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若彤
5月20日,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正式宣布啟動“黨史經典 彩色重現——黨史經典影像素材4K/8K超高清修復工程”。在建黨百年之際,大型融媒體AI修復節目《彩繪中國》一經推出便引起強烈反響。由該片系運用“4K+AI”技術對二十世紀初的中外新聞紀錄影片修復上色。運用融媒體技術修復上色的五四運動現場、八路軍作戰現場影像資料于抖音、嗶哩嗶哩等新媒體平臺上線并廣泛傳播,借助短視頻的形式向網友呈現更加真實的歷史畫面,還原救亡圖存的舊時代先輩們的奮斗身影。
隨著4K電視在中國電視市場占有率的逐年提升,人們對于影像、影片的畫質要求也逐漸提高,而現存大多影像資料無法符合當下的畫質要求。現如今,幫助史料實現現代化呈現的“4K+AI”技術能夠通過智能算法提升影像分辨率,使得百年前的影像變得絢麗多彩。
《彩繪中國》系列節目對珍貴史料進行創新性轉化,為歷史影像注入了全新的生機活力。片中所運用到的的《中國華工先遣隊》、《1901年南京路》、《延安生活散記》等原始黑白影像借由高新技術上色修復后極大提升了視覺傳達效果。影片中,五四運動時期的愛國青年高舉標語進行游行示威、意氣風發地演說呼告,八路軍將士們沖鋒陷陣、革命先輩指揮作戰的場景清晰可見,極大提高了觀眾的觀感體驗。
與此同時,五四運動時期為國振臂高呼的青年學子與當代青年同樣風華正茂,在不同的時空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努力奮斗。在用戶觀看影片的同時,以用戶的大小屏為媒介形成了無形的情感鏈接。“4K+AI”技術手段打破了時空隔閡,讓時空的穿透力變得真實可感,拉近了兩代新青年之間的距離。通過使用更加寫實的表現手法、更加新穎的創作形式使得受眾能夠代入歷史情境,切實感受救亡圖存的大時代。
伴隨著用戶習慣向新媒體平臺的轉移,各大主流媒體也逐漸深耕于互聯網平臺的優質內容產出。短視頻中包含表達立場、情緒的信息,同樣影響現實生活中情緒的傳播。短視頻因其“短、平、快”的傳播特性,主流媒體在通過短視頻完成價值理念傳遞的過程中需要針對其特性設計出動情點和傳播點。在建黨百年之際,弘揚主旋律、傳遞正能量、把好輿論關無疑成為各級媒體的首要任務。近期《覺醒年代》、《典籍里的中國》等一系列主旋律電影電視作品的“出圈”,此類作品皆兼具宏大主題和精良制作的特性,證明了重大題材作品完成“潤物細無聲”的價值觀念傳遞過程需要堅持歷史性和藝術性的統一。
《彩繪中國》系列作品均引用到了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通過上色中外新聞紀錄片中的真實影像展示革命先輩的奮斗歷程,意在喚起人民心中的紅色印記。其中,《彩繪中國·覺醒》篇于五月四日推出,向當代青年傳遞牢記五四精神、堅定理想信念的價值觀。《彩繪中國·山河》篇于五月二十日上線,因其諧音人們常在這一天向心愛之人表達愛意,在這一時間點推出該作品,提醒民眾祖國山河同樣應該被表白,傳遞珍惜和平、銘記先烈的理念。該系列作品利用短視頻傳播中的情緒偏好效應,通過更加別出心裁、喜聞樂見的方式,巧妙地完成了主流意識形態與價值理念的傳遞。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正在全力推動“5G+4K+AI”高新技術應用,為電視節目的創新發展提供新動力。2021央視春晚所運用的8K超高清舞美呈現和AI+VR裸眼3D演播室、5G+4K+VR走進兩會會場等一系列作為中國電視屆風向標的央視的全新嘗試均表明,5G,4K以及人工智能等高新技術將在電視制作中發揮舉足輕重的作用,先進技術的運用已成為傳統媒體轉型升級的大勢所趨。
《彩繪中國》片系對于過去的紀錄片膠片進行數字化掃描轉化,使歷史資料的清晰度達到影院級別,同時將黑白歷史場景進行上色修復。優質內容有了高新技術的加持猶如如虎添翼,在表現形式上相比同類作品競爭優勢鮮明。針對新聞紀錄片史料的二次創作,運用AI修復技術再現五四運動、八路軍作戰場景致敬革命先烈,拓展了新媒體技術的運用范圍,更是體現出了科技的溫度。
以近期熱度持續高居不下的河南衛視為例,從春節晚會上《唐宮夜宴》的驚鴻一瞥到端午晚會水下中國風舞蹈表演《祈》的嘆為觀止,河南衛視憑借一己之力從同質化嚴重的傳統晚會中脫穎而出,乘短視頻大熱之勢,憑借短視頻內容成功反哺整個衛視。以其身后厚重的歷史文化底蘊為基石,一以貫之堅持傳統文化的傳播與弘揚,河南衛視在今年迎來了厚積薄發的時刻。同樣,《彩繪中國》系列作品的廣泛傳播和好評體現出的是相似的傳播路徑。傳統媒體在短視頻平臺爆款產品的產出需要堅持以優質內容作為核心,始終堅持以主旋律的傳播與弘揚作為其精神內核。迎合國人的價值取向的再解讀輔之以科技創新,使得歷史影像資料被賦予新的生機活力。
《彩繪中國》系列片不設置解說詞,僅通過彩色史料影像畫面展現當時的中國人民所身處的艱難環境以及中國共產黨所面臨的艱辛歷程,采取更為現代的表達方式讓受眾直觀體驗歷史。該片系以新聞紀錄片為內容主體,圍繞歷史影像全新解讀,實現了內容和形式的恰當結合,在保留史料客觀真實性的基礎上加入“4K+AI”技術運用上色修復完成創新。類似講述歷史、引用史料的文化類節目及融媒體作品要始終堅持在客觀真實的基礎上進行創作。在對于史料的運用中,切勿以創作者本身的思想理念為導向對歷史進行主觀解讀,以史料的客觀性為根本,同時注重對于歷史影像版權資料的保護和追蹤管理,堅持真實自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4K+AI”技術使得珍貴的歷史影像資料重換生機,再現歷史原貌,使受眾構建情感鏈接,在歷史性與藝術性相統一的潛移默化之中實現主流價值觀的傳遞。《彩繪中國》系列片給予了傳統媒體在歷史文化類作品制作方面的啟示,即始終堅持歷史的客觀真實性,在此基礎上秉持優質內核進行創造性轉化,方能在為歷史賦予全新活力的同時達成良好的傳播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