術活動開展的同時也自然而然地進行心理健康教育,一舉兩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