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冒碧云
(作者單位系江蘇省如皋市吳窯鎮吳窯幼兒園)

民間故事內涵豐富,我國流傳甚廣的經典的民間故事有《牛郎織女》《梁山伯與祝英臺》《孟姜女》《白蛇傳》等。民間故事是我國民族文化的瑰寶之一,將民間故事融入幼兒教育教學活動之中,有利于培養幼兒的文學想象力,有利于啟迪幼兒美好的心靈。那么,如何利用民間故事來培養幼兒的文學想象力呢?
教師應精選經典、高雅的民間故事來培養幼兒的文學想象力。教師應為幼兒選擇積極的、健康向上的、富有“正能量”的,且讓幼兒易于理解與接受的民間故事,這樣的民間故事應貼近幼兒的生活實際,彰顯其特有的知識性與趣味性以及審美藝術性等。對小班幼兒而言,由于其本身年齡偏小,對民間故事的理解能力相對欠缺,教師可以為小班幼兒選擇淺顯易懂又具有強烈感染力的民間故事;而中大班幼兒的理解能力有所增強,教師可以為中大班幼兒選擇貼近生活實際、易引發幼兒情感共鳴的民間故事去培養幼兒的文學想象力。
教師應選取教育性強的民間故事來培養幼兒的文學想象力。教育性是利用民間故事培養幼兒文學想象力的首要條件。教師可以以“愛的教育”為主旋律精心選取民間故事,比如讓幼兒通過生動的形象去想象、創造如何愛護他人的文學作品,其形式可以是讓幼兒寫兒歌、讓幼兒說出贊美他人的一段話等;也可以以“德的教育”為旋律利用民間故事培養幼兒的文學想象力,比如讓幼兒創編故事,以歌頌正直、勇敢、誠實、守信、持之以恒等美德善舉。
教師應精選“本土化”的民間故事培養幼兒的文學想象力。例如,江蘇如皋本土化的民間故事理應成為幼兒文學想象力的有效載體,民間挑擔號子“唐僧過如皋”“冒辟疆與董小宛”等,這類“本土化”的民間故事極易引發幼兒強烈的情感共鳴,從而激發幼兒對家鄉的熱愛之情。
教師應以民間故事為依據和載體,努力探究多元互動的利用民間故事培養幼兒文學想象力的實施策略。教師可以引導家長參與搜集民間故事,然后開展“親子共讀民間故事”的活動,以激發幼兒對民間故事的閱讀興趣,從而增強幼兒利用民間故事培養文學想象力的自信。教師也可以通過民間故事的滲透性活動培養幼兒的文學想象力。滲透性教育指在幼兒園環境創設及幼兒一日生活活動中恰當地引入民間故事,讓幼兒有更多的機會去品讀民間故事,去欣賞民間故事,去感受民間故事的獨特魅力,從而進一步培養幼兒利用民間故事進行文學想象力的訓練。此外,教師還可以在民間故事的專題性展示活動中培養幼兒的文學想象力。幼兒天性好表現自我,教師可以定期組織幼兒開展以民間故事為主體的專題展示活動。在這樣的專題性展示活動中,幼兒可以表演民間故事、唱民間故事、畫民間故事等。幼兒在這樣精彩的專題展示活動中,能充分感受到民間故事的獨特魅力。
教師應探索多元化的以民間故事為主題的教學組織形式,以進一步培養幼兒的文學想象力。
教師應在由民間故事生成的主題活動中培養幼兒的文學想象力。教師應有目的、有計劃地將民間故事融入幼兒園五大領域的教育教學活動中,并由此生成與民間故事相匹配的主題活動,以實現教育教學效率的“最大化”。比如,民間故事《小兔乖乖》在“語言”領域可以生成“我喜愛的小動物”主題活動,在“藝術”領域可以生成“我是長耳朵”音樂主題活動,在“科學”領域可以生成“可愛的小兔子”主題活動……幼兒的文學想象力在這些豐富的活動中能得到有效培養。
教師應在由民間故事生成的游戲活動中培養幼兒的文學想象力。喜歡游戲是幼兒的天性,課程游戲化是當下幼兒教育發展的主流趨勢。如果能由民間故事去生成相應的游戲,這樣的游戲一定會讓幼兒喜歡。教師可以將民間故事《司馬光砸缸》《花木蘭從軍》等與現代音樂融合,生成相應的游戲,然后讓幼兒去表演,幼兒們一定會陶醉其中。這樣的由民間故事生成的游戲活動,能讓幼兒的語言能力、想象能力得到有效培養。
總之,教師應恰當地利用民間故事培養幼兒的文學想象力。具體而言,教師應精選經典的民間故事,探究多元互動的以民間故事為載體的實施策略,利用多元化的以民間故事為主的教學組織形式,著力培養幼兒的文學想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