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秀蘭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提出:“要扎實抓好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更好的引導群眾、服務群眾。”無疑,基層融媒體中心要發展好就是要更好地服務群眾,要想拉住自己的觀眾群,就必須打地方牌,充分發揮自身最接近基層的優勢,做足“請民”大文章,了解群眾最真實的需求。常言道“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同樣,“越是地方的就越是大眾的”,隨著人們對大眾化的克隆節目審美疲勞的加深,人們從內心里更加愿意看到有當地特色的新人新事或故人故事。地方媒體就應該借助媒體融合的模式優勢,利用新的表現形式實現功能延伸上的重大改變,充分利用圖文音視頻、短視頻、直播等方式,用媒體形態全態化的形式實現本地融媒體中心傳播力、影響力、公信力進一步提升。筆者所在的樂平市融媒體中心在組建成立后,就立足自身優勢,開展了大范圍調查研究,傾聽群眾的聲音,將受眾“請進來”,建立通訊員制、定期召開粉絲見面會等,多渠道傾聽民眾聲音,滿足群眾需求,按照“移動為先、創新為要、內容為王”的理念,在新形態下創造性地開展工作。
2020年12月,樂平市融媒體中心通過多方調研后開辟了一檔以“記錄樂平人、傳遞樂平情、感受樂平力”為主題《天南地北樂平人》大型紀實欄目。欄目以“激揚、勵志、關懷、溫暖、向上”為基調,用一個個溫暖、感人、立體的人物和故事,講述在偉大的變革時代背景下,一個個異鄉樂平人的激揚青春和無悔人生。這種大型紀實欄目是具有開創性的。攝制組全體人員不辭辛苦在短短的12天,遍訪了廣州、深圳、東莞、肇慶、佛山、珠海等重點區域的企業家和鄉賢。該欄目制作完成后以全媒體形式在樂平融媒APP、樂平電視臺、《樂平新聞》報紙及樂平之窗、樂平廣電公眾號同步播出,以鮮明的地方特色和濃郁的人文色彩博得了一片喝彩之聲。無論哪個層面的樂平人都對這個欄目贊譽有加,稱它不僅豐富了本地電視節目,提高了融媒體中心的品味,同時也成了一個極好的鄉土教材,為廣大市民了解全國各地樂平商會以及在外樂平鄉賢開啟一扇窗口。他們的創新創業故事深深地感動、激勵了一個個樂平人,同時也感動了那些努力在外拼搏的鄉賢們,他們在欄目拍攝制作過程中給予了大力支持。這也是樂平市融媒體中心在整合新聞資源,提升宣傳影響力邁出的堅實一步,為講好樂平故事、展現樂平形象、傳播樂平文化、匯聚樂平力量進行了有益嘗試。目前,該欄目已經開始拍攝制作第二季、第三季,采訪拍攝地點和人物延伸到了杭州、上海等地。
地方融媒體應發揮自己近民的優勢,直擊社會底層,直擊民生,關注民生,深層次做好主題報道。目前,一些市縣融媒體的新聞欄目,除了鏡頭對準當地領導之外,很少注意到自身相對于上級電視臺的優勢——近民。其實,相對于中央電視臺《焦點訪談》欄目之外的關注度,地方觀眾更愿意關注自己身邊的人和事,更迫切地希望看到自己身邊一些問題能夠引起足夠的重視。他們很希望當地以電視臺為代表的媒體能成為自己的代言人。地方媒體貼近基層,貼近百姓,對發生在身邊的事,它的反應更迅速、更直觀。而由于觀念沒有更新,思想不夠開放,地方融媒體在這一點上往往做得還不夠,雖然有時也會做一些輿論監督性的節目,但深度、廣度、力度都不盡人意。這些節目存在反應不迅速、有原因沒結果等現象,多半只體現在表面或形式上,這在一定程度上也使自己失去了相當數量的觀眾。因此,地方融媒體中心要主動出擊,轉思路,謀策劃,真正為群眾發聲,將“近民”優勢融人日常新聞采編實踐中,明確的新聞運作目標方向,適應變化了的新聞生態發展環境,想群眾所想,急群眾所急,制作出群眾要看的不同類型的融媒體節目。
2020年全國性新冠肺炎疫情爆發期間,為減少群眾不必要的恐慌,樂平市融媒體中心連續制作全媒體推出本地的防控防疫新聞專欄、短視頻作品,節目一推出點擊量迅速攀升。疫情期間,地方群眾雖然能從各大媒體平臺獲得相關信息,但由于病毒的肆意傳播,他們最需要的還是身邊的與自己生產生活息息相關的信息。能在第一時間給民眾帶來權威的解民眾之憂的信息,這無疑是地方融媒體中心最迅速最直接的新聞產品,也是群眾最想看到的。樂平市融媒體中心在樂平融媒APP、樂平電視臺、《樂平新聞》報紙及樂平之窗、樂平廣電公眾號同步第一時間定時播出本市最新疫情動態和相關新聞報道,根據疫情防控需要組織記者深入定點醫院做相關現場報道。當樂平市第一例感染病例在定點醫院治愈出院被第一時間報道后,很快這些接地氣的新聞報道及時排除了本地民眾不必要的恐慌,贏得了網絡移動端朋友的點贊與互動留言,產生了良性傳播和互動,進一步提升了融媒體中心傳播力和公信力。
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12月,我國網絡視頻用戶規模達9.27億,其中短視頻用戶規模為8.73億,占網民整體的88.3%,短視頻已成為信息傳播的主陣地、制高點。因此,基層融媒體中心要順應這種發展趨勢,利用擁有較為專業的人才和設備的優勢找準定位,制作出本地特色的短視頻作品。利用短視頻熱門接地氣的獨特形式,找準第三方平臺推出本地新聞及短視頻作品,是找準定位打“親民”牌,服務本地民眾的一條直接的服務方式。樂平市融媒體中心的制作團隊側重本地特色,當然作品也少不了”蹭熱點”、抓話題,給作品起亮眼的好標題等常規手段與方式,目的在于引導用戶把短視頻看完,以獲得良好的傳播效果。樂平市融媒體中心自2018年掛牌成立以來,發揮自身人才與設備的專業優勢制作推出了40多期主旋律以及涉及本地的人文、特色美食等方面的短視頻作品,在樂平融媒APP定期推送,收效明顯。樂平市融媒體中心選擇入駐抖音APP,同步推出了這些主旋律以及涉及本地的人文、特色美食等方面的短視頻作品。這些針對性強的產品是還原了真實、貼近現場、傳播效果好的案例,獲得了本地抖音粉絲點擊關注。中國傳媒大學政府與公共事務學院副教授羅霆認為,無論是做財經新聞快評、育兒知識科普,還是趣味動漫、短視頻新聞資訊,做短視頻首先要有明確的目的導向,找準定位,用符合短視頻傳播特點的方式,持續輸出有價值的內容,滿足特定圈層用戶的需求。無疑,這些是地方融媒體中心在新形勢下鎖定受眾的不二之選。
地方融媒體中心應拆除和觀眾之間的那堵無形的墻壁,打好“親民”牌。長期以來,電視臺通常被百姓看作可望不可及的“神秘地帶”,電視媒體也常有一種居高臨下的優越感。如果電視節目能夠順應民意,在滿足百姓精神需求的基礎上把鏡頭對準更多的普通人,關注他們的喜怒哀樂,掃描他們的內心世界,他們就會把更多關注的目光投向電視媒體。事實上,相對于娛樂而言,百姓們更關注自己的生存狀況。削減屏幕上千篇一律的刀光劍影,淡化鏡頭里的“烏托邦”,讓百姓走進電視,讓熒幕成為家庭的延伸、社會的縮影,是市縣級融媒體辦出特色、鎖定觀眾的可行措施。市縣級融媒體可經常性地組織采編人員走村入戶、走街竄巷,以新聞服務進基層社區活動為載體,與廣大市民親密接觸,挖掘基層社區接地氣的新聞。廣交基層社區朋友,做好新聞服務文章,建立地方媒體與本地市民親密聯系的紐帶,結合實際開展如“記者走基層進社區”的新聞實踐活動;通過與市區有關部門和單位聯動,為社區居民送政策、送資訊、送溫暖、送文化、送服務,采寫的新聞親近基層和市民,與社區干部和市民建立感情,同時記者不斷融入社區,鞏固和開辟社區新聞素材,增加本地新聞來源。記者在具體采訪創作中一定要轉變文風,用質樸的語言以平視的視角講有溫度的故事。
當然,敘述視角尤為重要。敘述視角就是指敘述語言中對故事內容進行觀察和講述的特定角度,體現著一種平等和人文關懷。記者在采訪部在報道中,綜合運用多種敘事視角,以具體可感可知的活生生的人來講故事,增強人情味,符合人性美,讓接地氣的故事延續接地氣的傳播與互動。這樣才會真正成為“和群眾最親”的本地媒體,真正實現新聞傳播的目標與追求。